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清平乐 黄河流域汉唐宋元乐舞戏曲文物精品展 参观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26  浏览次数:173661
核心提示:  日报头条讯:3月底的长沙乍暖还寒,出了高铁站,挥别短暂的不适,便怀着火热的心情驱车赶往此行的目的地:湖南长沙简牍博物馆。    这次展览是中华历史乐舞戏曲文物精品的首展,汇集黄河流域汉魏隋唐两宋金元

   日报头条讯:3月底的长沙乍暖还寒,出了高铁站,挥别短暂的不适,便怀着火热的心情驱车赶往此行的目的地:湖南长沙简牍博物馆。
  
  这次展览是中华历史乐舞戏曲文物精品的首展,汇集黄河流域汉魏隋唐两宋金元乐舞戏曲的诸多文物精品。从高铁站到博物馆的这段路,坐在车上,都让我感觉是即将跨入历史长河的过程。期待,欣喜,直至整理衣服,怀着激动的心默然走进 ...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的奔腾蜿蜒中,以其奔腾而澎湃,为这里的歌声注入了雄浑宏阔,以其蜿蜒而悠长,为这里的舞姿描画了柔韧曼妙。河洛平原,物富人丰,丝绸之路,连通中外,时有异域之风从西方来,造极一时,又发清词丽曲自闾巷中,杂戏百种,风靡国中。
  
  今天,翻故纸重唱曲词,启砖石再现歌舞,回到清明上河图中,又入东京梦华,转身又至汉代的嘻笑诙谐气氛,暖。
  
  戏曲是情感的体现,情是一切艺术的本质,情感是戏曲的核心,戏曲是以情为本,以趣为重的一门艺术,它的情趣是在其“虚实相生,境由情生”里产生的。
  
  中华戏曲,滥觞于先秦,孕育于汉唐,成熟于两宋,发展于金元,繁荣于明清。透过一件件精选的珍贵文物,我们走进大黄河滋养的一个又一个连接的时代里,它们相互联系,却在艺术上有不同的表现:从造型古拙的“汉代灰陶百戏俑”到惟妙惟肖的“魏晋南北朝歌舞俑”,从曼妙婆娑的“唐代彩绘伎乐俑”到灵动活泼的“宋代杂剧砖雕”。
  
  这次展览总共精选了198件汉唐宋元时期乐舞戏曲主题的陶俑、砖雕等珍贵的戏曲文物,它们不仅记录了中国戏曲发展史,同时也见证了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沿线国家在音乐、舞蹈方面的交流、融合与碰撞,更传达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情感和趣味。
  
  展览以“清平乐”为题,用具体而微、生动鲜活的形象再现了汉唐乐舞的博采辉煌和宋金戏曲的细腻生动,让观众体验丝绸之路异域风情,梦回东京汴梁盛世繁华。而此次展出的这些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的乐舞戏曲文物,包括“汉代灰陶说唱俑”、“唐三彩马上参军戏俑”、“唐代灰陶彩绘伎乐俑群”等也是首次在长沙呈现。
  

  汉代灰陶说唱俑

      汉代俳优大致以调谑、滑稽、讽刺的表演为主,并以此来博得主人和观赏者的笑颜。他们往往随侍主人左右,作即兴表演,随时供主人取乐。表演时,他们一般边击鼓边歌唱。当时的皇室贵族、豪富大吏蓄养俳优之风甚盛。汉武帝“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丞相田蚧“爱倡优巧匠之属”。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云:“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俨像。”这些均可为证。汉代画像石舞百戏图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身材粗、上身赤裸和动作滑稽的表演者,汉墓中也不乏此类形象的陶俑出士,均显示了俳优表演在当时的盛行。
    汉代百戏伎乐俑群

    

     北魏坐部伎乐俑群

      北魏立部伎乐俑群

      北魏马上伎乐俑群

      大唐时代,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各国商队往来不绝,中原王朝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定,为广泛开展“百戏”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唐代胡人伎乐俑群

     唐代霓裳羽衣曲伎乐俑群

     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李宝宗介绍:“这批文物中的汉代百戏,很多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此外,除了鼓、笛、钟、磬等中国传统庙堂乐器,这批文物还展现了从西域传来的箜篌、筚篥、琵琶、拍板、方响、腰鼓等乐器。”
  

  北宋“丁都赛、杨揔惜、凹脸儿、薛子小”等杂剧名角儿铭文砖雕拓片效果图

     北宋大曲图砖雕拓片效果图

     北宋大曲图砖雕拓片效果图

     四卷本《中国戏曲发展史》作者廖奔先生题跋

     宋元时期社会经济活跃,政策更加开放,加上航海技术的提高,促使海上丝绸之路无比繁盛,北宋都城东京汴梁更是盛极一时,成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海内清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昌明。
  

     

  中华戏曲,不仅是中华民族喜怒哀乐之宣泄工具,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灵魂塑造之伟器——特别是两宋以来,“中华戏曲”通过“以歌舞演故事”之娱人方式,在传播文化知识、树立道德规范、校正价值取向、弘扬民族传统、形塑民族精神等方面,对我们这个民族,始终在发挥着罕有其匹的伟大作用。
  
  北宋之东京,因其“丝绸之路”东部起点城市水陆交汇之地理优势,赵宋王朝“抑武扬文”之国策施行,商品经济之高度繁荣,文化巨匠之群星灿烂,遂成为融会中西乐舞文化,诞育“中华戏曲”之摇篮地,亦因此而被中国戏曲文化研究界誉之为“中华戏曲之都”。
  
  大黄河,它奔腾着,她千万年生生不息的河水哺育了亿万亩肥沃的良田,是五千年的农业文明的核心发源地之一。正是大黄河水的波澜壮阔,才有了中华文明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物富人丰的大时代,丝绸之路连通内外,乐舞戏曲作为文明的展现以艺术的形式得以塑造、刻画,得以保存,进而让几千年后的你我,伫立展台前与时空照面,与历史对话,似乎双目所及的不仅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而是它身后的时代,侧耳倾听,中华戏曲的几千年的情感也在脑中激荡,婉转,悠扬 ...
  
  一件一件精美的文物,给了我至高的精神享受,直至闭馆,我才不舍的走出展厅,感谢这个大时代让艺术精品展如此完美的汇聚在民众眼前,感谢文博人员的辛勤付出带给我们如此精彩的展览!
  
  致敬!
  
  2021.3.25日夜   林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