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全国两会基层代表委员有话说: 弘扬时代精神 助力文旅繁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0  浏览次数:188094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徐继宏 孙丛丛 秦毅 陈关超 王雪娟 瞿祥涛 张建友 01打造定点专属剧场,加快演艺旅游深度融合全国人大代表崔巍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 徐继宏 孙丛丛 秦毅 陈关超 王雪娟 瞿祥涛 张建友

01

打造定点专属剧场,加快演艺旅游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崔巍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的建议是,打造定点专属剧场,积极为艺术群体提供潜心创作、钻研业务的有效平台,加快演艺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文化与旅游资源极为深厚丰富,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在崔巍看来,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文化和旅游行业总体上还是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但从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角度看,进一步做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文章,要通过文化为旅游注入灵魂,同时通过旅游这一载体更加广泛地传播好文化,从可持续、高质量的视角审视和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

2014年,杭州歌剧舞剧院创作了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并于2016年开始了世界十大运河的城市巡演之旅,受到运河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深受好评,搭建了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

“打造定点专属剧场,一方面解决了室外实景演出面临四季变化的问题,避免了舞台艺术作品演出几场就面临的装台、拆台等耗损;另一方面也为艺术群体提供了潜心创作、钻研打磨业务的有效平台。”崔巍说。

如何做好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文章?崔巍建议,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组织专业人员对当地文旅资源进行全面梳理,统筹为可以相互借力的“一盘棋”,既可以节约开发资金,又能最大限度地盘活各地独具特色的资源;二是根据发展需要,在相关大专院校开设文化和旅游对口专业,系统培养专业人才,使文旅融合真正成为提升民族整体文化水平、推动文旅产业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


回 应


浙江拟出台具体举措,加快演艺旅游融合步伐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副处长  施莹


崔巍代表的建议切中要害。近年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着眼高水平建设文化浙江、诗画浙江,全面推进浙江省旅游演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旅游演艺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载体的作用,涌现了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演艺品牌,形成了一批运营规范、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经营主体,旅游演艺产业链更加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在推动文化浙江建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崔巍代表从《遇见大运河》专属剧场提到实现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建议加强顶层设计、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接下来,我们将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和举措,以进一步推进浙江旅游演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比如,加强对中小型旅游演艺项目的扶持,在选题制作、节目编排、人才培养、政策保障、资金技术等环节给予帮扶;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旅游演艺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动旅游演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依托各级、各类国有及民营文艺院团、文化和旅游培训基地,开展专业文艺人才培养;支持艺术及旅游院校与旅游演艺经营主体及行业协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旅游演艺服务和管理等方面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等,推动浙江省旅游演艺成为文旅融合的生动样板。

浙江省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目标任务业已清晰:到2025年,浙江省将初步完成打造10个全国领先的知名旅游演艺品牌项目、创建10个旅游演艺集聚区、培育300个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的各类旅游演艺精品项目、确立50个旅游演艺项目运作和业态创新主体、力推5个旅游演艺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培养50名旅游演艺拔尖人才等目标任务。


02

尊重和发展文化艺体领域传统师承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王一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一君在今年全国两会提交的建议是:尊重和发展文化艺体领域传统师承教育。王一君认为,传统师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文化艺体领域高端人才、传承独家技艺的重要途径,符合工美、戏剧、曲艺等领域教育特点。他同时注意到,随着院校教育的发展,很多高校倡导“大师进校园”,但部分以传统师承为主的教育模式很难与高校教育接轨,一些需自幼入门、长期浸染、进行针对性培养的传统技艺和零散的、依靠口传心授的独家技艺难以进入院校教学体系。“比如,一些民间传承人没有教师资质,被挡在三尺讲台之外;有的行业师徒利益纠葛严重,频繁引发争议,这都将影响到相关艺术门类的教育发展和传承创新。”王一君介绍。

对此,王一君给出一系列建议,包括建立健全政策机制、鼓励行业探索、加强管理评价工作、提升对师承教育的认知等。他建议,借鉴传统中医师承教育在政策引领、行业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逐步研究制定文化艺体领域各个行业传统师承教育的道德公约、发展指南、资格考核管理办法等,为传统师承教育对接院校教育或社会就业提供依据。“针对文化艺体领域师承教育良莠不齐的状况,应统筹文旅、教育、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行业组织,建立国家层面的协调管理和信用评价机制。”他说。

王一君通过调研发现,许多群众对传统师承教育的仪式、规矩等存在认知误区。对此,他希望加强舆论引导,让大众充分了解某些领域的特殊教育规律及传统师承教育的优秀内核;与此同时,对该领域功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进一步扩大传统师承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回 应


特殊门类人才培养规律受到高度重视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相关负责人


近年,山东重视特殊门类艺术人才培养规律,通过文化和旅游部“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等,稳步推动艺术人才培养,尤其是对一些需要口传心授的、长期浸染的技艺门类,与相关高校合作,通过“滚动”扶持,助力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取得了积极成效。

此外,山东还积极推动艺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省内有关艺术院校探索实施“3+4”中专本科贯通培养计划等,对口招收戏曲表演、舞蹈表演等专业方向学员,实现从基础教学到高水平人才的贯通教育,培养优秀后备力量。

山东还在全国率先实施“戏曲名家工作室”制度,充分发挥老一辈戏曲艺术家思想政治坚定、艺术水平高超、创作经验丰富等优势,支持老艺术家开展戏曲传承、人才培养、创作指导活动,通过以师带徒、回团辅导、为青年人才说戏等方式推动剧种、剧团后续人才的培养。“山东省戏曲名家工作室”首批选聘10位知名戏曲艺术家,涉及作曲、表演、编剧领域,聘任工作以3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工作室每年给予20万元资助,累计带动各类艺术人才39人,传授21出经典折子戏、21台代表性大戏,完成46部大型剧目、83部小戏创作。

2021年,山东继续把建强人才队伍作为文旅重点工作,创新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强化创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将培养重点进一步向骨干创作人才倾斜,向潜力大、成长欲望强的中青年人才倾斜,打造传承发展和艺术实践品牌,建设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工作室”“戏曲工坊”等。


03

保护利用好文化遗产,赋能文旅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王勇超


通过一年的走访、考察、调研等活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勇超为今年的全国两会准备了5个建议。除关注乡村振兴、弘扬秦岭文化外,他希望能进一步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积极创建以唐诗为代表的西安城市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为有效推进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王勇超建议,国家在现行条例中对免缴土地使用税的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将博物馆事业对城镇土地的使用调整为税收优惠对象,把博物馆纳入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范围。

在文化遗产方面,王勇超建议,陕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段七个遗产点中的关中文化遗迹“两宫四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为窗口,弘扬关中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王勇超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类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凝聚力、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希望在国家层面的引导、鼓励、扶持下,对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深度挖掘、创新弘扬,构建更加完善的文化理论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让各类文化竞相绽放,为新时代文旅事业发展赋能。


回 应


夯实基础,实现文物保护利用创新发展

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  周魁英



陕西是文物大省,文物遗存十分丰厚。根据陕西省文物资源2020年版统计数据,在陕西不可移动文物中,世界文化遗产有3处共9个点,陕西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文物共6处33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计1368处,全省合计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近年来,陕西不断夯实基础,实现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创新发展。

“十四五”期间,陕西文物系统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保护文物、发展文化、传承文明”理念,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努力使文物保护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陕西国际影响力的积极力量。

博物馆方面,截至2020年底,陕西博物馆总数达329座,全省体制多元、类型丰富、主题鲜明的省、市、县、乡村(社区)博物馆体系不断完善。2021年,陕西将持续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各市和有关文博单位要以考古遗址公园、文物保护示范区等为载体,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功能;完善“陕西数字博物馆”工程,构建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数据分析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历史与当代、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护并彰显好精神标识。陕西省文物系统将牢牢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文物工作的时代特征,深入贯彻文物保护利用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文物事业新发展格局。

陕西省文物局已要求各市抓紧组织编制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加快推动将文物保护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尽快实现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的“多规合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