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从贫困户到村干部的华丽蜕
精瘦,黝黑,话不多,这是初见杨松的第一印象。这名不起眼的中年农村干部,却是个有故事的人。
1998年,服役期满的杨松从部队退伍,回到老家种地,一种就是十年,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杨松感觉到只依靠着家里几亩地微薄的收入,家里的开支有些紧张了,
2010年他毅然决然的带着妻子到福建务工,眼看着通过务工家里的经济逐渐好转了,日子也慢慢变好了,但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妻子被查出患上了肺曲霉,每月10000多元的医药费对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为了妻子能够更好的修养身体,无奈他只好带着妻女返回到老家。
妻子生病了,家里的所有重担都落在了杨松一个人的肩上,杨松没有萎靡不振,种地、务工、做生意,他想尽了办法却收效甚微,沉重的负担让他喘不过气,但这个当过兵的男人仍然咬牙撑着,他知道自己是妻女唯一的依靠。天无绝人之路,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来了,思考再三,杨松向村里递交了申请书,经过多级评议,他家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接下来的一年里,在迎春村委会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杨松为妻子申请了医疗救助,为孩子申请了助学贷款。同时,参与实施了迎春村林下养鸡项目,发展产业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经过村委会的产业指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杨松2015年养殖林下鸡的规模超过了1000只,当年家庭增收3万元,经济上得到很大的改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杨松常说“大家把我评为精准扶贫户是想帮我们一把,我明白这不是啥光荣的帽子,我自己肯定也要努力脱贫致富。”
2015年,他向村里申请脱贫。杨松说,他深感如今的幸福生活归功于精准扶贫的政策和干部的帮助,现在他渡过了困难阶段,不能再占用国家的扶贫资源了。他是个感恩的人,惦记着自己困难时乡亲们对自己的照顾,邻里有事他总是奔前走后,谁家有困难总会第一个想到杨松。
2016年12月,正值村委会换届选举,有村民主动推荐了杨松。经过层层考察,杨松高票当选为迎春村监委会主任。曾经身为贫困户的杨松,更能深刻体会到群众的所需所求,他刚刚走马上任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积极向其他村干部请教工作方法,坚持每天到岗开展工作,关心贫困群众生活,登门走访精准扶贫户。短短几个月,杨松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他踏实肯干,吃得苦,群众基础又好,进入角色很快。”迎春村支部书记兰臣评价杨松道。
“群众的事情无小事,如果没有及时解决好就会影响村民生产发展,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杨松如是说,他经常行走在田间地头,却从不抱怨苦和累,而是笑呵呵的说道:“鞋底的泥土有多厚,与群众的感情就有多厚。”他每次走访都认真做好台账、民生监督笔记,详细记录村民家中情况,用行动表明“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并非是一句口号。2017年4月,迎春村竹园组村民杨正刚找到杨松反映,他家退耕还林3.7亩柚子一共2960元的补偿款一直未收到。经过查询,杨正刚的退耕还林补偿款误打到邻村同名村民的账户。经过反复交涉和耐心疏导,该村民终于答应配合,将2960元补偿款悉数退还。
杨松常说:“在我困难的时候,是大家的帮助让我摆脱贫困,走出阴霾。我明白一个好的村干部对于老百姓的意义有多重大,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那些不能打败的苦难,终将使其强大,昔日是村里的贫困户,今日是村里的村干部,杨松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人生的角色大转变,他用自己的坚韧与汗水,在自己的人生中走出了一条别样“扶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