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四百一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04  浏览次数:174057
核心提示:罗彩娥:酸水豆腐带来好日子  8月15日下午,大龙开发区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德龙新区C区大门边的一个门面外,格外热闹。七八个小区群众,在兴致勃勃地围观罗彩娥做酸水菜豆腐。豆腐快要出锅时,洋溢而出的香味


罗彩娥:酸水豆腐带来好日子


  8月15日下午,大龙开发区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德龙新区C区大门边的一个门面外,格外热闹。七八个小区群众,在兴致勃勃地围观罗彩娥做酸水菜豆腐。豆腐快要出锅时,洋溢而出的香味,又引来了附近的几个老顾客。

在为买豆腐的人称豆腐

  今年2月,经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德江县桶井乡的罗彩娥一家五口,迁来德龙新区安家落户。

  罗彩娥身体不太好,做不了重活。家里大女儿在上大专,小的一双子女也在读高中,正是要花钱的时候,罗彩娥跟丈夫安云轩商量后,开了家粉面餐饮店营生。而在小区里,餐饮店竞争大,单纯卖粉面收入不理想。

  在老家时,逢年过节或者家人想吃的时候,罗彩娥都会做一锅酸水豆腐。两口子想着,大龙本地豆腐几乎都是卤水豆腐或者石膏豆腐,而德江老乡习惯吃酸水豆腐,或许这也是个商机。

  罗彩娥回老家德江,从姐姐的“安家豆腐”中,提升了自己的酸水豆腐制作水平。回到德龙新区,正式开始制售。

罗彩娥做菜豆腐

  凌晨5点,罗彩娥夫妻俩就开始忙碌:泡豆子、打豆浆……一道道工序持续推进。通常需要历时三个小时,酸水菜豆腐或者酸水白豆腐才能做好出锅。

  如今,德龙新区内酸水豆腐的市场竞争也不小,再加上大龙当地群众习惯了卤水豆腐、石膏豆腐的口味,所以酸水豆腐市场更多地是面向德江迁来的老乡们。罗彩娥每次只做20斤豆子,做多了如果卖不完,只能倒掉。

  第一锅豆腐的出锅时间在8点左右,赶早市;第二锅豆腐的出锅时间在4点左右,刚好赶上邻居们买晚饭菜的时间段。

  开箱白豆腐、出锅菜豆腐,在乡村,都是道带着隆重节庆氛围的美味。围观群众中有人见菜豆腐出锅,喊罗彩娥盛两碗,提了两瓶啤酒、拉着老朋友坐下来,趁热品尝。“一碟蘸水,一碗菜豆腐,一瓶啤酒,很满足。”从四川来大龙务工的老乡很喜欢罗彩娥的菜豆腐,一有空就会和老友来这里吃一顿。

  罗彩娥的餐饮店里,菜(白)豆腐及凉面、凉粉、米豆腐、米虾,占着不同的市场,正逢暑假,三个孩子在店里帮忙,一天能挣到300元。这是家里的一大笔收入。

制作好的菜豆腐

  60岁的安奶奶在德龙新区家里,照看着三个小孙孙。每天下午,她会来这里买上3块钱的豆腐。“这豆腐很香,煮汤或者炒着吃都好,小孙孙也特别喜欢吃菜豆腐。”

  一大锅菜豆腐,被分装成两份。安云轩带着一个孩子,骑着电动三轮车装上其中的一份,再捎带些米豆腐、米虾,出门售卖。

  虽然很辛苦,但是罗彩娥很满足,对以后的日子充满了信心。“孩子们都很听话,日子也一定会越过越好。”

  酸水豆腐已经卖了几个月,小有名气。罗彩娥计划将豆腐摆进大龙菜市场,进入当地群众的餐桌。“每个地方制作豆腐的方式不同,所以口味也相差甚远。这里人对酸水豆腐不了解,但我对豆腐很有信心,吃了几顿,他们就会喜欢这种新口味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