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头条洛阳讯:十四读洛阳十四五:洛阳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顶层设计
在洛阳的十四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了“三区一枢纽一中心”是未来五年的战略定位。其中的“一中心”,便是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这是洛阳的“放眼国际”,也是让“世界重回洛阳”的伟大梦想。如何梦想成真呢?
其基本的逻辑是:先盘盘家底、再看看他人,再来思考顶层的设计。
一、迷茫:如何起步
舆论先行!目前洛阳要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已经是家喻户晓。自媒体和官媒在不断造势,民间研究院和协会组织也在摇旗呐喊。
但是,难度不可小觑:当前的洛阳还不能被称之为是中国的人文交流中心,五年之内能建成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吗?
众口皆同:洛阳有丰厚的文旅资源,生态优势完全可以和世界进行对接。
但是洛阳的这些富集优势如何转换成为国际人文交往的通道尚不清晰,世界公认的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相关的四个一级指标、几十个二级指标体系还没有去引导洛阳的努力!
更不要说诸如国际航班、国际会议、国际组织的数量这些指标如何明晰与落地了。
我们只要去北京、上海、东京、巴黎等世界人文交流中心溜达一圈就十分清楚洛阳的差距了。
二、寻找:攻玉之石
北京、南京、西安等地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经验,应该能给洛阳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提供教科书的作用。
(一)城市能级的跃迁:大型的国际性人文交往活动
国际性的人文交往活动是实现城市能级跃迁的重要途径,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等标志性事件前后,所在城市的能级和国际影响力迅速攀升,相关活动不仅强化了所在城市的各项各类设施建设,同时也在教育、科技,甚至是社会经济等领域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带动效应。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是引领城市发展,扩大城市开放广度和开放深度,促进城市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路径。
(二)顶层设计:立足于资源禀赋
1、北京经验:规划引领
2020年9月,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规划》,提出了“一核、两轴、多板块”的国际交往中心功能的空间格局,统筹各方面国际交往功能的需要,以天安门广场、故宫为核心,长安街和故宫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为轴,规划了东部的首都国际机场板块、使馆区板块、通州副中心板块;北部的雁栖湖国际会都-科学城板块、八达岭长城冬奥会板块;西部的中关村-三山五园板块;南部的大兴国际新机场板块。在城市大的空间板块中,针对外事活动、国际会议会展、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国际交通枢纽、外国驻华使馆、国际商务金融功能、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国际旅游、国际组织集聚等九类功能业态上给予充分的空间保障。
2、南京经验:连片打造,要素统筹
南京的对外交往功能以文化要素集中、服务设施完善、自然山水和人居环境优越的地区为载体连片打造,集中布局,基本形成了钟山玄武湖片区、石头城和大屠杀纪念馆片区、奥体中心片区、仙林大学城和江宁大学城等对外交往功能集中的片区。其中,钟山玄武湖片区以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和钟山、玄武湖等自然、人文要素集中的地区为依托,汇集了东郊国宾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等要素,将国际会议、外事接待等功能与城市文化地标和文化要素展示相结合,不仅提升了南京的国际知名度,也展示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石头城和大屠杀纪念馆片区则以“和平”主题为对外交往的新名片,不仅在政治上落实了习总书记在国家公祭日的讲话精神,也催生了以和平为理念的新时代国际城市文化交往精神,提升了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城市的品牌形象。
3、西安经验:会展会议,扩大交流
西安的对外交往以明城墙主城区、大雁塔和曲江片区、明故宫和未央宫片区、浐灞领事馆区等区域为载体,集中连片打造,并通过第六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重大对外交往活动,展示西安的东方人文魅力与现代发展动力。
三、洛阳的当务之急: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专项规划
兵贵神速!
根据洛阳独特的城市特点和优势,我们建议立即启动编制《洛阳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规划》,加强其顶层设计。设计的思路如下:
第一,构建“一核、三轴、三带、多区”总体空间结构
一核:以汉魏洛阳城为核心,整合大运河、夏都遗址等历史文化要素,以及伊洛河之间的夹河滩等生态要素,以生态为本、文化为翼,建设华夏文明大绿心和国家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突出文明起源地和天地之中的主题。
三轴:规划凸显现代轴线、历史轴线、未来轴线的城市空间秩序和统领地位,推动隋唐洛阳城历史文化轴线申遗工作,全面展示周公营城理念,以及洛阳作为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理念实践地和中国城市规划起源之地的文化渊源,展现传统文化精髓和文明魅力,体现文脉延续、古今交融、守正创新的城市形象。
北延长线展现现代文明和生态文明魅力,重点完善国际会议会展、国际金融管理、国际文化体育交流功能,营造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南延长线构建从传统到现代、面向国际的文化功能空间序列,构建国际级文化设施的集中承载地,预留国家纪念地,引导布局国际会议、国际文化博览、国际组织等功能。
三带:传承城市历史地理文脉,以古代三川郡为文化基础,依托黄河、洛河、伊河三条河流,打造三条生态文明展示带。整合三条带沿线的漕运文化、村镇文化、城防关隘文化、抗战文化、黄河治理文化、交通驿道文化、陵寝墓葬文化等历史文化要素,集中展现黄河文明和华夏文明,打响洛阳国际文化新名片。
多区:前瞻性地谋划好洛阳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超前谋划多个城市人文交往片区,强化重大国际人文交往活动的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国际化高端要素集中承载能力,全面打造国际人文交往的社会环境、城市环境、文化环境,促进国际化人文交往场域强载体建设,形成若干个国际人文交往片区和人文交往名片,并组织编制特定片区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如北部地区,以黄河、大学城为依托的建设黄河(河洛)科学城,建设国际文化科技交流区;南部地区,以万安山、伊滨奥林匹克中心为依托,培育具有体育文化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的国际文化旅游休闲区;以龙门石窟为核心的国际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区;依托丰富的文博资源和博物馆之都建设契机,集聚多样化的国际交往活动要素,打造洛阳多姿多彩、蓬勃活力的国际文化博览展示聚集区。
第二,规划中要打造多类型人文交往功能平台
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着力打造重大国际人文交往活动常态化保障、国际高端人文要素集聚、文化多元化发展引导、人文交往全方位交流合作、公共服务设施国际化和便利化提升、城市文化魅力提升与品牌推介等多个提升国际人文交往的功能平台,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洛阳人文交往体系。
第三、规划必须统筹各类人文交往功能的支撑体系
加强国际社区、国家高端教育教育、国际高端医疗服务、高端度假酒店、国际度假村等国际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照徐州创建国际人居环境奖和世界园艺博览会,加快推进洛阳世界园艺博览园建设和世界人居环境奖的创建,尝试探索无车社区等国际先进理念的居住区建设,全方位提升国际人文交往活动的支撑保障能力。
第四,规划必须统筹各类人文交往功能支撑体系
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国际化快速接驳系统、快速轨道交通体系,以及黄河生态廊道、“乐道”、客家纪念馆等重点区域的慢行系统的国际化标识和服务体系。构建国际化的整体文化标志、标识系统,营造全民国际化的语言氛围,增强网上丝绸之路交流密度和高度,加强志愿服务培训和引导,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的志愿服务体系和志愿者队伍。
结束语:
“古今辉映、诗和远方”是洛阳的悠扬。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是洛阳的梦想。规划引领,措施得当,是梦想成真的桥梁。
作者简介
陈少乐,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高级工程师,洛阳规划院国土空间规划院副院长,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参与《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洛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洛阳市十四五发展规划》、《洛阳市国土空间规划》、《洛阳市海绵城市规划》、《汝阳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编制,主持编制《洛阳市市场体系及大型批发市场外迁规划》、《洛阳龙门东山片区城市设计》、《义马融入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汝阳县城乡总体规划》等一批获得省级奖项规划项目。参与起草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若干意见》。
许浩,注册城乡规划师,毕业于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