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大学生洪紫千致闻一多的一封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9  浏览次数:187751
核心提示:  闻一多先生:    今年是2021年。    到7月1日,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就整整一百岁了。    距离这天还有上千小时,但我已经感觉到有种按耐不住的喜悦正在整个华夏大地上越来越快速地流转,那种激动之情也

  闻一多先生:
  
  今年是2021年。
  
  到7月1日,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就整整一百岁了。
  
  距离这天还有上千小时,但我已经感觉到有种按耐不住的喜悦正在整个华夏大地上越来越快速地流转,那种激动之情也正在所有国人心中越来越强烈地凝聚!然而,近日每每想到您,我总是悲从中来——您欲与吴晗先生一同入党的美好愿望,最后竟因国名党特务无耻怯懦的暗杀变成了遗愿,唯余激愤一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给您写这封信,不知寄往何处;不知寄往何处,也还要写这封信。目的没有什么,就是想一笔一画地感谢您、向您致敬,但愿我在大学里的一点点觉悟和小小的进步能些许告慰您的英灵……
  
  最早知道您,是小学在合唱队唱《七子之歌》。后来听说,您那时还是留美学生,得知国破山河便学不能安,这才将它潸然写就。先生,这歌声绕梁至今,因为我们仍在为祖国统一不断奋斗。但请相信,东海珍珠一颗都不会少!
  
  中学的艺术节上,我朗诵过您的《红烛》。现在想起,脑中激荡的依旧是“为何更须蜡炬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的痛心,心中澎湃的依旧是“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之决心。
  
  您在清华念书时回父母关于五四运动的那番话,一直勉励着我不断去做力所能及的志愿工作。您说,“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何人!”岂非如此啊!如今写下这行字,感动如初。
  
  我现在是一名戏剧专业的大学生了,因此除了《死水》《最后一次演讲》等,还专门体会了您的《戏剧的歧途》一文。鞭辟入里的批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恰解开我心中的乱麻。
  
  偶遇此文,正当我为近两年大量涌现的红色剧本、爱国主题作品良莠不齐而感到十分别扭时。您对当时创作的诸多剧本提出了严肃深刻的批评,连同西方的榜样们——社会问题剧大师易卜生、萧伯纳等似乎也颇受牵连。但看下去自然能明白您的意思,您是说,写剧本别总想着要表达什么思想、宣传什么主义,心要在戏上。我豁然开朗。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里,处处都是问题,处处都等候着易卜生、萧伯纳的笔尖来给它一种猛烈的戟刺。难怪青年的作家个个手痒,都想来尝试一下”。眼下也仍是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文艺,都是对生活进行批评,然而批评生活的方式很多,千万不要固步自封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很多在创作之初只有“目的”而无“真心”的作品,终究不能进入读者、观众的心灵,无法使有心人产生共鸣。
  
  如您所说,“诗人的天赋是爱,爱他的国家,爱他的人民”,因此作诗时只管想着诗,而不必想着“爱”。戏剧既是“愤怒之音”,也不必时时想着表达什么观点、说明什么问题,而只管将戏写好了。爱和愤怒都不是艺术创作时脑子里该装的东西,那只是一种底色的氤氲,从笔尖自然流淌到纸面的创作者的真情。
  
  “这种戏,我们宁可不要”,这句话给我带来很大震撼。严于律己的戏剧人都应该有这种“宁可不要”的抛弃精神,严肃对待戏剧创作,主动提高自己的艺术品味,不断加深自己的艺术修养。耐住寂寞、打磨本领,在“宁可不要”的挑剔眼光中抱出真正的好作品来面世,以真正学者的态度治学,求知、严谨、迎难;以真正创作者的态度创作,真实、创新、逐美。将爱和愤怒化入作品的每一个气口,让爱国忧民之情在字里行间流淌。
  
  我自知您已收不到这封信,却似乎已经听见遥远的回音:
  
  站在正义的那边!
  
  认认真真做学问!
  
  爱中国,爱同胞!
  
  此致 敬礼!
  
  中央戏剧学院学生 洪紫千
  
  2021年4月25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