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一百七十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8  浏览次数:178906
核心提示:张昌梅:扶贫路上 事不在小而在为之  我叫张昌梅,现任平塘县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大塘镇里中村网格长;曾任大塘镇党委委员、副镇长。2018年,为解决水沟村村两委班子队伍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不健全、脱贫工作


张昌梅:扶贫路上 事不在小而在为之


  我叫张昌梅,现任平塘县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大塘镇里中村网格长;曾任大塘镇党委委员、副镇长。2018年,为解决水沟村村两委班子队伍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不健全、脱贫工作成效差等问题,让水沟村群众顺利脱贫摘帽,我被派到水沟村担任驻村干部,今天是我到大塘镇水沟村开展脱贫攻坚“大回访”的日子。

  现在正在和我说话的村民是唐承礼,他是一个身有残疾的独居老人,多年来居住在自己搭建的小窝棚里,不通水、不通电,生活极其困难。

唐承礼以前住的地方

  我刚驻村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到唐承礼家看望老人,回来后积极为老人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为他修建了一间25平方米的平房,并接通了水、电、闭路电视,给他安了电视机,装了热水器,我们网格干部还经常定期上门对他进行走访。

  水沟村居住的以少数民族苗族为主,2018年3月,我刚到水沟村时,这里还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和群众之间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因为群众的观念比较守旧,基本上不干农活,精神面貌比较差,环境卫生意识差。

  我立即着手以党建为引领,强化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抓好制度建设,对照群众致贫原因、分析村情短板弱项,积极探索,根据当地条件计划发展经济作物食用菌种植,但令我没想到的是群众压根不买账。

  如何让群众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我决定入户走访全村,每天拂晓我就和同事走家串户给群众做思想工作,晚上10点还在群众家中做夜访,两个月后,大部分群众终于点头同意流转土地。

  事不在小而在为之。2018年5月,通过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在我们水沟村的猫堆发展了15亩的食用菌产业基地。

张昌梅来看望唐承礼老人

  很快水沟村的食用菌基地轰轰烈烈的开始修建,建厂房、修大棚、建冷库、建烘干设备、买菌棒,每天清晨我都会准时到施工现场查看,我知道食用菌基地的成败决定着水沟村的未来走向。

  当年年底,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因为村里是第一次种植食用菌,缺乏种植技术、管理不到位,食用菌坏了一大半。怎么办?我到基地车间一边查看坏掉的菌棒,一边在心里想办法。

  2019年3月,我们水沟村邀请了一位种植食用菌专家到村教学,并重新购买10万捧菌棒,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就业有序发展。经过一年的发展,2019年年底,水沟村的食用菌产业终于获得了成功。

  我们获得了收益共40余万元,利益联结分红给村里100户群众500到1000元不等,通过利益分红,群众有了收益,对我们的村干部、村两委、党委政府就满意了,后面也非常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

  食用菌产业的顺利发展让村集体经济“扩源增收”,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让我信心大增,又向上申请了20余万元扶贫资金,在水沟村种植发展120亩金丝皇菊取得成功。

张昌梅在和同事查看食用菌长势情况

  在水沟村驻村的2年2个月,我为水沟村争取20余万元资金,投入水沟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了200余万元资金,投入水沟村食用菌和金丝皇菊产业,产业实施后,利益联结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300余人次就近务工、长期就业50余人次,户均分红1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5万元;并争取了交通项目资金,修建了水沟村两公里的产业路;同时通过组织群众开展曝光台、光荣榜和卫生大评比等“志智双扶”活动,改变了水沟村群众以前的陈规陋习,群众由以前“等靠要”的思想,转变成现在的主动脱贫、主动致富的新思想。

  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今年5月,我被调到了大塘镇里中村担任网格长,离开时,我既有不舍,又充满了信心,我知道有国家和县里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县领导班子的支持,还有许多扶贫干部扎根帮扶的坚定决心,水沟村会一直发展下去,水沟村群众一定会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虽然现在我已经离开水沟村,到里中村去驻村,但在新的工作岗位,我将一如既往的做好本职工作,为群众服务好,为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打好基础做好工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