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徐志敏独创“东墨西彩”画引关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09  浏览次数:213191
核心提示:你知道“东墨西彩”画吗?在一张宣纸之上,东方的水墨,西方的油彩,绘制出形象生动的人物肖像,栩栩如生的佛手翠鸟,浑厚凝重的青铜器皿,形态优美的仙鹤祈年殿。创新而独特,传神而艳丽,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让

你知道“东墨西彩”画吗?

在一张宣纸之上,东方的水墨,西方的油彩,绘制出形象生动的人物肖像,栩栩如生的佛手翠鸟,浑厚凝重的青铜器皿,形态优美的仙鹤祈年殿。

创新而独特,传神而艳丽,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让你目光一惊,胸中一震,心中一叹。

这就是我第一次看到志敏“东墨西彩”画时的真切感受。

《说文》曰:“璧,瑞玉环也。”

古人把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型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

志敏的“东墨西彩”画,独俱匠心把中国的水墨与西方的油彩融合到一块,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堪称中西合璧的结晶。

徐志敏

字徐行、谨言,号村茶居士。早年就读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从事美术、摄影工作30余年,曾在多家新闻单位就职。

我和志敏同是媒体人,相识结交30年,他一直在创新的路上前行,探索的脚步从没停歇。

由摄影而书法,再“东墨西彩”画,是他人生创新探索的三个阶段、三大飞跃。

2014年夏,志敏风光摄影结集出版前,嘱我写序,我曾写到:

“是夜,在办公室的电脑上,看到志敏电邮过来的大片,那雪山,那圣湖,那胡扬......志敏用镜头带回他心中的风景。

我手摄我心,当风光摄影成为一种文化、思想个性的摄影,给予人的就是一种心灵的冲击和激荡。”

河南摄影家协会主席刘鲁豫曾点评,"作为一名集画家、记者等多方造诣于一身的摄影人,拍出来的照片具有独特韵味。他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摄影家个体,同时他将自己的阅历、知识融入了自已的摄影作品中。"

志敏不论做记者还是当领导,包中始终放着相机,走街串巷,一线采访,拍摄了许多有影响的新闻照片,曾获得过河南省政府好新闻奖及专业报好新闻奖。

我们相识于一次飞行采访。一同前往广东惠州,采访刚刚转产彩电的TCL集团老总李东生。李东生陪我们看生产线,侃侃而谈彩电之志,志敏抓拍了许多李东生意气风发的照片。寻访苏东坡被贬惠州遗迹,以寄文人情怀,志敏不忘在恵州的西湖边为我们拍照。

当他把目光转向风光摄影时,他坚持“自然主义”写实,从七彩云南到西藏高原,追寻独特的拍摄视角,追求纪实摄影的内在美,所拍的许多风光摄影大片很有冲击力,受到摄影界专家的好评。

此去经年,再见志敏,一手“屈铁断金”的瘦金体书法,令人刮目相看,又是一次自我的创新飞跃。

其沐手敬书的”心经“,铁笔银钩,春蚓秋蛇,进入了很高的境界,许多人看后都说,想请一幅敬于雅宝之中。

宋徽宗创立的瘦金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法,其瘦挺爽利,侧锋似竹。

清大书法家赵孟頫赞曰:“天骨遒美,逸趣荡然。”后代习其书者甚多,但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

书法界有一说法,在宋徽宗之后900年间,仅有三人算得上临摹瘦金体成功者。一个是金朝第6位皇帝完颜璟,笔迹酷似,后人难分彼此;一个是近代工笔画大家于非闇,画字皆融入自己风格;一个是清末皇族之后启功,自成一派,形成启体。

志敏告诉我,他曾穷8年有余,闭门只习瘦金体,从宋徽宗的《楷书千字文》到《秾芳诗》,凡能收集到的无所不习。临摹用过的纸,曾堆满小屋,写坏的笔曾塞满笔筒。

至今志敏仍认为,目前他也仅仅是入得瘦金体的门罢了。但再穷8年,方求再入一境。

苏东坡《定风波》词云,“莫听穿林打雨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志敏又字徐行,他时时告诫自己,艺术创作,不着急,慢慢行。

手机时代,人人都是摄影家,可怜摄影人的长枪短炮,有多少马放南山。互联网时代,码字人文章瞬间转发,不知道了原创者,伤了多少码字人心。微信更是一图胜百字,各种笑脸图文互转,有些还会跳动,再无人码字写字回复微信了。

2021年春节大拜年中,我以志敏贺年之瘦金体书法:“平安吉祥”、“幸福安康“、”燕舞新春”三张图片,在微信中拜年,不期然有友码字回复。

问:哥,谁写的?像宋徽宗啊!这么漂亮,好字啊!。

答:我之好友,可为你讨之,是吗?太谢谢了!

时代发展不可叹,传统文化不可丢,两者并存相向而行,或应是不变的真理,向坚守者永怀敬意。

追求创新的人永远在路上,志敏早年就读河南大学美术系,植下的美之细胞,时时在裂变、转化。

人生一旦有了一种自我的追求,就有了一种自我前行的动力,一种苦在其中独觅之乐。让创新的梦想劲舞,才能领略心灵的畅快,这是志敏此生始终追求不变的一个信念。

宋人戴复古有诗:“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近年志敏创新的“东墨西彩”画,就是他在艺术的道路上的又一种创新努力,又一次人生飞跃。

其“东墨西彩”的人物肖像画,以西方的油彩素描手法,写实的意境,令人物跃然纸上。人物眼睛透着灵韵,眉间藏着俊美,嘴角含着微笑......微妙微肖,耐看耐品。许多人看后都说,能不能给我画一幅,悬于书案之旁。

其“东墨西彩”的佛手花鸟画,以东方水墨勾画出观音的修长之手,以西方的油彩细绘层染彩色翠鸟,以风姿绰约的瘦金体题字落款。观音的手虽然仅几笔却有神有韵,翠鸟的韶姿则色彩丰富,层次感很强。瘦金体书法的灵动,更倍增中华元素,让人一下子坠入宁静和安宁之中。许多人看后都说,能不能赠我一幅,安于香堂之上。

其“东墨西彩”的青铜器画,底书金文,结构充满了极大的裝饰性,体立势圆。前绘西彩青铜器皿,尽展西彩颜色丰富的优势,将鼎等器物的复杂纹饰,工笔般的凸凹出来,效果充满立体感。郑东新区CBD会所,将其专置一厅悬挂。

志敏为丰富东墨元素,不仅习书还研篆刻,大小印章制有上百枚。 印章在中国至少有3千年的历史,流派众多。篆刻中有图案美,图案中再融入书法美,志敏始终在一方印上,追求布局、刀法、气度,从而达到一种新的意境。

依托宣纸,水墨为画,是东方中国画的特色。油画棒作画,是西方油画的手法之一。然而在宣纸上以油画棒作画,材料工具上的探索是件极具创新的事情。

志敏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反复的探索,几度的失败,艰难的尝试,最终才形成独创的“东墨西彩”画四大系列。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宣纸承载了中国书画的千年辉煌,种类丰富。宣纸大类分生宣和熟宣,按纸面洇墨程度又分生宣、半熟宣、熟宣。

怎么在薄薄的宣纸上用油画棒作画?志敏不知道试过多少种宣纸,画破多少张宣纸。

功夫不负求索者,一次他试用了云南的东巴纸,绘画效果接近理想。这种宣纸细腻柔韧,颜色保存持久,被称为千年寿纸。为了更完美展示“东墨西彩”画的创新与独特,志敏边画边完善,最后采用先裱后画流程,实现了“东墨西彩”画的珠联璧合。

2020年他独隐少林南院永化堂,"晨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思考研习寻觅‘’东墨西彩‘’画的更完美融合,创作完成了大幅六条屏《仙鹤与祈年殿》画。

整个画面以祈年殿为背景,前绘仙鹤仙姿。画中的仙鹤挧栩如生,姿态万千,象征着长寿吉祥。而祈年殿为春祈谷之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寓意中国人对丰收最殷切的期望。

整幅画气韵生动浑然天成,在传统的中国画背景里创造性的融入西方油彩的视觉元素,向世人显示了一个新的美学意境。

河南省美协原副主席、军旅画家程兆星回忆并评论道,"志敏和我是同学,那已是35年前了,学的是油画专业。毕业后,我知道他在新闻单位工作,各自都在忙自己的事,很少联系。前几年同学们相约做了一个联展,联系渐多,对志敏有了较多的了解。‘’

志敏从事新闻工作,摄影是他拿手戏,自然成就最高,可称为家。但他又集画家与摄影为一体,比翼双飞。2014年又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近乎狂热与痴迷。

能摄影、能书、能画。集国画、油画、书法、摄影于一身,是一位综合型的书画家、摄影家。

“愿他今后的路走的更加稳健长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概括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王囯维认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志敏在第三境努力着......

作者:王耕,高级记者,新华社河南分社原副社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