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一百七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8  浏览次数:179278
核心提示:孙家宇:扎根泥土之中开出幸福花  我叫孙家宇,是一名“90后”驻村干部。2019年3月,受组织委派,到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奇江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有幸成为了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的一名“战士”。  201


孙家宇:扎根泥土之中开出幸福花


  我叫孙家宇,是一名“90后”驻村干部。2019年3月,受组织委派,到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奇江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有幸成为了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的一名“战士”。

  2019年初春,当我背着行囊踏上奇江村的土地,映入眼帘的画面使我惊讶:一片宽广的坝区,金灿灿的油菜花香气扑鼻,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仿佛在欢迎我的到来。一瞬间,我便爱上了这个小山村。

为韦奶奶送上冬日的棉被

  进村安顿下来后,我思索的第一个问题是,奇江村这么大一片农田,土地肥沃,如何利用好土地资源。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开始了农户遍访工作,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我了解到奇江村虽然有着500亩以上农田,但由于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剩下的多是留守老人和小孩,很多土地都是闲置。

  我将情况和同事沟通后,大家群策群力,决定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之道。通过村合作社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发展茄子种植示范基地。

  刚开始起步由于群众一致持观望的态度,所以示范基地处于缺劳力的状态。于是队长带着我们驻村干部扛着锄头,拿着镰刀来到地头开干。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没干过农活的我来说,犁田、除草、播种、施肥、架杆、采摘这一系列的操作,我都是“两眼一抹黑”的新手。只有跟在有种植经验的队长身后照葫芦画瓢,尽管手上经常被磨起水泡慢慢变成了茧子,脸晒得又红又黑,但自己也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伙摇身一变成了半个“庄稼汉”。

采摘的茄子

  看我们这些干部在田间干得热火朝天,逐渐有群众报名参加我们的示范基地,我们以每人每天100元的方式聘请群众加入我们茄子种植。既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也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6月初,第一批茄子开始成熟,采摘10000斤。直到9月,我们共收获了125000斤茄子,按平均收购价0.8元/斤算,共计收入100000元。看着乡亲们脸上露出笑颜。我也十分开心,因为这是我在奇江村收获到群众的一份信任、一份驻村工作的自豪感。

  工作之余,我总喜欢在我们这个小山村到处走走,我发现村里的韦奶奶每天傍晚都要站在村口,好像在眺望什么,我与她聊天,但她耳朵不好也不太搭理我。于是我就三天两头往她家跑,逐渐我们关系越来越亲密,我了解到韦奶奶老伴两年前去世了,她有一个儿子在浙江打工,已经两年没回家了。

干部和群众下到田间种植茄子

  后来,我知道她之所以要去村头守着,是想看看儿子回来没。经过多方打听,请老乡帮我要到了韦奶奶儿子的电话。电话拨通后,韦奶奶听见儿子的声音,她喜笑颜开。我与韦奶奶儿子商量好,让他今年一定要回家陪奶奶过年。因为我知道,韦奶奶需要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关怀和陪伴。

  现在,我每天仍喜欢去韦奶奶家坐一坐,有时给她添一床棉被,有时带点水果跟她话家常,听奶奶说一些以前的生活往事,而我就是静静的陪着她,村口再也不见了那个眺望的身影,我想这就是简单的“幸福”吧。

  两年的驻村工作,值得回味的故事很多,我知道,奇江村会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故乡,因为我在这里真正成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