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头条 » 正文

旅企年报,哪些信号值得关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9  浏览次数:165708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鲁娜又到一年年报季。上市旅游企业近日陆续发布2020年年报或业绩预告,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之下,在线旅游、免税、酒店板块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复苏势头,资本已开始竞相布局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 鲁娜 

又到一年年报季。上市旅游企业近日陆续发布2020年年报或业绩预告,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之下,在线旅游、免税、酒店板块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复苏势头,资本已开始竞相布局,为未来赢得更多市场份额蓄势。在外部环境的挑战之下,许多企业虽未扭亏为盈,但也算向阳而生,龙头上市公司更加稳健和成熟,向全行业释放出多维度复苏的重要信号。


▲ 胡宏坤 摄


01

在线旅游板块


业 绩

深耕国内战略成复苏关键驱动力

在全球旅游业饱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携程集团(简称“携程”)在2020年全年的业绩可谓表现“跑赢大盘”。

携程财报显示,2020年,携程GMV(成交总额)达到3950亿元,全年净营业收入为183亿元。若不计股权费用报酬,携程2020年第四季度的营业利润率为10%,复苏力度对比全球同行处于领先地位。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携程的净营业收入为50亿元,归属携程股东的净利润为10亿元。第四季度毛利率达82%,创造连续11个季度以来的新高。

记者了解到,尽管去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却并未动摇携程主业的根基,其国内业务继续呈现强劲的复苏势头,并在2020年第四季度保持盈利。其主营业务也是各具亮点,住宿预订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为22亿元,全年住宿预订营收达到71亿元。交通票务业务在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收入,分别为17亿元和71亿元。旅游度假业务在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收入分别为2.62亿元和12亿元。

国内短途和本地旅行成为携程业务复苏的关键驱动力之一。从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携程在产品、供应链和质量上的深耕已经在主营业务的复苏上得到充分体现,而在内容方面也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携程直播和特卖频道在为合作伙伴提供流量赋能的同时,也成为用户寻找旅行灵感和优惠产品的重要渠道,过去一年中累计贡献交易额约50亿元。

“回看2020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携程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表示,虽然有疫情挑战,携程仍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并持续加深与行业伙伴的合作。紧抓过去一年中国市场的强劲复苏势头,携程秉承“深耕国内、心怀全球”战略,各个产品线都进一步拓展了市场份额,也为之后全球复苏时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做好了准备。




点 评

向阳而生 打出组合拳实现连续盈利

劲旅网总编辑  陈  杰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2020年全球旅游业收入损失1.3万亿美元。可以说,携程业绩的变化折射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综合考虑2020年大环境,携程并不算糟糕的那一个。

如果把携程与另外两家全球性OTA平台亿客行(Expedia)和缤客(Booking)2020年的业绩放到一起对比,根据极数(Fastdata)发布的《2020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报告》,缤客在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下降63%,全年营收下降55%;亿客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下降67%,全年营收下降56.92%,而携程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营收的恢复程度均好于这两家全球型OTA。

从这个维度看,携程2020年经历连续两个季度亏损之后,能够在第三、四季度实现连续盈利,虽然并未扭转亏损,但也算得上是“向阳而生”。特别是在OTA核心的出境游业务几乎归零的前提下,这样的连续盈利,似乎更能够向全行业释放“复苏”的重要信号。

那么,携程最“扛打”的业务是什么?携程核心业务线有四条:住宿、交通、旅游度假和商旅。去年业绩复苏最艰难的是旅游度假业务,全年营收仅恢复到2019年的27%,住宿和交通业务成为“扛把子”。2020年,携程住宿业务营收恢复到2019年的53%,交通业务全年营收恢复到2019年的51%,两大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同比基本持平,共同贡献总营收的70%。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交通业务中最赚钱的出境机票业务停摆,住宿业务依然是携程业绩中去年最大的支柱。

销售与市场营销费用和产品研发费用的控制,在携程连续盈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携程一方面全力压缩不必要的支出,另一方面加大了产品研发力度。特别是在明星项目“BOSS直播”之后,专门发展出了App中的直播频道和爆款频道两个板块,可以看作携程在产品层面的创新。这一组合拳,推动携程在跨省游放开、旅游市场回暖之际,业务能够快速增长,2020年第三季度就扭亏为盈,第四季度保持盈利,有效拉低全年亏损金额。

此外,携程财报中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重要数据:2020年,携程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持有至到期的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余额为596亿元。换句话说,携程并不差钱。所以,这个巨无霸撑得起更多创新与探索,毕竟,手里有粮心里才真正不慌。



02

酒店板块


业 绩

酒店类旅企博弈中高端市场

“昨天在汉庭,我又看见你。每一到雨季,我总有好运气。”左小祖咒和罗永浩组建的左罗乐团,近日在民谣单曲《江浦街的汉庭酒店只有雨季》中回忆懵懂年少时。歌曲中的那家小酒店,在曲外已成为业务遍布全球的连锁集团。记者了解到,华住集团公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初步业绩显示,得益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华住集团的业务持续复苏,2020年第四季度出租率超80%,经营数据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 本土中高端酒店品牌正在崛起,图为华住禧玥一隅。

根据预告,2020年第四季度,华住集团预期中国的净收入将优于预期,第四季度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186元,同比下降2.4%,环比第三季度提高4%。不过,华住集团旗下DH酒店集团(德意志酒店集团)受欧洲国家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影响,但华住集团表示,DH酒店集团2020年第四季度的净收入仍符合预期。

锦江酒店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0年实现净利润1.02亿元至1.37亿元,同比减少87.46%至90.66%。首旅酒店的业绩预告显示,虽然2020年下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积极进行业务和产品调整,本年度新开店数再创历史新高,并实现了下半年度盈利,但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亏损4.1亿元至4.9亿元。

事实上,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经济复苏、行业回暖,国内游升级赋能,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各大酒店集团已纷纷重整旗鼓,国内酒店业已步入复苏通道,中高端市场迎来新一轮的市场争夺战。从比例来看,截至2020年底,华住集团旗下共有在营酒店6789家,待开业酒店2449家。其中包括经济型酒店在营4376家,待开业酒店1192家;中档及高端酒店在营2413家,待开业酒店1257家。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锦江酒店已开业酒店合计9117家。其中,中端酒店4150家,占比45.52%,锦江酒店还拟非公开发行股份募资50亿元,其中35亿元用于酒店装修升级项目。从募集资金的去向来看,中端酒店是重点投向,扩张势头也十分明显。

在华住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季琦看来,疫情过后,中国酒店市场的本土品牌将逐渐崛起。



点 评


酒店业抗压能力不减 将率先实现恢复

新旅界研究院院长  黄志远

从华住集团、锦江酒店、首旅酒店等酒店行业上市公司已披露的业绩情况来看,受人员流动大幅减少影响,酒店行业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显著,虽然2020年第三季度复苏情况可观,但从全年整体经营来看,相比于正常经营年份,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营收和净利润,包括入住率、RevPAR等指标均显著下降。

但行业龙头的这3家上市公司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从已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亏损额度均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也未有债券违约类事件发生,锦江酒店整体还是盈利状态。从业务投资和拓展的角度来看,即便在2020年,3家上市公司也没有停止业务扩张的步伐。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从2020年初到年尾,3家上市公司股价均录得上涨,其中,锦江酒店股价逆势大涨了80.3%。由此可见,我国酒店行业,尤其是头部企业整体已进入了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

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我国已完成6498万人次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目前,商务及旅游出行限制基本解除。随着新冠病毒疫苗在全球的普及式接种,预计二季度将迎来国际商务及旅游活动的显著复苏。整体来看,疫情的后续影响将逐渐减弱,商务及旅游出行将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酒店行业也将先于文旅行业的其他板块率先实现恢复。

中国酒店行业尤其是发展成熟的龙头上市公司,在经受住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之后,将更加稳健和成熟,后续发展有望超过疫前水平。其主要看点有3个。一是连锁品牌的开业酒店和客房数有望继续增长,尤其是在中端酒店板块,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数量的进一步增长,中端酒店市场规模还将持续增长。随着君亭酒店的上市,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有中端酒店品牌实现资本上市。二是在高端度假酒店领域,2020年高端消费回流,带动了国内高端度假酒店的发展,国内品牌的知名度和服务能力也显著提升,未来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增长。三是疫情逐渐解除之后,中国酒店品牌的“出海”将继续延展,对境外酒店品牌的收购或将继续,中国酒店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的增长。



03

免税板块


业绩

政策利好下,租金减免改善长期盈利

2020年,海南省离岛免税店销售总额超320亿元,尤其是2020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后,销售额大幅增长。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企图从免税业务中“分一杯羹”。其中,中国中免凭借持续运营免税多年,2020年业绩表现亮眼。

根据中国中免的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8.24%,实现净利润61.17亿元,同比增长32.07%。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中免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净利润29.5亿元,同比增长609%。招商证券研报显示,离岛免税和日上上海贡献了2020年中国中免的主要盈利。其中,离岛免税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326亿元,日上上海实现营业收入约150亿元,日上北京实现营业收入约26亿元,其他渠道23亿元。

2020年,国内免税业务逆势扩张,目前,国内免税牌照发放正在加速,中国中免、日上免税店、海免(海口)免税店有限公司、深免集团、王府井集团、海旅投集团等先后获得免税牌照。除了相对成熟和盈利能力较强的离岛免税业务,市内免税、岛民免税尚处于起步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中免与上海机场2020年重新签署的租金协议,当机场客流量恢复不足2019年月均国际客流八成时,可按客流缴纳提成。业内人士认为,上海机场大力度租金优惠利好落地,机场对单个客流收取固定费用,加成系数随客流增长而下降,客流转化率和客单价提升带来的增量尽归中国中免,利好该公司长期业绩。目前中国中免与北京、广州等地机场的租金谈判尚未落地,为这一新合作模式带来了想象空间。此外海南省离岛免税政策预计进一步扩容,而一定的政策保护期为中国中免构建足长的渠道规模优势与会员优势,打造了行业护城河。




点 评

跳出旅游看旅游,新认知启迪转型升级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魏  翔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中免被资本市场惊呼为“中国神免”。2020年2月初,中国中免的股价是每股73元,一年后翻了近5倍。不过,中国中免由原来的中国旅游剔清旅行社业务、保留纯粹的免税业务后脱胎换骨而来。因此,大多数旅游专家认为中国中免并非一家旅游公司,不能因为它的曾用名而将之归到旅游板块。但是,资本市场却将它妥妥地排进旅游概念板块。这就形成了“自家人不认自家人”的“中免争议”。

解答“中免争议”的关键是要“跳出旅游看旅游”,重审旅游在经济中的动态位置。正如坐在车内,就算手握方向盘,也很难搞清楚汽车的具体位置,一旦转换视角,在导航软件上将汽车看成一个小黑点,就能立刻看清方位所在。一些旅游专家否认中国中免的旅游性,是因为其不做旅游业务;而另一些旅游专家则认为,疫情导致出境游被阻断,高端消费回流到国内,而以免税品为代表的高端消费品业务,得靠旅游流支撑。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中免也可以被视为旅游类公司。实际上,就算没有出入境客流,免税产业依然会如期走高。只是少了旅游产业的支撑,免税产业很难持续走好。

跳出旅游之外来解释“中免争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旅游的一般性特征。从宏观消费来看,根据消费函数理论,消费是由收入决定的,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受损严重,而中高收入群体虽然相对收入增加,但由于之前已经买过了高端消费品,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很难有意愿持续购买。怎么办?新的消费行为理论指出,有别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函数,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分为实物品消费和精神品消费。前者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后者却服从边际效用递增规律。因此,要持续提升中高收入群体的高端消费需求,最好的办法是将实物品和精神品捆绑销售,用后者的“递增效用”对冲前者的“递减效用”。当目的地有了精深的博物馆、别致的景观、丰富的美食,高频的高端购物便会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没有高品质的旅游配套和休闲娱乐配套,中国中免将无法进行可持续运营,也无法长久吸引高端消费回流。

因此,当我们站在导航的视角“从外边”看旅游,就能重审出中国中免的旅游属性:旅游对高端消费的作用不在于贡献游客需求,而在于提供互补供给。总是将旅游的贡献局限于游客视角,会模糊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性质。2021年是消费复苏的新起点,是高质量消费的新窗口,跳出旅游重审旅游,能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带来难得的认知机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