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二百一十六
黎明到了光明村
三都县都江镇光明村第一书记田黎明
2018年,28岁的我到了三都县都江镇光明村。我从不曾想自己会到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任深度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贫困发生率62%,后进村党组织,语言不通,山高坡陡,交通极为不便等等,都是到村后直面的问题,让我倍感压力。
第一次入村,遇到的是水族群众最盛大的节日--端节。我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热情与心灵的宁静,也让我在心里埋下无论如何都要帮扶这个村子摆脱贫困的决心。不过,初期的我整日寻寻觅觅,仿徨在各种思路方法中,希望获得一条化腐朽为神奇的路子。为此,我找到社会各界的师友,依托他们的力量帮助发现资源和思路,不过很多是没能落地,落地了的也没达到想象中的神奇效果。
争取到的社会力量资助光明村的孩子们
这使我的心思不得不放在村里的具体的事务上,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干。那时的我心想,能干多少就干多少,至少在态度上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就先从干部队伍入手吧,人的问题解决了,才有解决其他问题的可能。我几乎每天都扎在村里,牵头完成了后进村整顿,后续班子队伍也逐渐配强,村里的工作开始有了起色,各项工作正常运转,随着我争取的项目和慈善事业落地后,我有了更多的威望。
协调的道路项目进入了村庄
之后,我便带领队伍打起了硬仗。我们迎接过省州县的大考,更是顺利完成了国家第三方评估,随后的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人口普查、耕地核查工作,村里都快速而顺利地完成。我们还一起组织实施产业,办起了股份经济合作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我们汇报争取了信号塔、串户路、饮水工程、电网改造等等基础设施项目,紧盯一些特别困难的家庭,帮助缓解生活压力和困难,群众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我们为困难群众送去粮食
2020年6月,我获得了州级的脱贫攻坚表彰,县里的电视台和州里的广播电台也专门对我开展报道,算是我的扶贫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发现和认可。
扶贫的这段时间,我们和群众打成一片,帮助群众做好服务的同时,还帮助干农活。田间地里、寨子中间总有干部群众的欢声笑语。我干起农活来,虽然不太灵光,但我年轻,有体力和耐力,也能勉强算一名合格的劳动力。每次和家人视频聊天,爸妈总笑着说我从小没做过的事情,现在都做到了。
光明村的华丽转身,有我的辛勤汗水和奔走协调,但更离不开的是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以帮扶单位为主的社会各界的持续投入和大力支持。这让我完成了最初在心里暗自许下的承诺,也让我得到了成长与锻炼,我打心里替群众感激党的好政策,感激上级组织对我个人的信任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