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书记的扶贫故事
2018年,我从平塘县茶叶产业化发展办公室到大塘镇新光村担任村“第一书记”,在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我有担当重任的忐忑,更多的是完成未竞心愿的期待,因为我跟新光村有着不解之缘。从2008年第一次被派到新光村发展茶叶种植算起,这是第四次到新光村工作,我与新光村的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帮助新光村群众增收致富,不落一人的全面脱贫是我最大的心愿。
两年多的脱贫攻坚工作,我与脱贫攻坚工作队的战友们攻克了一项项难啃的硬骨头,打赢了脱贫攻坚的每一次战役,强烈激发全村群众的内生动力,群众收入全面提高,“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基础条件全面改善,贫困群众实现了全部脱贫。
把“叶子”变“票子”,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知道,还在贫困线下挣扎的群众,大多是在家从事传统农业的老实人,有的是缺少青壮劳动力、有的是文化素质低没有一技之长、有的是缺少致富思路,懒惰的毕竟是少数。作为第一书记的我,要想让这类群众脱贫增收,必须找准一个技术门槛低、用工需求大、符合贫困群众家庭实际的产业,并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带动群众致富。早在10多年前(2008年),我就来到新光村宣传发动群众种植茶叶,全村种茶300余户,但由于茶农大多缺乏资金,存在管理粗放、产出率低等问题,部分茶农丧失信心放任不管,产业带动效益不明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从抓产业提质增效上着手,利用自己在茶办工作的优势,积极向上争跑项目资金,近三年来共争取到资金620万元,用于企业加工厂房建设、加工设备、茶园肥料、茶园管理机械补助等,并与贵州大学建立了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点,联系省茶办、贵州大学等开展除草、施肥、修剪、采摘等茶园管理室内外培训600余人次,企业和群众茶园的管护水平大幅提升,茶叶产品从单一的绿茶向红茶、黑茶、白茶、碾茶等全方面发展,茶叶下树率大大提升,市场更加广扩,每年带动群众务工1万余人次以上,务工收入百万元以上。
为了增加种茶贫困群众的收入,我动员村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成立新光村茶叶合作社,并设立党支部,建立“83111”(春茶茶青(单芽)收购80元/斤,再奖励(分红)3元/斤;夏秋茶茶青(一芽一叶)收购10元/斤,再奖励(分红)1元/斤;带动1户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扶贫利益联接机制,带动266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67户参与分红,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真正把茶树的“叶子”变成了群众增收的“票子”。新光村臭朗组村民王文斌,家庭人口4人,脊柱弯曲(一级残疾),家庭生活困难,通过发动种植茶5亩,茶叶收入2万余元,家庭年收入达4万元,两个小孩读书经费有了保障,还购置了轿车,生活不但实现了脱贫,还奔向了小康。
把“群众”作“亲人”,及时解决群众的问题
我包保的新光村场坝组贫困户宋洪军,家庭人口2人,母亲已近80岁,宋洪军先天性智力不高,家住两间砖混平房,家庭卫生评比全村最差,电线乱拉,存在安全隐患。家里养有一头水牛,没有修建有牛圈,人和牛居住在一起,属于典型的人畜混居户。为了改变该户落后的面貌,我申请项目资金帮助该户申请电力改造,安装专项电线,于2019年修建了厨房、厕所、牛圈,为该户购买炉子、橱柜、衣柜、凳子、餐具等,亲自动手对该户家庭坏境卫生进行大清扫,示范教会怎样叠被子、铺床单等,并定期到该户督促,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每天早上起床时必须折被子,打扫卫生,最终该户卫生有了很大的转变,从最差到整洁,从不会到学会,从不习惯到养成良好的习惯。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脱贫攻坚工作的推动必须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驻村以来,我以“志智双扶•感恩奋进”思想扶贫为核心,把逐组开展思想革命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以密切干群关系为切入点,就是这样挨家挨户去讲政策、做工作,一方面是引导群众感恩奋进,增强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将发展的思路、致富技能教给他们,引导他们树立自主脱贫的志气。通过认真讲解年代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前后对比,群众所得到的水、电、路、讯、房等相关政策享受和村寨村容的大变化,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认可,群众有事放心让我代办,有困难积极向我反应,我在他们眼里,成为了可以信赖的亲人、朋友,群众对我的信任度高了,满意度也提升了。村里的老人说,陈书记第一次到新光村开展工作,还是一个“小伙子”,大家都叫他小陈,现在从英俊小伙变成了秃头大叔,我们才改叫他陈书记或者小明书记,十多年了,特别是这两三年,他在这里的时间比在家里的的时间还要长,都成我们村的村民了。
把“他乡”当“故乡”,乡村的面貌有了大变化
长期在新光村工作,让我把这里当成了家乡,喜欢上了这里安静舒适的生活,这里再也不是曾经的贫困村,已经变成了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新农村。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我们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里道路全面通达,宽敞的村级公路分别与毗邻的四个村实现互联互通,“组组通”公路,串户路、庭院全面硬化,真正实现了群众出行足不沾泥。通过水利沟渠、河道治理等,群众生产用水更加便利,防洪排洪功能大幅提升。农村电网进行提质扩容改造,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电。近年来,全村共配备太阳能路灯建设393盏,每到晚上,照亮的街灯成为了一道风景。通讯网络也覆盖全村了,现在,连60岁的老人都很少看电视了,很多都改用采茶获得的资金买了智能手机上网看视频了。
村庄的基础条件变好了,怎么管好用好是我面临解决的问题,2018年底,我组织“事管委”,在全村发起了“环境卫生大评比大比武”活动,亲自带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组长、事管委人员抓好通村路、通组路、广场、村寨环境卫生来一次轰轰烈烈的大清扫,每月开展一次卫生评比,对卫生评比好的予以奖励,有效激发了全村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群众热情空前高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赞赏,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如今,每到傍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都喜欢在“新光大道”上散步,与村民们打打招呼聊聊天,顺便巡巡河看看有没有垃圾,看看排污沟有没有堵,看看哪个旮沓有没有垃圾,因为曾经的贫困村现在很美,得让他一直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