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四百零三
先行先试,整村推进,让全村贫困残疾人生活更加美好
——江口县鱼良溪村党支部书记杨再炼
杨再炼,男,1958年生,土家族,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党支部书记。他自2004年担任支部书记以来,积极探索富民强村路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助力残疾人工作快速发展,发掘残疾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提供就业创增收,做残疾人的“贴心人”和“暖心人”。他为民服务,带领村民致富,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平台,多次受到县、市、省领导嘉奖,2010年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6年7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一、创建残疾人集中托养场所“黔馨家园”。
杨再炼同志创建的残疾人集中托养场所“黔馨家园”,始建于2016年5月,是第一家村级残疾人集中托养场所。覆射了全镇和全县其它乡镇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日间照料服务,目前,已建有护理保健室、文体活动室、康复室、心理咨询室、劳动(生产)场所,食堂、宿舍及洗浴室,场地内具备基本的无障碍设施设备,鱼良溪村“黔馨家园”核心区占地7亩,有农用基地7个,各类训练(辅导)房,宿舍18间,服务残疾人23人,日间照料托养12人。给残疾人提供了一个生活、娱乐、劳动、康复的有利平台,让残疾人在这里找到了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环境、无歧视、无贫贱、有做人尊严、生活、住宿、舒适、温馨的一个美丽家园。
二、提供就业创增收,做残疾人的“贴心人”。
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残疾人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不被歧视,不被排斥是社会进步个人素质提升的体现。2010年,杨再炼将4名无法在外务工的残疾人聘到村委会,请他们做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割草等简单工作,3名由村集体经济付每月400-600元工资,1名由杨再炼本人自费每月付给他们每人600元工资,一直坚持到现在。自食其力使得残疾人在家庭、在社会的地位得到大大提高。直至今,共聘用23名残疾人(智力残疾4人、肢体残疾13个、聋哑6个)到村委会工作,主要负责村委会卫生清理、守鱼塘喂鱼、集体经济产业区割草等,村委会付给他们每人每月800元工资,工作较轻松的每月650元。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六,每天工作3-4个小时,村委会提供丰盛的午餐。为确保残疾人顺利融入社会,安全开展工作,他采取了三项保障措施:一是为其购买保险。村委会为20名残疾人每年购买300元人身意外险,为残疾人的人身安全保驾护航。二是签订安全协议。残疾人监护人与村里签订安全协议,确保他们在工作之余安全。三是建立残疾人管理基地。鱼良溪村建立两个残疾人管理基地(鱼良溪鱼塘为第一基地、属集体经济的12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请两名专人(工资也由村委会负责)监护与管理残疾人工作,防止发生意外。本村有残疾人就业基地1个、残疾人领办的专业合作社5个(其中,有省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和市级龙头企业1个)、残疾人自主创业户17户、实现残疾人就业87人(其中,稳定就业41人、阶段性就业46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为100%。
三、嘘寒问暖赢民心,做残疾人的“暖心人”。
杨再炼党员“十个一”工作法,针对残疾人工作,提出党员身份亮一亮、党的精神学一学、惠民政策讲一讲、产业发展带一带、群众困难帮一帮、矛盾纠纷劝一劝、群众意见听一听、个人不足找一找、履职践诺评一评、名利好处让一让“十个一”工作法,建立“扶一联二帮三”挂帮机制,本村能人(大户)挂帮1名残疾人、村支两委成员每人挂帮2名残疾人,村支书(主任)挂帮3名残疾人,全村贫困残疾人挂帮率实现100%。2013年,鱼良溪村火烧桥组的五保户(一级残)孤寡老人向老文生病,无人照料,杨再炼将其送到镇卫生院并悉心全程护理至其痊愈出院。2015年,新寨组村民姚金花腿脚不便(四级残),还要照顾两个在镇完小读书的孙子,杨再炼见她每日奔波于学校与家之间非常艰辛,于是在镇完小附近为其租了一间房自费付了全年租金以便她照料孙子。逢年过节,他都会带着村“两委”拿着水果、衣服去慰问看望各个村组的残疾人,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关心。除此之外,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或者残疾人,由村委会负责缴纳合作医疗,杨再炼本人只要不外出就亲自在黔馨家园为残疾人老人阳国喜3--5天洗一次澡,与10多个残疾人同吃、同住。
四、春种秋收丰硕果,做扶残事业的“恒心人”。
鱼良溪村开展残疾人工作以来,获得社会上赞许声一片,2015年获得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创业就业示范村荣誉称号。同年,铜仁市残疾人创业就业现场会在鱼良溪村举办。关爱残疾人,不是口头上的一句关爱,而是附着于行动,用行动去捍卫他们的人格,良心使然,道义使然,责任使然。发展的道路是坎坷的,肩负的重任是艰巨的,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残疾人有了收入地位一天天提高,再也不是家里的“拖油瓶”,自卑情绪也不再那么凸显,这是对杨再炼一直以来的付出最好的回报。接下来,残疾人工作主要抓三个方面:一是精准助残。他会将残疾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残疾人工作也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就业。二是实现“微心愿”。一名残疾人无意中说了一句“头发长了都没人帮忙理”让杨再炼萌生了聘请一名残疾人理发师到村里的想法,专门为6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理发。三是加强培训,提高生存技能。将全村尚有劳动力非智力残的残疾人召集在一起,请县里家政、服务等行业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工作技能以便更好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