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鉴湖的桨声灯影里,流淌的不仅是千年唐诗的吟唱,还有鲁迅笔下的社戏、越剧和莲花落;素雅宁静的古城墙根下,阳明文化、兰亭书法陶冶性情,千年越红、古法黄酒闻香识味……这就是“非遗之城”浙江绍兴,它“乘风”文旅经济,“破浪”疫情危机,它的传承保护、活化利用有烟火味、有生命力、有创造精神,在全国走出了独一无二的步伐。
非遗+抗疫:舞台停摆,绍兴却有戏
2020年初,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疫情防控期间,绍兴市非遗保护中心闭馆不闭网、服务不打烊,众多非遗项目“在线抗疫”,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绍兴市非遗保护中心第一时间组织非遗传承人创排曲艺作品和创作手工艺品,鼓舞战疫士气,如新创莲花落《众志成城保平安》、绍兴平湖调《风雨同舟心一条》、滩簧《同舟共济渡难关》、词调《你若安好》等,仅绍兴莲花落原创作品就有100多篇。在线上,则推出“发现非遗之美”“居家手作”“展览回顾”“绍兴市非遗中心优秀曲艺作品赏析”等在线专题,发送推文205篇,点击阅读5万余次。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听·非遗“好声音”——新昌调腔《三请樊梨花·一请》
“仅戏曲传承人就有2000多个作品通过网络获得传播,绍兴五大剧种都做了很好的云传播。”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俊杰介绍,经典剧目《三请樊梨花》以越剧、新昌调腔、绍剧和诸暨西路乱弹“四下锅”的形式重新搬上舞台,并通过腾讯大浙网云端直播,他们还报送、组织曲艺节目参加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选送绍兴莲花落赴苏州参加曲艺主题活动,在舞台经济停歇的疫情期间,绍兴非遗戏曲却没有消声。
“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2500多年的历史文脉沉淀在非遗传统中,非遗记载了绍兴这座城市的文化自觉、自信和绍兴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绍兴非遗已跟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在疫情爆发、社会活动停摆后,非遗却散发着自由蓬勃、自发生长的力量,为全民抗疫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力量。”何俊杰说。
绍兴非遗曲艺的活跃,来自于长年夯实的非遗保护根基。确认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编纂非遗文献,绍兴曲艺的培训和传习体系十分完整。
▲ 绍兴滩簧传习班学员手捧毕业证书合影
▲ 绍兴市文化馆曲艺干部陈祥平开展绍兴莲花落线下交流活动
“自启动培训教学以来,我们线下传习班涵盖了平湖调、词调、滩簧、莲花落、宣卷五大绍兴曲种,累计培训30多期,培养正规学员150人。2020年传习班转向‘云教学’,绍兴莲花落以抖音直播形式吸引正规学员128人,围观者2600多人,抖音号拥有了10万粉丝;绍兴滩簧吸纳正规学员19人。传承不易,好在非遗仍然有传人。”绍兴市文化馆馆长、绍兴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许金辉说。
▲ 2020年9月22日,越城区孙端街道安桥头村,在2020年“绍兴有戏——非遗兴乡大巡游”启动仪式上,绍兴市文广旅游局领导为全市六个区、县(市)站“非遗兴乡大巡游”授旗。
“绍兴有戏”“非遗研学游”“非遗兴乡大巡游”“非遗客厅”“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南宋文化节”……在近年来绍兴的非遗保护和活化传承中,“非遗+旅游”“非遗+城市”成为其主旋律。
非遗+旅游:为文化增色,为旅游破局
“非遗要活化利用、传承发展,就要和当下人们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在新时代文旅融合这个主旋律中,非遗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资源或手段,为旅游插上翅膀,让旅游更加有味、有戏。”何俊杰表示。
绍兴非遗又是如何融入旅游、为其赋能的呢?首先在传统旅游品类上进行了“破局”,以制定标准和认定授牌作抓手,使巧劲撬开了“研学游”这块市场的广阔前景。绍兴率先草拟出《非遗研学游基地认定标准》和《非遗形象门店管理规范》两个地方标准,在全国率先公布首批16家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并使之融入旅游路线。精心设计的18 条特色研学体验路线及研学项目,涵盖了绍兴花雕制作工艺、越窑青瓷烧制技艺、铜雕、越剧、越红工夫茶制作技艺等特色非遗,仅2019年暑期就接待非遗研学团队604批次约2万人。2019年,绍兴还认定首批19家市级非遗旅游景区,包括非遗主题小镇7家、民俗文化村12家。2020年,这些非遗基地与当地旅行社碰撞出了火花。
“在全域旅游或乡村旅游这条道路上,非遗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何俊杰介绍,2019年“非遗兴乡大巡游”挺进绍兴新昌县、柯桥区、嵊州市和上虞区,2020年覆盖全市各个区、县(市),给绍兴市民和游客带去了精彩纷呈的非遗巡游表演、美味非遗小吃、特色非遗产品。巡游队伍在“鲁迅外婆家”上演了全国闻名的“社戏”,又与绍兴市区“鲁迅故里”联动,大批游客被导流到县乡。
▲ 宋六陵遗址旁的御茶村抹茶小镇,2020年绍兴“仿宋斗茶雅会”现场。
节庆经济也成了嫁接绍兴非遗的绝佳场景。绍兴每年举办“兰亭书法节”“公祭大禹陵”“阳明心学大会”3个节会活动。2020年,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宋六陵和“南宋”这张文化名片又把绍兴跟杭州联动起来,共同举办了南宋文化节——在这个超大型的“南宋复古现场”,考古界追溯历史文脉,文化界论述南宋文化高峰,非遗界传承南宋的风雅生活和美学细节,百姓则可以在旅游酒店品尝“南宋宴”、在宋六陵遗址旁的抹茶小镇欣赏“仿宋斗茶雅会”……作为南宋文化节一部分的“绍兴非遗集市”已经举办到了第六届,仅2020年一届参观者就达8.4万人次,现场交易金额约48.6万元,参展非遗传承人162人。
绍兴当然懂得要发展非遗旅游还需借助外力,举办跨省市乃至全国性节庆活动就成为重要抓手。作为2020年浙江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场城市,绍兴在腾讯大浙网“云端”呈现了“购·云端非遗集市”“享·成果集锦show”“赏·文博故事会”“听·非遗‘好声音’”4个板块,全国观众都可以在线买非遗产品、学非遗技艺、赏文博故事、听非遗好戏;其间有10个直播间为绍兴非遗产品直播带货,共有485.9万人次观看直播,1小时内意向销售额近10万元,在线下单200余件非遗文创产品。
配合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组织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绍兴也积极发动传承人、传承基地到淘宝、天猫、京东、东家等平台新开28家线上店铺,2020年节庆期间销售非遗商品63种,累计营业额约135万元。
“无论是经济活动还是会务,我们都会嫁接非遗产品、项目的销售及展览,非遗已成为绍兴城市形象的代表。”何俊杰说,绍兴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非遗之城。
非遗+城市:风景处处,皆是绍兴底色
从2013年到2017年,越红博物馆馆长扬思班和他的团队在诸暨成功搭建了文化平台“诸暨市越红博物馆”和产业平台“越江茶业”,之后一直在思考怎样走出诸暨、走向绍兴这个更大舞台。2019年12月,他们得知绍兴迎恩门风情水街里有一个“非遗活化馆”在招商,就提出了“通过越红工夫茶融合其他非遗项目,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展览、展销、展演非遗场所”的计划,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 绍兴非遗客厅
这就是后来的“绍兴非遗客厅”——一个绍兴的新文化地标,它将是今后绍兴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的重头戏,也创新性地开创了政府、社会力量共建非遗事业的新模式。
“在其中,政府起的是设计、引导和推动者的作用。北海街道是最初项目概念的设计者,绍兴市文旅局和非遗中心是项目蓝图绘制的引导者,帮助我们争取北海街道的优惠政策、协助引进其他非遗项目,使得项目能够快速在当年落地,并克服疫情影响于去年8月开门迎客。”杨思班说,越红博物馆担负的则是建设者和运营者的职责。
据介绍,这是绍兴首个“非遗客厅”,共引进非遗项目30多项;引进市级以上传承人20多位,包括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的潘兴祥、陈宝良、胡志明,绍兴花雕制作工艺的王文俊、茹水平,越红工夫茶制作技艺的杨思班,绍兴铜雕的赵秀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陈国荣、顾少波等,他们的作品及体验活动深受游客欢迎。非遗展览展销柜台共引进15类100多款商品。另外,“迎恩书场”的绍兴评话、平湖调结合莲花落、越剧等在去年演出15场,非遗研学的绍兴花雕、棕榈叶编制、绍兴评话等去年共接待16个团队……在2020年疫情平稳期,“非遗客厅”平均日流量超过了300人次,月营业额约10万元。2020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8天内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
小试牛刀、初露锋芒,绍兴正在积极谋划更多的“非遗门店”“非遗集聚区”和“非遗一条街”。今年将新落户10家“非遗门店”,3年内将在市区古城内落地30家“非遗门店”和“非遗客厅”,作为文旅融合和推广的基地。
非遗的精神之光,已闪耀在绍兴这个城市的文化定位和整体步调中。整座绍兴古城,已作为文化和非遗之城获得当地立法保护,《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已实施一周年,“古城项目群”16个在建重点项目都有非遗的身影。绍兴还在谋划首个本土特色历史文化沉浸式体验街区“绍兴古城非遗一条街”,规划非遗项目入驻,形成非遗集聚区,还有“绍兴古城(古镇)”文商旅集群、柴场弄“风越里”文商旅集聚区……更大格局的三大文化带上,浙东运河文化带就包括了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石桥营造技艺、大禹传说与大禹祭典、水乡社戏等非遗,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蕴含着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梁祝传说、刘阮传说、嵊州竹编、越剧等,古越文明文化带上的西施传说、勾践传说、书法、诸暨西路乱弹、绍剧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锦上之花”“带上之珠”。
非遗+未来:“绍兴模式”成就几何
“非遗保护本质上是对过去人们整体生活实践的一种继承和保护,所以绍兴的非遗传承有个根本性原则——见人见物见生活。所谓‘见人’,既包括传承人也包括非遗受众,要让他们参与到非遗保护和旅游融合中;所谓‘见物’就是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要把抽象的知识、技艺、艺术转变成为具象的产品和可供参与体验的服务;‘见生活’是指一种场景的营造,是非遗与旅游、生活融合后的整体呈现。”何俊杰总结绍兴非遗的成功之道。
许金辉认为,绍兴非遗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一是缘于硬性指标:截至目前,绍兴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项、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6项、绍兴市级代表性项目261项,涵盖了非遗的十大门类;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名、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9名、绍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65名。二是缘于创造性,比如当地为解决“冒充挂牌非遗门店”的问题,制定了“非遗门店”标准,又大举尝试线上购物,确立了非遗销售、展示模式。第三是缘于“在地性”,已至六届的非遗集市已成融入古城市民生活的一大品牌。
▲ 2020年“绍兴有戏——非遗兴乡大巡游”(诸暨站),非遗队伍巡游表演。
作为非遗业界的代表,杨思班认为,绍兴的非遗胜在善于借力、借势,常有“四两拨千斤”的创意。比如“非遗客厅”就是抓住了越茶文化这个要点,从而满盘皆活;又如把非遗研学、非遗兴乡等活动装入“绍兴有戏”这个大IP,2020年把“非遗集市”巧妙嫁接到“南宋文化节”这个大IP,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在他们的陈述中,在“绍兴有戏”“非遗集市”“非遗客厅”“非遗研学游”“非遗门店”众多品牌活动和载体的呈现里,绍兴非遗正展示着贴近老百姓的烟火味、鲜活的生命力和极佳的创造力,它正融入这个城市发展的骨血,成为它的精神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