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头条河南商丘讯:3月29日,虞城县闻集乡召开信访稳定工作会议,该乡党委书记刘运勇强调,要牢固树立抓信访就是抓民生、抓信访就是抓稳定、抓信访就是抓作风的思想意识,把信访工作作为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把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将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信访工作‘一肩挑两头’,一头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寄托,一头是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和关注。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是基层党委政府力行为民之举、厚植为民情怀、恪守为民之责的公仆情怀,是办实事、开新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力行为民之举郭女士是闻集乡汤楼村村民,2019年底,其丈夫因异地车祸伤亡,在当地法院初审判决和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后,70余万赔偿款一直没有赔偿到位,郭女士先后16天在北京登记上访。得知此事后,乡党委书记刘运勇责无旁贷,积极履行属地管理责任,与相关人员连赴北京3次接访。
“刘书记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没有刘书记的帮助,我老公车祸事故的赔偿款不知啥会才能拿到,我们全家人感谢他,他真是情系百姓的好领导、好公仆,向他赠送锦旗都无法表达我们全家的感激之情。”在闻集乡政府院内,郭女士深情的说。
“我当初上访,是因为一直拿不到赔偿款。我当时问刘书记,我们最困难时,政府在哪?干部在哪?谁能帮我们?”郭女士回想起刚见刘运勇时的问话。“对此‘三问’,刘运勇同志在党委会、全体会、支书会三级会议上分别展开大讨论,他要求全乡干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已家的事去做,用心用情去做。
“刚开始,我每天都会通过微信与他联系,说话也很尖酸刻薄,他不但不生气,反而耐心与我交流、开导,是他发动亲朋好友找买家,帮助法院执行赔偿人的房产;是他苦口婆心劝导我不要让10来岁的孩子辍学;是他安慰我让我从阴影中走出重树生活的信心,我把他当成靠山。”刘运勇同志以为民情怀,赢得了信访人的充分信任,他先后赴异地法院10余趟,展开了一场乡党委书记为民“追款”的征途,他跑断腿、磨破嘴,感动了相关工作人员和领导,最后通过当事人赔偿、司法救助等途径帮助信访人全额拿到赔偿款。对两年的尸体寄存费,刘运勇在乡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拿出5000元进行救助。经多方努力,一起因司法案件引起的赴京访历经半年多时间圆满划上句号。
厚植为民情怀闻集乡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条主线并驾齐驱,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切实扛牢稳定发展责任,在信访工作中厚植为民情怀,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以主动作为为突破口,切实做好各项信访工作。该乡郭老家村、周阁村两起因宅基纠纷引起的多年积怨,乡党委政府主动介入,及时掌握事件进展,做好研判和应急响应,有效化解了“民转刑”和持械互殴。
“信访无小事,件件系民心!作为一名乡党委书记,我会牢固树立为民的初心和抓信访的决心,福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用真情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切实维护全乡大局稳定。”刘运勇说。
恪守为民之责在信访工作上,该乡重源头抓预防、重管理抓长效、重化解抓服务,探索出一套科学完善的信访工作机制。一是落实网格化管理,建立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村两委包组的“三位一体”责任模式;二是建立了村两委星期一排查、星期五化解,台帐式上报、清单式管理、定期研判工作法,变接访为下访和遍访,重心下移,优化服务;三是建立了村组调解、村委化解、支部定论“三步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努力将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消除在基层,优化了社会治理模式,营造了全乡上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张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