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以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9周年之时,陕西省西安翻译学院、郑州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西安翻译学院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 ,将于5月23日前后在郑州市联合举办“‘一带一路’演艺文化与东方乐舞戏剧史学高层论坛”,并同时推介中国戏剧出版社新近出版发行的《东方乐舞戏剧史论》。此书是西安翻译学院特聘教授黎羌,自20世纪末至今,陆续推出的如《塔塔尔族风情录》《民族戏剧文化大视野》《中外剧诗比较通论》《中外民族戏剧研究》《民族戏剧学研究与田野考察》《东亚乐舞戏剧关系研究》等一系列学术专著基础上所形成的集大成之作,从而促成领跑华夏乐舞戏剧演艺事业前行的社会效应。
一、领跑古今文史研究。陕西与河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天华物宝、人杰地灵,珍藏着无数令世界惊艳的地理、历史、文化、文物与文学、艺术珍宝,其中丰富多样的中国各民族音乐、舞蹈、曲艺、诗歌、戏曲、杂技、幻术、皮影等形式,给长期从事中外民族戏剧文化、文旅演艺交流研究的专家、学者给予充沛的艺术灵感与学术激情。
《东方乐舞戏剧史论》是一部全面、系统、科学总结我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演艺文化研究的理论巨著。是黎羌教授在他奉献的学术力作《丝绸之路音乐研究》与《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等成果之后,自“陆上丝绸之路”转向至“海上丝绸之路”沿途诸国音乐、舞蹈、曲艺、戏剧、戏曲、杂技、美术等学科 理论划时代的学术专著
二、领跑华夏海外传播。在“秦中自古帝王州”的陕西西安,以及“逐鹿中原得天下”的河南郑州,横亘亚欧非大陆的“丝绸之路”由此地一路西行,经河洛、关中、陇东,至河套、河湟、河西、西域区域,直至天竺、波斯、希腊与罗马,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学、艺术输出西方诸国,自古迄今数千年点缀得 风光景观分外绚丽多彩。
《东方乐舞戏剧史论》忠实、形象、生动地记载了以黄河、秦岭文化为主轴的华夏汉文化,以及东海、南海沿途的东亚诸国的丰富厚重的民族乐舞戏剧,如乐舞、百戏、梨园、杂剧、传奇、傩戏、民间社火、歌舞戏等,“ 一花引来万花开,万紫千红总是春”,一次次将东方亚洲诸国璀璨文化艺术推向全世界。
三、领跑学术科研之路。回望“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中原洛阳、关中西安在历史上都是中国著名古代王朝都城,周、秦、汉、唐朝所形成的东西“两都”更是名扬天下。据联合国审定发布的“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走廊”世界文化遗产中,陕西与河南境内在国内占其近一半名胜古迹,数量众多的旅游文化演艺形式与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华夏神州璀璨文明对外传播。
《东方乐舞戏剧史论》作为多维、多极、多视角、多方位的文字记载、恰似全面诠释中国及其周边国家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演艺文化的“百科全书”,囊括了中亚、西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地区20多个主要国家的乐舞戏剧历史文化,从而证实了东方世界的巨大表演艺术魅力,所发射的光芒辉映着非洲与欧洲诸国的天地时空。
四、领跑演艺文化发展。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东方诸国传统表演艺术基础上,于现代旅游与当代高科技文化的催生下,集文学、艺术、表演、舞美、服饰、科技等为一体的文旅演艺,在中国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在继续创造着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
《东方乐舞戏剧史论》将热切的目光从炎黄子弟、中华儿女生于斯、长于斯的关中、中原投向广袤的西域与南海文化的广阔区域,以及遥远的地中海与太平洋。此书遵循习近平主席的殷切嘱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中国继续进行改革开放的今天,以促成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来证实中华民族的自信。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一百年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征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优秀演艺剧目成功地重塑中华民族英雄形象。于“万马奔腾”砥砺前进的新时代,在“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引领下,红色基因铸造的中国动人故事正在不断讲述;于 下,中华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鼓舞下,已经开始更加壮丽的新长征。
中国的东方民族戏剧学家黎羌
——读黎羌、柯琳著《东方乐舞戏剧史论》有感
余甲方(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音乐教研室主任,著名艺术美学评论家)
中国有这样一位文学、艺术家,他来自西部,看惯了戈壁黄沙。是新疆多民族的歌舞戏剧文化,滋养了他,哺育了他。
中国有这样一位文学、艺术家,他不自卑,也从不自大。他从岩缝中一株挺拔的艺术新苗,终开出了一树繁茂的戏剧之花。
他是这样一位文学、艺术家,从华东师大上海师院到上海戏剧学院,又到山西师大。久旱逢甘霖,他博览群书,勤奋笔耕。
他是这样一位文学艺术家,从山西师大到陕西师大。他不畏路途遥远与艰辛,遍访了各地的名胜名家。他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有建树,最主要的是中外民族戏剧研究名扬天下。
黎羌,是这样一位文学、艺术家。他的一系列民族音乐戏剧专著,绘就出了一副巨大的瑰丽的中华戏剧图画。
在他的文笔之下,历史的变迁如此纵深而漫长,地域的背景如此多元而广大。在他的文笔之下,民俗的底蕴如此地深刻而独特,民间艺人们的创造如此地朴素,如此卓越而灿烂光华。
黎羌,是这样一位文学、艺术家。他的民族戏剧学著作,证明了中华民族戏剧在中国戏剧史上,乃至中国艺术史上的至尊地位。证明了中华民族戏剧是大量产生,又被广泛消费的具象的表演艺术。
他的民族戏剧学著作,让我们懂得了,中华民族戏剧“作为社会事实的视觉”,是人们精神活动的核心载体,是广大各族人民永远不离不弃的牵挂。
黎羌,是这样一位文学、艺术家,我们从他的著作中可以体味到,作为人类的非物质文化,民族戏剧正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历史发展的顶峰时代,必然是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结合美树妙枝后开出的奇葩。
黎羌,是这样一位文学、艺术家,我们从他的著作中可以见识到,从世间万物到天国想象,中外民族戏剧无所不包。人们的世俗生活乃至生活理想,正是在民族戏剧之中得以神奇地融化。
黎羌,是这样一位文学、艺术家,我们从他的著作中终于觉悟到,民族戏剧我们今天一定要珍惜它。这绝不是罔顾当下,而是要理解在人类历史的局限下,是如何发挥自我能动的创造智慧与才情,那所有巧夺天工优秀之作,必然在极致处得到永生,成为人类文明的不朽的精华。
请人们关注黎羌,这位中国的文学、艺术家;请人们记住黎羌,这位中国的民族戏剧家!他不仅属于五十六个民族的华夏,他还属于更多民族聚集的亚细亚。“一带一路”上各民族的戏剧文化,都纳入到了他考究、探究和研究的学术框架。
请人们关注黎羌,这位东方的中国的戏剧学家;请人们记住黎羌,这位中国的东方戏剧学家!
黎羌奋力建构乐舞戏剧研究的辉煌大厦
——读黎羌、柯琳著《东方乐舞戏剧史论》
周建国( 新疆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员)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暨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黎羌(李强),是当代著名民族戏剧学专家,他从新疆各民族乐舞戏剧艺术研究起步,扩展到对中西戏剧文化的比较研究,进而将研究的视角瞄向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广阔地域,探讨以中国大陆为起点的、与海上丝绸之路并行的“海上乐舞戏剧文化之路“,并将构建民族戏剧研究大厦作为矢志追求,取得了骄人成就,得到国内外学界的首肯。
黎羌学术著作产生重大影响始于1985年。首先,他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国际年会提交的论文《试论印度梵剧、回鹘剧与中国戏曲》,受到季羡林教授的热情鼓励;随后,该文易名《印度梵剧与中国戏曲关系之研究》刊发在上海戏剧学院学报《戏剧艺术》1986年第3期。同年,他撰写的《古代西域艺术与中国戏曲》《维吾尔鼓吹乐》《维吾尔叙事长诗的戏剧化》分别发表在《新疆社会科学》《戏曲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论丛》等知名刊物。在此之后,最值得记载的是1988年,由黎羌发起并组织的全国众多著名学者参加的“中国戏剧起源研讨会”在乌鲁木齐隆重召开。他向大会提交的论文是《西域戏剧成因论》,该文1989年刊布于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第1期。
在高度使命感和责任心驱使下,在著名学者曲六乙研究员支持下,2003年,黎羌与中央民族大学柯琳副研究员合作撰写了重要专著《民族戏剧学》,同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两位作者多年从事戏剧艺术研究,学术积累多、造诣深、视野宽,这部著作资料丰富,观点鲜明,填补了我国学术研究的一个空白,为建立新的民族戏剧学学科做出了宝贵贡献,受到从事民族文化研究和戏剧艺术教育的专业人士的普遍欢迎。以这部著作为契机,黎羌发起在陕西师范大学成立“中外戏剧学研究中心”,出任研究中心主任,并成功地召开了专家众多、影响深远的“中外民族戏剧学学术研讨会。”厚重的《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是黎羌另一部重要著作。这部五十多万字的学术大作,分别获得陕西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教育部三项大奖。
《东方乐舞戏剧史论》是黎羌与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合著的一部60万字的著作。在这部2018年9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中,作者把视野转向了东方(广义上也包括东南亚),来探索东方乐舞——也是早期戏剧形态的相互传播和交流,呈现了东亚诸国戏剧文化的关联性。详细分析了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的传统乐舞戏剧,还有韩国、琉球古国的戏剧文本与中国大陆古典文学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实施的大背景下,该书的出版显示了更大的意义和价值,它以大量的史实表明,古代东亚乐舞戏剧文化的交流,以某种意义上形成了中国、东北亚与南亚古代“海上乐舞戏剧之路”,而且它的出发点主要在中国。所以,这是一部既有科学理论水平,又有实践操作性的重要学术成果,是真实、生动反映海上丝绸之路沿途诸国乐舞戏剧文化关系史的标志性学术著作,必然会为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航船行稳致远增添新的动力。
我由衷地祝愿他在东方民族戏剧研究大厦建构中取得更大成就!
确立中国乐舞戏剧在世界文化史中的崇高地位
——《东方乐舞戏剧史论》出版的重要意义
陈珂(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舆情信息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黎羌、柯琳合著的《东方乐舞戏剧史论》一书首次全面、系统、科学地将亚洲、大洋洲、非洲诸国传统戏剧文化进行整合性比较研究,并将其纳入世界文化环太平洋地区审视,通过东亚诸国的乐舞戏剧表演艺术实践,从中挖掘其弥足珍贵的东方演艺理论底蕴。所倡导的东方“大乐舞”“大戏剧”理念为研究中国与东亚、亚洲传统乐舞戏剧艺术开辟一条新路,此种“大文化”的理论也同样对应于东亚地区日益发展的影视剧艺术的创作
东方戏剧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成果,随着其文明历程孕育、诞生萌芽、生长、发展、成熟、复兴,东亚诸国乐舞戏剧之源流、沿革与发展规律,需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文化考古、历史地理、文字文献、田野调查、纵横比较、数据分析、图文影像等,全景观、全方位、立体时空地去研究探索东亚及其“ 海上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最久,路线最长、牵扯地区与人口最多,与现实经济、文化关系最为紧密的交通、交流的国际路线。将其古往今来的学术成果加以科学整合与解析,充分彰显汉文与中国传统乐舞戏剧在东亚亚太地区承上启下的联通作用。
《东方乐舞戏剧史论》一书明确地提出在世界东半球的亚洲地区,与东亚文化区,在东太平洋环海区域华夏文明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对东亚诸国在历史产生长远的文化影响。作为集东方文化、文学、艺术之大成的中国传统乐舞戏剧,与中国汉文化圈、中华民族艺术、丝绸之路文学一起为人类文明做出重要的贡献。
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不仅有着极为丰富多样的戏剧形式,也同样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相关文艺理论,如韩国“实学”、日本的“幽玄”“物哀”《风姿花传》、泰国的“格伦”等。虽然仅散见、杂糅在其他学科及其文学、艺术杂论之中,但是仍以巨大、丰厚的内涵与地域特色强有力地支撑着东亚诸国的乐舞戏剧文化时空。
东亚文化圈中的中国、日本、韩国、越南与东南亚诸国珍存有许多珍贵的戏剧乐舞形式、优秀作品和有关文艺理论,需要花力气逐步认真识别、搜集、整理与研究。特别是要着重考察各国乐舞戏剧艺术的形成文化背景、受其宗教与民俗文化影响与发展路径,以求建构东方文艺学与亚洲表演艺术理论体系。
《东方乐舞戏剧史论》通过中外乐舞戏剧交流展演活动记载,将中国传统剧种之“国剧”京剧与优秀地方戏剧目举荐至海外诸国进行钩沉,与其同时,东亚与东南亚地区传统剧种如歌舞伎、能乐、狂言、唱剧、孔剧、嘲剧、傀儡戏、话剧、歌剧等也陆续介绍到我国,由此相映生辉,绚丽多彩的东方戏剧乐舞艺术为文化、艺术人类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东方乐舞戏剧史论》一书积极借鉴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美学、艺术学等学科理论,采取横向的地理区域空间文化与纵向的历史时间文体文化相结合,另外则是宏观的亚洲东部诸国传统文化与微观的东亚诸国乐舞戏剧艺术相比较的科研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立体戏剧研究方法与前化地闸述中国与周边诸国所发生的乐舞戏剧交流文化现象。
在国际范畴,梳理清楚中国东部地区以及周边国家与民族极其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遗产,特别是考证为中外文化交流起到重要桥梁作用的香港、澳门与台湾的戏剧文化,阐述清楚东北亚、东南亚地区诸国在历史上与中国传统乐舞戏剧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非常重要与必要,由此确立中国演艺文化在亚洲与世界文明史中的崇高地位。
宏大的东方区域文化学系统研究目标的实现
——评黎羌、柯琳《东方乐舞戏剧史论》
张碧(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类型,戏剧在人类各民族的文学史上往往扮演着至为重要的角色。对于古希腊诸民族而言,戏剧作为一种表达伦理、政治及日常风俗等领域的观念的文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遥远的东方世界而言,戏剧——尤其是乐舞这种戏剧类型,同样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伦理宣教和大众审美的功能。在世界各国、各民族间平等对话日渐成为共同意识的今天,发掘那些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国家、民族的本土文化艺术,成为学界新的重任。正是在这一学术语境中,黎羌和柯琳的《东方乐舞戏剧史论》(以下简称“《东》”)得以出版,为学界送来了一袭清风。
从现代学术史角度来看,对对象的考察往往经由历时与共时两个维度。从历时角度看,《东》的“史论”性质,体现为对东方世界不同国家或民族乐舞各自发展脉络的精细梳理。例如在《东北亚与俄罗斯乐舞戏剧》一章中,作者从斯拉夫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的描述出发,详尽考察了乐舞戏剧与俄罗斯民族的历史脉络的关系,且尤其倾向于考察古罗斯人的宗教传统与乐舞的关联。显然,作者是从一种“大文化观”角度,来审视不同意义体系之间的互文性关系,由此使对乐舞的认识更具历史深度。
一般而言,所谓共时角度,亦即对研究对象内部的结构进行静态考察,这也是艺术批评的核心部分。作为艺术史研究的一部分,对乐舞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自然尤为重要。因此,《东》对不同民族的乐舞形式做了颇为细致的描写和分析,例如关于印度尼西亚乐舞,作者便对其表演中具体的舞姿方式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从而展示出印度尼西亚乐舞艺术与印度舞论之间的关系,揭示出这两个不同民族之间的艺术关系和文化传承。显然,作者从共时性的艺术结构分析角度,是其考掘艺术史事实的重要手段。
在东方诸文明体系中,中华文明毋庸置疑地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其中一个原因,便体现为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或地区文明的建立和形成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在这方面,《东》以十分耐心的笔法,对乐舞这一独到的艺术维度,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漫长历史做了非常详实的探讨,旨在借此体现出中华文明的重要价值。同时,作者也对其他国家的乐舞及其承载的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兴起和繁荣所做的贡献进行了梳理,并以此隐含地表达了这样一层观念,即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大气与包容,恰是其数千年来屹立于各民族文化之林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东》的出版,不仅意味着对东亚、东北亚及东南亚等地区的乐舞这种特定体裁的学术梳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借一种学术史的书写形式,表达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当“多元”与“共荣”成为全球时代的共同主题时,《东》的作者,显然以中国学者、东方学者的身份,为了这个宏大的目标的实现而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展现东方乐舞戏剧文化史学的大格局
——撰写《东方乐舞戏剧史论》有感
黎羌(西安翻译学院特聘教授,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东方是地球上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亚(包括东北亚、东南亚)表演艺术,集东方诸国传统演艺文化,诸如诗歌,音乐,舞蹈,曲艺,杂技,幻术,美术,戏剧等为一体,成为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博大精深、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笔者与中央民族大学柯琳教授合著的《东方乐舞戏剧史论》,花费了我们十余年的时间,涉猎中国与周边十七个国家,即东欧的俄罗斯,西亚的伊朗,南亚的印度,东北亚的日本,韓国,朝鲜,蒙古国,东南亚的越南,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国家与地区的传统乐舞与戏剧文化。
这些国家都是与中国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亚洲东部国家,如今又是“ 海上丝路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济文化战略伙伴。近年来学界对其东亚诸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区域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民俗文化研究的成果日益增多,但对其历史与现实文学、艺术、教育、文化传媒探索的著述却非常薄弱。我们经过大量的表演艺术文献资料搜集考证,对海内外大量民族乐舞戏剧文物、文本的繁复考察,数易其稿、修改与加工提高,即形成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较为全面、系统、科学地填补了东方演艺文化空白的此部宏篇巨制。
“ 人生大戏剧,戏剧小人生”,民族歌舞加戏剧演出何尝不是更大、更美人生世界。国学大师王国维“以歌舞演故事”概括中国戏曲的特质。他认为,魏晋时期“外国戏剧当之俱入中国”,并已本土华化,故此将华夏古代乐舞戏剧起源提前上千年,何况周秦时期就有国家仪式戏与 傩戏,民间就有祭祀戏、狩猎剧;众所周知,古希腊酒神“狄俄倪索斯”原本来自西亚波斯,古罗马“奥西里斯”出自北非埃及,西方“ 皮影戏”亦出自华夏南国,其根源均来自东方诸国。再有,西域印度“吠陀”孕育了亚洲名目繁多的史诗剧,其代表作如《沙恭达罗》《弥勒会见剧》等名扬天下,至于宋元杂剧《赵氏孤儿》《窦娥冤》更是精彩绝伦,王国维先生赞誉其剧与世界悲剧相比绝无愧色。
然而遗憾的是中国古代文人缺乏东方文化自信心,自认为本土乐舞戏剧艺术晚出,远远落后于古希腊、罗马。以至于沉醉于案头文本,将中国乃至东方戏剧识为乌有或虚无,故在西方世界文化霸权事实面前惘然失语。岂不知,人类文明史上四大文明古国(希腊、埃及、印度、中国)、三大世界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亚非东方各占其三,三大古典戏剧(印度梵剧、希腊戏剧、中国戏曲)东方诸国也占其二。若论及自古迄今的东方乐舞戏剧文化遗产,以及曲目、舞种、剧目,其数量与质量并不比西方国家逊色。不过多年来,因为“言必希腊”“言必欧美”的言论干涉下,东方文化舆论阵地显得过于低调与弱势,故而使我们越来越缺少话语权。
东方世界一直以中国为轴心,辐射亚、非洲、大洋洲,欧洲上百个国家与地区。这里是远古人类最早诞生之地,是地球上版图最大,文学、艺术最丰厚的文化区域。人文科学研究需要从微观至宏观审视的大视野、大格局。中外民族戏剧学涵盖着世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大量有机成分。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民族文明,及其周边国家丰富多样乐舞戏剧文化遗产,从事东方演艺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此报以深深的敬畏与感动。
在20年前,笔者与中央民族大学的柯琳副教授一起撰写的广受好评的《民族戏剧学》,如今又将文化艺术的学术触觉伸向中亚、西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地区,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戏剧戏曲文化影响扩大到了广袤、神奇的东方世界。借此论证太阳最早普照的东亚十数个国家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休戚与共,所创造的东方乐舞戏剧理论与实践文化奇迹何等璀璨瑰丽。
我们将“东方乐舞戏剧”地理区划分为中国、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四大块,将其历史沿革分为远古、中古、近古、近现代、当代五大块,又将表演艺术种类,分为乐舞、戏剧、戏曲三大块,再有从演艺文化实践基础上将其升华为有指导意义的学科学术理论,借用业已成熟的中外“民族戏剧学”学理,将上述处于不同史地空间的东方诸国乐舞戏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使之中国与周边国家古今文化表演艺术相融合,发挥巨大的社会价值、功能与意义。
《东方乐舞戏剧史论》一书尝试着在中外、中西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东亚各国之间,以事实说话,充分证实东方与西方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艺术的相互交往,对此种异同文化的高度整合、表演艺术舞台、剧本的精心设计,专业、业余,高雅、世俗的广泛展演,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深度解析,以崭新的思路、方法逐步攻克其难关。东半球亚洲区域内的国家、民族众多,民俗、宗教、演艺文化繁复,有关中国、东亚,乃至东方乐舞、戏剧的条状形、碎片化,将其较完整、形象、生动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是我们通过艰苦卓绝劳作终于得到的丰硕成果。
历史车轮驶至现当代,因为西方大量话剧、舞剧、歌剧与影视技术的大量引进,以及市场经济风潮的猛烈冲击,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与东方诸国传统非物质文化和多民族乐舞戏剧艺术发掘、保护与研究困难重重。如何恢复历史文化现实,冲出出故步自封思维定式重围,充分显示东方大国中国与诸国的演艺文化的世界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人民交给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任务。
我们深受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先行与建立“人类文化共同体”理论思想的鼓舞,历经十数年时间在国内外考察、考证与研究,终于推出此部多达60万字的《东方乐舞戏剧史论》,为此,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关心、支导与帮助。近日又感动于国内一些报刊杂志、“人民日报头条”与全国十数个网站的报道与赞誉,我们为东方诸国、各族人民精彩纷呈的民族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的蓬勃发展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在设计、实施与编撰《东方乐舞戏剧史论》一书的过程中,我们对开辟“ 海上丝绸之路”演艺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佐证,始终坚持将东亚诸国地理、历史、文化与艺术研究融为一体化的理念,以证实中国乐舞戏剧在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地位。在总体构架设计方面,充分体现历时性与共时性、描述性与闸释性相融合的史地文化学理念。以跨区域、跨学科、跨文化的国际视野,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地创立东方乐舞戏剧新的文艺学科体系。
从中外、中西文化关系中探寻“一带一路”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背景,在集文学、艺术之大成的东方乐舞戏剧文化中,寻找世界思想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以构建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学术价值,这是我们为之终生努力奋斗的伟大目标。《东方乐舞戏剧史论》,是在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到中国周边十数个国家的乐舞戏剧艺术成果,力求多维、多极、多侧面、多层次、立体性地反映东方诸国各民族璀璨的演艺文化形象。
这次我们成功地与“ 国学大师”季羡林创立北京大学“ 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以陶立璠教授为首的“ 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进行高层次合作,圆满地完成国家“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东方乐舞戏剧史论》科研任务。其学术成果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向远撰写“ 序文”并高度评价,最终形成此部煌煌学术巨著,奉献给社会学界,以期向东、西方输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东方诸国表演艺术审美教育,为国家倡导东方各国政府响应的“ 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建设做应有的贡献,对牢铸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意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们伟大的祖国恰似展翅高飞的“ 鲲鹏”,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领导下,中华民族正在朝气蓬勃地向着太阳,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正如笔者在《东方乐舞戏剧史论》结语所述:“这不仅是中国,亦为东亚与一带一路诸国经济、文化共振齐飞的划时代形象”,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逐渐覆盖着东西方有人类居住的所在东半球,使之‘中国梦’—‘东方梦’—‘世界梦’—‘人类梦’ 与乐舞戏剧文化之梦逐步得以实现!”
《东方乐舞戏剧史论》及其相关著作导读
黎羌、柯琳著《东方乐舞戏剧史论》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9年出版发行,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10301——017004011801)
出版人:樊国宾,责任编辑:赵成伟,封面设计:汤建军,英文翻译:郭英杰
作者简介:
黎羌:本名李强,陕西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著作:撰著《六十种曲<运甓记>评注》《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民族戏剧学》(合作)《中外剧诗比较通论》《电影与戏剧关系研究》《民族文学与戏剧文化研究》(合作)《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合作)《民族戏剧文化大视野》《民族戏剧学研究与田野考察》(合作)《长安文化与民族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与戏曲文学研究》(合作)等。其中多部学术著作获学校、省、市、部级奖励,部分著作北翻译为英文在国外出版发行。
柯琳: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专家评委,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常务理事。主要学术著作:撰著《傩文化刍论》《民族戏剧学》(合作)《民族声乐理论教程》(合作)《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论》《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西方音乐史简明教程》等。其中部分学术著获学校、省、市、部级奖励。
内容提要:
本书由陕西师范大学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策划与实施,为陕西师范大学国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强教授、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柯琳教授联袂撰写的史学专著;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科学记载亚洲太平洋、印度洋海域空间,东北亚、东南亚、东亚、南亚、西亚地区诸国,如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越南、缅甸、老挝、泰国、新加坡、柬埔寨、印度、伊朗、阿拉伯诸国的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演艺文化历史、地理的鸿篇巨制。这部著作从零散、杂驳鲜为人知的“ 丝绸之路”民族文艺理论中,精心梳理、力图构建东方诸国的“ 民族乐舞戏剧文化”理论体系。特别突出的是通过整合海量的东亚诸国的民族音乐、舞蹈、曲艺、戏曲、杂技、美术的文化要素,寻觅东方乐舞戏剧艺术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东方乐舞戏剧史论》著作目录:
序言:北京师范大学博导王向远教授
导论 亚太上空展翅翱翔的鲲鹏
第一章 太阳升起地方的东方文化
一、亚洲地理历史与东亚文学艺术,二、环太平洋与亚太地区文化,三、中国地理、历史与传统文化,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传播,五、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对外影响。
中国古代乐舞戏剧文化的熔铸
一、远古与秦汉时期乐舞戏剧萌芽,二、中古时期中华民族乐舞戏剧形成,三、近古时期乐舞戏剧文化的兴盛,四、现当代中外乐舞戏剧文化的交流。
第三章 中国沿海地区乐舞戏剧交流
一、海上丝绸之路与乐舞戏剧,二、台湾文化与乐舞的戏剧演变,三、香港地区乐舞戏剧与文化输入,四、澳门的外来与本土乐舞戏剧艺术。
第四章 印度古代乐舞戏剧文化的东渐
一、湿婆、吠陀与两大英雄史诗,二、东南亚地区的印度罗摩文化,三、印度佛教文化与梵剧艺术,四、犍陀罗艺术与东方乐舞戏剧,五、婆罗多牟尼《舞论》的发现。
第五章波斯与阿拉伯乐舞戏剧文化
一、波斯宗教与乐舞戏剧艺术,二、输入中原地区的波斯乐舞戏剧,三、波斯文化与塔齐耶受难剧,四、阿拉伯乐舞戏剧文化的输出,五、西域诸国乐舞戏剧文化的传播。
第六章 东北亚与俄罗斯乐舞戏剧
一、斯拉夫民族宗教与俄罗斯艺术,二、俄罗斯表演艺术在中国哈尔滨,三、俄罗斯乐舞戏剧在天津、上海,四、俄罗斯与日韩朝乐舞戏剧交流。
第七章 蒙元文化与朝鲜半岛乐舞戏剧
一、蒙元时期的乐舞戏剧文化形成,二、蒙古乐舞戏剧与民族文化交流,三、朝鲜半岛高丽乐与传统乐舞戏剧,四、朝鲜半岛文物发现与古代乐舞戏剧,五、韩国盘索里、唱剧与汉文化传播,六、韩国汉文化与宗教世俗乐舞戏剧。
第八章 日本与琉球群岛乐舞戏剧
一、日本传统文化与遣唐使及赴宋僧,二、中日佛教文化与目连戏文关系,三、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在日本流传,四、琉球群岛的古代戏剧文本遗存五、现当代日本戏剧及其与华交流。
第九章 东南亚诸国乐舞戏剧文化(上)
一、南海、南洋与西太平洋文化,二、印度尼西亚与东帝汶乐舞戏剧文化,三、菲律宾与文莱乐舞戏剧文化,四、马来人与马来西亚乐舞戏剧文化。
第十章 东南亚诸国乐舞戏剧文化(下)
一、缅甸与老挝乐舞戏剧文化,二、泰国与柬埔寨乐舞戏剧文化,三、越南与新加坡乐舞戏剧文化,四、东亚诸国乐舞戏剧文化交流。
第十一章 文学艺术与民族戏剧学建构
一、中国各民族戏剧与国学文化研究,二、戏剧与戏曲及民族戏剧学的争论,三、民族戏剧学在国内外的运行轨迹,四、文学人类学与民族戏剧学的创立,五、中国特色的民族戏剧学理论体系。
第十二章 民族戏剧学田野调查与学术成果
一、科学采集资料与实地采访记录,二、综合整理分析与学术研究,三、民族戏剧学田野调查学术成果。
第十三章 民族戏剧学理论著述与学科关系
一、民族乐舞戏剧学及其学科分类,二、民族乐舞戏剧学与文学人类学,三、民族戏剧学与民族音乐舞蹈学,四、民族乐舞戏剧学学术理论著述,五、民族乐舞戏剧学与跨学科文化。
第十四章 中国周边国家乐舞戏剧文化关系
一、中国周边诸国乐舞戏剧跨文化传播,二、中国古典戏曲在海外与《牡丹亭》在澳门,三、中国乐舞与民族戏剧文化的国际化。
第十五章 东亚诸国乐舞戏剧文艺理论交融
一、中国乐舞戏剧文论与大戏剧理论,二、印度《舞论》与乐舞戏剧文艺理论,三、日本文化传统观念与乐舞戏剧理论,四、朝鲜半岛实学与演艺文化理论,五、中国对东南亚乐舞戏剧理论之影响。
结语:高飞远行的东方乐舞戏剧文化
参考文献,后记
浏览与《东方乐舞戏剧史论》相关的著述
人们若将新近出版发行的《东方乐舞戏剧史论》视之为中华民族乐舞戏剧驶向东方大海的旗舰,那么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江河湖泊之中,与其规模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相关学术著作就是一艘艘受尾相衔的演艺文化、文学、艺术航船。如最早来自1998年出版的《塔塔尔族风情录》,这是当年还在新疆文联的黎羌编审,睿智地将目光锁定在中国西部边城仅四千多人口最少民族——塔塔尔族(在境外称鞑靼族),从他们的传统文化中揭示出中俄两国乐舞戏剧交流的奥秘;再有于本世纪初,在山西师大就职的黎羌教授,则锲而不舍游弋于洋洋大观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68万字)《中外剧诗比较通论》(92万字)的学术海洋,从中梳理出来一条条中外乐舞戏剧交流互动的航道;接着沉浸在五光十色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西北民族卷)《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卷)《西域音乐史》《丝绸之路音乐史》等构筑的文化基座,挥舞着中华民族55个少数民族表演艺术的大旗,将东方民族音乐、舞蹈、戏曲的时空打扮得如此锦绣辉煌。在此前提下,于陕西师大更宽阔的海洋中,博士生导师黎羌教授高屋建瓴陆续完成了《民族戏剧文化大视野》《民族戏剧学研究与田野考察》《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与戏曲文学研究》一系列教育部、国家级学术课题,到了竣工《东亚乐舞戏剧关系研究》《丝绸之路戏剧文化交流史》《东方乐舞戏剧史论》等“一带一路”领域的国际性工程之后,西安翻译学院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主任黎羌,“天高云淡”“极目长天”,将眼光投向更加广阔的陕西省、西北五省区、中国西部诸省市,以及中国周边国家、地区的文旅演艺文化研究与实践。以联合国内外同行师友促使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东方文艺世界奇迹叠层出现。
1、《塔塔尔族风情录》书评摘录
苏北海(新疆大学历史系教授,新疆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
令人欣喜的是,四川民族出版社独具慧眼地编辑、出版这部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的《塔塔尔族风情录》,这无疑是对塔塔尔族人民的很大、很直接的鼓舞与支持。此书为国家民委、四川民委与四川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划、联合组织、合作出版发行的系列性的“中国少数民族风情录丛书”之一,经科学论证、严格审查、认真编辑而形成。↙
塔塔尔族人民有着很高的文化素质与文学艺术创作天赋。他们最早将中亚、西亚、东欧地区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音乐、舞蹈,以及华美、典雅、琅琅上口的诗歌、散文,引荐给新疆各族人民。并且带来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的民族歌剧、舞剧与木偶剧。塔塔尔族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学、美术与歌曲,广泛传播于天山南北各地。
据了解,此书作者黎羌编审自遵命接受此任务,翻阅大量史料,进行了许多民间调查,并几易其稿,反复修改,前后经历了十二年之久,方才截稿、出版与发行。听说作者从小生活在塔塔尔族集中的塔城与乌鲁木齐市,并且撰写、发表过一些塔塔尔族的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文章,自然而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塔塔尔族风情录》打好坚实的写作基础。↙
2、《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书评摘录
周华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历史文化的研究,我赞赏“走出书斋、再走回书斋”的学术途径,赞赏文献、文物、田野调查三结合的学术方法。至于对戏剧史的研究,则崇尚“大戏剧”观念,将戏剧当作一种文化,一种人类文明中普遍存在的文化艺术形态。
我读过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黎羌教授的数十篇学术论文,其中的精华集大成于《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他的论文和专著,体现着“走出书斋、走回书斋”的学术途径,体现着“文献、文物、田野调查”的学术方法,体现着“大戏剧”的学术观念。其论著的宗旨,在于以比较文化学为视角,研究古代历史上中西戏剧文化交流的现象。
“丝绸之路”分支如同五座色彩缤纷的桥梁,飞架在世界东西方,将各国、各民族古老的戏剧艺术规范化及相互运载交流,从而产生了相对独立、稳定,又各具艺术风格与特色的戏剧文化板块。从史学角度论证清楚这个结论是一件有相当难度的事。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原因,古代西域文化已被湮没在茫茫大漠之中,只留下些许雨丝风片。甚至可以说,古代中亚地区的戏剧现象,在世界戏剧史上也不甚了了,是个国际性的学术难题。
黎羌教授遍搜文物、文献,广涉戏剧学、语言文字学、音韵学、宗教学、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等领域,不放过一切与此相关的学术成果,一个一个地专题加以综合性研究。其学术成果往往发前人所未发,多有新鲜的见解。
3、《中外剧诗比较通论》书评摘录
孟昭毅(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治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打破空间上的中外,打通时间上的古今,大开学科上的表里,厚积薄发,出而为文。这种纵横交错,左右逢源的学术传统,不仅为读者驰骋想象提供了旷达的空间,也为后学焚膏继晷树立了学问的范例。我书桌上的这部《中外剧诗比较通论》书稿就是无数学人沿袭这一传统而做的努力之一。↙
此《中外剧诗比较通论》一书作者黎羌教授是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及文学院的教授,我们认识还是因为看到了他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共68万字,名曰“中西戏剧”,其实则应为“东西方戏剧”,其中对东方戏剧有广泛的描述与分析,是作者利用“文献、文物、田野调查”这一学术方法研究的结果,体现出“大戏剧”的学术观念,令人叹止!
《中外剧诗比较通论》此书在诸多方面的开拓性与探索精神,是令每一位关心中外文学艺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学者与广大文学艺术爱好者所喜闻乐见的。如果论及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书中论及的内容较多,有些地方还需进行更深层次的专题探讨与研究。我想依据黎羌教授的丰厚学养和深广的阅历,他会不断地将这一学术课题深化下去;会在人类文化、世界艺术与东方文学、中国文艺研究领域做出更大的成绩。
4、《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京华出版社2007年版)书评摘录
贾作光(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民族舞蹈家)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的出版,称得上是我国舞蹈界的盛事,它不但填补了我国民族舞蹈史学研究的空白,同时还以它史料性、可读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向我们提供了一部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专著。在此,我谨向本书作者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有关专家学者致以由衷的祝贺。
少数民族舞蹈在祖国艺术百花园中是一簇光彩夺目的奇葩,无论在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还是在表演舞台上,总是以它旺盛的生命力,热烈奔放的激情,传神动感的雄姿,传递着祖国改革开放、人民奋发图强、城乡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起着用艺术形象鼓舞人的巨大作用少数民族舞蹈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它植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土壤,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群众广泛参与意识,独特的舞蹈语汇,以及鲜明的风格,诸如南方舞蹈婀娜秀丽,北方舞蹈刚健豪放,髙山舞蹈奇特潇洒,平原舞蹈柔美细腻,堪称异彩纷呈,千姿万态,绚丽闪光,美不胜收。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作为当代舞蹈家应以幸运和欣喜的心态,加以学习和研究、继承和发展,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5、《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京华出版社2007年版)书评摘录
冯光钰(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音乐理论家)
我国是一个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音乐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少数民族音乐就与中原音乐相互交流,是中华民族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疆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被誉为“东方瑰宝”的维吾尔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对中华民族音乐所作的杰出贡献。
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对缔造和建设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多方面的贡献,这从以上所举一些事例中可以看出。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70多年历史中,虽然有20多部音乐史专著出版,但大都重宫廷音乐,轻民间音乐或主要写汉族音乐,很少涉及少数民族音乐。可以说已出版的众多中国音乐史著作中,尚没有一部能够全方位地研究、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发展史,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为了改变我国少数民族有丰富的音乐遗产而无音乐史专著问世的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们组织一批专家对我国55个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历史的、系统的科学总结。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就是众多音乐家经过近10年的努力取得的成果。
6、《西域音乐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书评摘录
赵塔里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主席,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西域音乐史》起初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酝酿到正式出版,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可谓道路漫长,历经艰辛!但是《西域音乐史》作者却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十八年之后,把一部沉甸甸[JP]的学术专著奉献在读者面前。这种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对学术执著追求的精耕细作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西域文明”与“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是国内外学者历来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20世纪初到三十、四十年代,曾掀起了一个高潮,各类专著,调查记,考古探险记为数甚丰,成绩卓著。《西域音乐史》的出现,将起到一个抛砖引玉,填补空白的作用,因为它是我们所见到的第一部较完整,全面地研究和介绍古代西域音乐与近现代新疆各民族音乐的学术专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具有开拓性,独创性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西域音乐史》是一部全面认识新疆民族音乐研究优秀著作。它的学术价值和作用一定会在未来的时日里显示出来。《西域音乐史》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对新疆民族音乐史的开发和研究毕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构建。不过来日方长,我相信《西域音乐史》这一庞大的文化系统工程,一定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深入发展。↙
7、《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三晋出版社2011年版)
何玉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黎羌教授主编的《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由他与他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们共同撰写。此书内容充实,视野开阔,资料翔实,论述誉智,给学界带来了新气象。《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一书是陕西师范大学“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于2011年11月成立后首推的研究成果。
《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的主编黎羌教授,是一位“民族戏剧学”研究的积极倡导者、组织者和亲历者。他先后撰写了《民族戏剧学》《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中外剧诗比较通论》等著作,在他主持建立的“中外民族戏剧学中心”凝聚了一大批全国著名专家学者,这本《中外民族戏剧研究》就是中心成立不久后推出的学术著作。
这些著作对民族学、戏剧学都有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戏剧的研究,可以说是走在学术前沿的。民族剧学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书中所涉及的研究范围,我作为民族戏剧学研究的同行,在此提出进一步的思考首先应该对中国民族戏剧史的源流作进一步的研究。
建立起科学的学科体系,为民族戏剧学研究培养出高层次的研究、创作和教学人才队伍。进一步开拓视野,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健康、有力地推动民族戏剧学研究的发展。希冀通过对国内外戏剧的研究,将使“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在当代戏剧研究学术领域中取得更大成就。
8、《丝绸之路音乐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书评摘录
张国刚(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欧亚大陆上不同区域的人群在史前时期就有往来迁徙活动,高加索人种至中国西部地区活动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以前。中国文明在其诞生之始就不是一个封闭体系,而是在当时条件的许可之下参与各种文明的交换与交流。中国境内不同地区文明的融合以及华夏文明与异域文明的交流,对于塑造中国文明的基本面貌都有重要作用。
古代中国的国家政策以追求一种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为满足。对于东亚世界的成员,只要接受中华礼仪文化,就可以被纳入朝贡国的地位,否则就有可能兵戎相见。因为古代国家的安全观,乃是以文化和价值观念上的同与异来确定,文化系上的认同是界定国家安全与否的关键因素。这样看来,西域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观念中既可视为“天下”的边缘地区,又可视为“天下”与“绝域”的中间地带,这也正是西域的独特性所在
新疆人民出版社推出《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第二版),我看了丛书选题目录及其作者大都是能体现丝绸之路研究学术特色的上乘之作。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关系史研究的重要领域,能够看到即将有如此众多的成果问世,由衷感到高兴。
9、《民族戏剧文化大视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3年版)书评摘录
曲六乙(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员,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委员)
平心而论,不少现代人长期被歪曲的历史所误导,再加上世俗的偏见,总认为中国少数民族如何地落后、如何地缺少文化修养。谈起享誉中外戏传统剧戏曲艺术,总是觉得是来自汉民族的独家创造。岂不知当初历史上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华夏民族,后来的汉族也是由中国版图上的“中原华夏”和“四夷胡族”所汇聚而成,随之又融进了许多外域跨国民族。正是这些异族将他们许多古代戏剧因子输入中原大地,才日积月累地培育出各民族艺术融汇、合成的中华民族戏剧文化精华。↙
前不久,听说我的“诤友”兼“忘年交”黎羌教授刚完成教育部规划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实证与民族戏剧研究》;又听说他要接过我的“接力棒”,受邀请参加了上海戏剧学院叶长海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论证会,接受并负责“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文化”这一子课题研究。坦率地说,他是最佳人选。我对此感到欣慰。↙
中华民族戏剧,是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体民族—汉族在内的全国56个民族的戏剧形态。中华民族戏剧必然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戏剧组成的艺术品种,是中国各民族文化与戏剧艺术的有机化合物;是中华多民族的戏剧表演艺术;是建立在中国各民族戏剧文化基础之上的综合性演艺形式。↙
10、《民族戏剧学研究与田野考察》(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书评摘录
张大新(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黎羌教授与我交往日深,意气相投,心契神合。他长期执著于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文化、中外民族戏剧学的探索与研究。在方兴未艾的“民族戏剧学”这一具有开创性和前卫性的学术领域内跋涉耕耘,创获殊多,常常令我歆羡不已。以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实证为基础和切入点,展开规模宏大的中外民族戏剧研究,结晶为《民族戏剧学研究与田野考察》,可说是黎羌教授建构以少数民族戏剧为主题的民族戏剧学大厦的“桩基”和材质。↙
黎羌教授多年来倾心关注汉族以外众多少数民族的戏剧生态、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富有独创性地把珍稀可贵的多民族戏剧文献与实地考察调研所获得的真知灼见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民族学、戏剧学、宗教学、哲学,乃至考据学、语言学、音乐学、舞蹈学等观点和方法。从而搭建起与前贤以汉族戏剧为主导的戏剧学迥然有别的“民族戏剧学”的学术框架。 这种立足高远、视野宏阔的胆识和魄力,是构建超越时空的宏伟博大的“民族戏剧学大厦”的巨大精神动力。
这部原创性著作的研发完成,为正在建构中的民族戏剧学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的发行和传播,将在中外戏剧文化领域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推动具有广阔前景的中外“民族戏剧学”健康发展,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更辉煌的成就。↙
11、《中国古代文化与戏曲文学研究》(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20年版)书评摘录
钟进文(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黎羌(李强)教授认识已久,若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通讯往来算起,已有三十余年。那时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在一家学术杂志社任副编审,我曾在那里发表过学术论文。↙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再次见到黎羌教授时,他已调至山西师范大学,并与中央民族大学学者合作编撰《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塔塔尔族风情录》、《民族戏剧学》、《中外剧诗比较通论》等。这些著作出版后得到学界广泛关注,有些还获得国家省部级各种奖项。
黎羌教授所供职的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建设高等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我国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在古代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现当代,是中原地区连接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中枢地带。黎羌教授与他的学生们和学术团队,从事中国古代民族文化、文学、艺术研究工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艺术瑰宝,对此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大有可为。我相信,《中国古代文化与戏曲文学研究》一书的出版与发行,在国内外将产生深远的学术影响。
↙
12、《东亚乐舞戏剧关系研究》(九州出版社2019年版)书评摘录
杨富学(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我眼前一摞厚实的书稿——《东亚乐舞戏剧关系研究》,为中央民族大学柯琳教授与陕西师范大学黎羌教授的新著。本书立意于从宏观至微观,从纵向至横向,多层次、多侧面,多维、多极、多元,全方位地介绍这条国际黄金大通道的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此前,这样的书籍并不多见。
“丝绸之路”是一条贯通亚、欧、非洲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丝绸之路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东西经济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补性。丝绸之路可称得上是一条多元经济文化的传播之路,也是一条交融之路。长期以来,黎羌先生一直致力于他所钟爱的新疆民族艺术研究工作,孜孜矻矻,耕耘不辍,取得了极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大的影响。↙
黎羌教授曾编辑出版的《丝绸之路乐舞艺术》、《丝绸之路造型艺术》,所撰写的《丝绸之路文化面面观》、《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丝绸之路音乐研究》等,以及与柯琳教授合著的《东方乐舞戏剧史论》等学术专著,从宏观与微观上描述了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及其贡献,对当前的国家所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势必会起到积极作用。
13、《丝绸之路戏剧文化交流史》(中、英文版,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社会2018年版)书评摘录
曲六乙(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员,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委员)
2003年《民族戏剧学》的问世,为我国民族戏剧学新学科奠定了学术基础。6年以后,黎羌教授又有新作《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问世。尽管这6年间他还出版了其他著作(包括合作),但我以为这部新作具有重大学术研究价值:它为我国建立丝绸之路戏剧文化学拓展出崭新之路。↙
我曾为《民族戏剧学》写过评论文章,题目是《忽如春风一夜来》,对于《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我写的评论文章拟叫《丝路花雨竞绽开》,暗喻漫漫丝绸之路的戏剧之花尽收读者眼底。《民族戏剧学》和《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在学术研究上是一对崭新的姊妹篇。↙
《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直接继承20世纪中国众多戏剧史论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学术遗产,在中外大量的史书典籍、学术成果基础之上,征集与钩沉许多翔实的有价值的史料。以开阔的文化视野,敏捷的创新思路,为丝绸之路戏剧文化学的学术研究开拓出一片文化新天地。黎羌教授独辟蹊径,沿着当今世界盛行的历史地理、文化区域研究的思路,以及由此而来有机的网络和审视中外戏剧文化的交流历史,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毫无疑问,“丝绸之路”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它将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包括各国学术界的特殊关注。由“丝绸之路”与“戏剧文化”合成的此门新兴交叉学科,或叫“丝绸之路戏剧文化交流学”,将以及其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崭新的文化姿态闪亮登堂于世人面前。↙
14、《东方乐舞戏剧史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19年版)书评摘录
王向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黎羌 教授是我的学长与老朋友,也是中国当代学界从事“ 东方学”颇有成就的十几个重要人物之一。围绕东方乐舞戏剧文化,他四十多年间坚持不懈,笔耕不辍,踏查不止。写出了十几部相关的著作,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学术特色。在中国的东方学及东方艺术研究中卓然而成一家。
我书房中收藏的、几年前相关认真拜读过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2002年)一书,所论述的“ 中西”的之“西”,主要是指中国古代人眼中的“西方”,即西域、中亚、西亚地区及印度,可以说是一部规模空前的东方(亚洲)戏剧文化交流史;而另一部大部头的著作《中外剧诗比较通论》则以戏剧中的“剧诗”(诗剧)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在与西方的诗剧比较研究中,深化了东方艺术特别是戏剧艺术交流史的研究。↙
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的黎羌与柯琳两位教授合著的《东方乐舞戏剧史论》,又把研究的视野转向了“ 东亚”(广义上也包括东南亚),主要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路径,来探索东亚乐舞——也是早期的戏剧形态的相互传播与交流。全书以15章67节的规模,通过历史文献、出土文物、口碑笔录等图文记载的分析,呈现了东亚诸国戏剧文化的关联性。
值得称道的还有《东方乐舞戏剧史论》之于“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意义。我认为,在“ 一带一路”倡议与实施的新时代大背景下,《东方乐舞戏剧史论》的出版,不仅大大推进了相关的研究,而且显示了更大的意义与价值。
(请扶正下述书影)!
中文版《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