有“滨海之眼”之称的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被称为“中国最孤独图书馆”的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当选世界最美图书馆第三名的扬州钟书阁、自带名人效应的“晓书馆”……近年来,大批图书馆走气质路线,各个有格调重设计,通过打造优质阅读环境,拥有了网红标签,也顺利圈粉,令人心向往之。
▲ 扬州钟书阁
在网红图书馆强势引流的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靠“颜值”吸引眼球,火的是什么?能红多久?作为图书馆灵魂的书籍和阅读服务又位居何处?
多红才算“红”
根据网红惯有的评价体系,流量算是最直观的指标。
▲ 晓书馆
以新晋网红图书馆为例,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建成2年就收获近180万人的流量,平时每天达2000人次至3000人次,节假日可达七八千人次,暑期客流量最高破万;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4年内吸引了近10万读者,以该馆公布的日承载量最大80人为准,接待人次几近上限;钟书馆、晓书馆等则纷纷发出近两月预约已满的数据单。
不过,仅凭到馆流量还远不能说明情况,互联网环境下指数级传播效果或更能反映“红”的程度。无论是刷屏的推介文章,还是各大站点“10万+”的实拍视频,无不瞄准打卡体验,极力营造独特的社交场景。还有的图书馆干脆以“文创”等周边产品做主打,玩转跨界。
人群熙熙攘攘,一时热闹非凡,难怪连“孤独图书馆”也被笑侃不再孤独。
书店文化空间设计专家三石总结了当下“网红图书馆”的特点:一是符合当下审美需求的视觉性;二是阅读空间布局、陈列的沉浸化;三是书店题材的独特故事性;四是个性化的活动性与服务性。同时,三石也坦言:“现在看来,大多所谓的网红图书馆往往强调前两个特性,更具长远意义的故事性和服务性并不强。”
由此看来,传播火热、知名度高仍是普遍被看重的目标,至于藏书量、借阅服务与咨询质量等核心服务,尚未进入全民热议范畴。
网红馆红了什么?
实际上,蜂拥而至的人群只能说明关注度高,并不代表读者的增加,更不能代表图书馆服务效能,反而可能助长对阅读本体的选择性忽视。无序的游客打卡还会扰乱安静阅读氛围,招来读者不满。
部分读者将网红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空间,寻求新鲜感。某企业主管齐衡表示自己遇到有特色的图书馆,会乐于与朋友分享。“我爱去网红图书馆,一个是为翻翻书打发时间,主要还想看看有什么新玩法。”读者琳琳近期刚打卡了几家网红馆,但也只是进馆转了一圈,并没有坐下来阅读,她承认自己容易受图书馆“颜值”吸引,会拍照留念,偏爱“种草”感受。
部分读者还对网红图书馆的价值产生质疑。“去网红图书馆拍个照,写个明信片,又有几个人会带本书回去?”网友阿玲感到费解。
更多读者对游客心态并不认同,认为“看书十分钟,拍照两小时”“占道拗造型,拿书做背景”影响了别人的阅读体验,一致吐槽“假读书真做作”的行为。
还有的读者分享网红馆体验时,对服务不甚满意:搜索书籍不方便、设备速度比较慢、想找馆员帮忙结果咨询台半天见不到人……
看来,网红图书馆确实能靠“颜值”红一阵,但拍照式停留带不来持久黏性;“图书馆+文创”“图书馆+咖啡”等新玩法能满足一定的消费心理,但缺乏内力支撑,带不来持续发展;只在社交平台红起来,没在读者心中热起来,带不来用户口碑,反而可能增加成本。
图书馆怎样“红”得久
相较一些在内容营销中红起来的公共图书馆,我国早就有大量图书馆先行一步,走在前面,从国家图书馆到融入群众生活的地方图书馆,无不内功深沉,年流量超过百万。它们是在日复一日体察读者心理中红起来的;是在细致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中红起来的;也是在精确满足读者需求中红起来的。
只用较少的公共预算,就实现了一年内开展了5000场接地气活动和课程,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真正下活了“公共”这盘棋,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影响扩散至全国,是名副其实的网红。
且不论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大量创新改革,仅在2011年免费开放至今10年内,嘉兴市图书馆就依托总分馆建设,将阅读服务辐射乡镇(街道)、村(社区),打通借阅通道,让读者可以在任意一个分馆借还书。从聚焦老年、少儿等特殊群体需求的定制活动到丰富多彩的培训,图书馆与民众的联系不断深化。该馆以活动带动阅读的瞩目成绩,正是在这样一张服务网中扎扎实实干出来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嘉兴市图书馆在探索精神和服务读者方面薪火相传。“在前辈先进思想的基础上,从城乡一体服务体系创建到深入推进,至少有三代馆长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充实内容,不断提升效能。”
不同于历史积淀深厚的图书馆,成都图书馆走出了一条现代化道路。
一改等读者到馆的传统思维,成都图书馆大胆尝试当下最流行的“图书馆+书店”模式,联合成都各大品质书店,创新服务,形成融合阅读、生活、美学多元化的文化公共服务空间体系。2020年5月,成都图书馆推出“阅读美空间”评选活动,梳理成都市网红书店数量及布局,并在其中评选出言几又、方所等15个“城市阅读美空间”。日前,第二批“城市阅读美空间”名单出炉,其中共包含24家品质书店,既有钟书阁等网红书店,也有安仁书院、溪云书院、怡湖青江书城等口碑书店,还有轻安文化等小众书店,空间辐射大型商业中心、景区、社区、街道等。
据了解,凡经审核、备案“城市阅读美空间”的,一律作为成都图书馆分馆统一管理,图书统一编目、统一配送。读者使用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到店免费进行借阅、专属区域阅读、参与“城市阅读美空间”举办的阅读活动等。近年来,该馆不断升级“阅读+”,让阅读走进景区、书店、高校,从而将营业性书店转化为基层文化建设载体,真正成为市民“身边的图书馆”,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于因“颜值”而爆红的“最美图书馆”,因允许拾荒者入内阅读而广获好评的杭州图书馆、东莞图书馆,让“最暖图书馆”进入公众视野。公共图书馆平等接纳每一位民众、保障他们使用图书馆的权利的形象因而更加立体,其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努力也更受关注。
“网红要想要红得久,还需持续的信息输送与网络曝光。新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型传播技术为拓展图书馆影响力提供了更多可能,图书馆可以借此达到一定宣传效果,但扩大知名度后,更应该思考如何增强读者黏性,培养忠诚读者。”中山纪念图书馆办公室主任白波认为,重点是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年龄层的不同需求,持续获得读者认可。图书馆需要回归根本,挖掘活化馆藏,利用多种手段、多样阅读推广活动,提高馆藏知晓率、利用率,传播文化知识。白波介绍,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开馆后,众多读者不约而同来图书馆“打卡”——借书、阅读、参加活动,这已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新常态。为给读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阅读环境,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中山纪念图书馆还充分利用场地和设备资源优势,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加速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创新打造市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网红馆如何带热阅读
公共图书馆承担着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的重要任务。无论多红,网红图书馆核心对象仍应是读者,核心竞争力仍是书籍和阅读服务。网红图书馆,红的如果不是辐射周边的文化关怀、富有韵味的文化精神、开放包容的知识服务,就很难称得上合格的图书馆,当书籍变成道具,空间成为背景,内容品质无人坚守,网红也就不再有意义了。
在日前发布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布局优化和空间提升方面明确提出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公益图书馆经营者朱瑾受此启发,调整空间布局,细分专业及小众领域图书资源,专注以内容吸引读者走进来、留下来,很快就见到了效果。“网红效应让更多人认识图书馆,每一次见面就是一次自我介绍,最终要看图书馆拿出什么硬核服务。”朱瑾认为,手段和方式变化并不改变阅读的本质,在数字阅读渐入主流的趋势下,图书馆一样能发挥自身优势,找到自身定位。
资深读者吴何华是图书馆常客。他观察到景点式打造、复合化运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读书的问题,与线上线下大热相对,一些网红图书馆的价值营销策略很快沦为快消品,重包装轻服务、重概念轻内容很难维持“红”度,更别提拉升阅读热度。他认为,图书馆还是要养足文化味、书卷气。同时尝试用户反馈和限流举措,在预约中增设申请环节,区分进馆看书和拍照打卡等不同诉求,以保障读者阅读体验为先。
对于将网红馆人流量转化为阅读量,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紫金文创研究院研究员刘忠斌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图书的借阅率,图书馆可在做好馆藏图书质量、扩大阅读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提高阅读量。首先要提升读者的阅读参与度,以南京图书馆为例,通过“你选书、我买单”方式大大提高了读者参与度,同时大幅提升阅读量,这项活动开展多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其次要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图书馆可以在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等处设立图书流通点,把图书送到读者家门口,更好地方便读者借阅,同时也进一步推动阅读推广和开展图书馆服务的宣传。刘忠斌还建议图书馆与中小学开展合作,在图书馆设立阅读实践基地,定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从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同时,加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利于开展阅读推广。如在图书馆App、网站上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年轻人融入到图书馆阅读氛围中,让中老年读者也能“听”到自己喜爱的图书,进一步扩大读者范围、提高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