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百九十三
泡木梁子——让青春之花再次盛开的地方
心,一直充满着激情,尤其是在全县脱贫攻坚的号角下。
2018年夏天,随着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战略的纵深推进,我被下派驻村。驻村,成了我人生中最具特殊意义的阶段。泡木梁子,则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泡木梁子是一道雄奇绵延的山梁,这里古树参天,空气清新,风光秀丽。在阴雨天气里,云雾飘渺,如轻纱笼罩,群山若隐若现;在晴天里,景明气清,如美画妙卷,到处郁郁葱葱。
坐落在山梁深处的泡木村,有七个村组,共272户,849人,8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薄弱,属深度贫困村。
我负责了十户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并包干一个叫半衙的村民小组全面工作,同时还兼理村级日常资料、建设村级档案。
有人说,深度贫困村的帮扶工作最难搞,穷山恶水出“刁民”!我不以为然,我认为 “刁民”是因为政策没讲解到位,干部工作没做到位,老百姓才“刁”的。于是,我开始跟这个“刁”较起真来,每一次走访农户,我都先入为主,做好了被“刁”的准备,认真记录、分析。
“刁民”之“刁”
田茂康,是油菜坪组的大明星,之所以有名气,是因为乡亲们都说他“懒得烧蛇吃”。用扶贫工作专业术语来定义,就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刚到他家,第一印象就是满地脏鞋、满桌杂物、满床衣裳……还有,不知从哪个角落里钻出来的腐臭味不停地挑衅着我的嗅觉。
我听到了田茂康的埋怨: “你们这些帮扶干部都一样,光是一天打‘话平伙’,又不送点钱……”
“你啷个浪个说喃?党和政府派我们来扶贫,首先就是要扶志,一来你就想要钱,你这种思想不对嘞……”我一愣,马上想到了“刁”。
“算了,你们那一套,我不爱听,你们空起两巴掌来,你说我啷个得脱贫?你们不要来烦我……”田茂康一脸的不耐烦。
第一次做农户的思想工作,就这样在慌乱中草草结束。
在接下来几个月对他家庭情况深入了解中,我换着角度、方式跟田茂康宣传扶贫政策,讲解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先例。同时还帮助田茂康的三个子女落实了上一年和本年度的教育资助;为其生病的母亲寻医问药,并帮助他报销其母亲生病住院的医疗费用;帮着他维修房屋……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大半年,在和我不断的接触中,田茂康逐渐和我拉近了距离——同我话也多了起来,还不时对我说的话点头称是;多次主动邀请我去他家吃饭;为了让我不再批评他,他开始动手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见时机成熟,经我和尖刀班同志商量,购了一批鸭苗送给田茂康等贫困户,并请技术人员培训养殖技术,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还把油菜坪闲置的大量田土规划出来,让田茂康等人种植蔬菜。这些,他都欣然同意了,积极参与,也越来越勤快地劳作,还对我承诺:
要好好搞,争取有个好的收成,把家庭生活条件改善了!
因户施策
泡木村其实没有“刁民”,反而大多数村民都直截了当地把“淳朴”写在脸上。
比如田兴武——一个低保贫困户。我刚来时,他家属还没有病逝,整个家就是因家属久病和无劳动力而贫困的。初次到他家时,我很不习惯,常住人口为2人的家里太脏了,妻子长期卧床不起,屎尿都撒在床上——我是捏着鼻子给他家收拾干净的。因病,无劳动力。我开始关注他家的收入情况和他老伴医疗政策的保障情况。根据村攻坚队的整体工作推进思路,我把田兴武户纳入了茶叶种植、短平快生猪代养、因户施策生猪代养、光伏发电分红等村集体经济分红范围内,确保能长效地增加他的经济收入。
另外,因无文化,田兴武对所有享受的国家政策均一无所知,于是我给他讲解应享受政策的具体内容。他每次都好像很懂似的不停地点点头,可回过头,他又睁大眼睛问我:
我家可以得什么政策?我老婆住院可以报销不?
我又一次次地对他进行政策的介绍和讲解。面对什么也不懂,就算懂了也立马什么都会忘记的田兴武,我明白该更彻底地干点什么了。我从他给我的一大包证件里挑出了户口本、合医本、贫困卡和一卡通,开始往镇里跑,去合管站、民政办落实并核实他应享受的相关政策。当我又一次指着一卡通上那些有着极大变化的直观数据,并将这些解释给田兴武听的时候,他欢喜地一个劲儿地说:
“感谢了,谢谢了,太麻烦你了,严同志!感谢党和政府!……”
我听出了他的满意和满足,他终于明白政策的实惠了。
和田兴武不同,田儒华、田茂江、田儒文等人的贫困主要是因为身带残疾。对于我的帮扶户,因户施策是我的工作指导方针。他们因残疾而导致劳动力不足,我除了同样用村里的集体产业长效分红把他们“覆盖”外,还跑镇里与民政办对接,去为未取得残疾证也不懂得相关政策的田茂江申请办理残疾证。这样,田茂江也可以合理合法地享受一些相关的惠民政策。同时,针对他们无安全住房和人均住房面积不达标的情况,经报村攻坚队同意,又反复入户交流,根据他们各自意愿和情况,分别对他们实施了“农危改”和“四改一化一维”、“异地移民搬迁”。
说到移民搬迁,10户帮扶对象户当中,我有6户都跨区域移民搬迁。为了方便他们搬家以及让他们安心入住,我分三次租车送他们到万山、碧江安置点,并帮其处理水、电等系列生活问题。待一切都安顿好了,方才离开。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通过电话与他们保持联系,并为他们寻找务工机会。
同样,帮助田光建和田明亮两家人落实孩子读大学的教育资助政策,解决了他们无力供孩子上大学的困难,也是一大快事。这些,让他们欣喜异常,使他们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坐在门前一筹莫展,教育资助就是他们眼里的“救命稻草”。
冬日里的暖阳
很快,夏秋过去了,泡木梁子上的寒意使人越发感到有些彻骨,但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我的帮扶热情却日益高涨。
季节的明显变化,让我多了一些细心的考虑,使我三天两头往独居和留守老人家中跑了起来。
球哥,本名叫田兴球,是个独居老人,今年已经78岁了。每次谈到他,见到他,攻坚队大伙都亲切地叫他“球哥”。这个老人非常乐观,每次听到我们叫他时,他都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答应。用他的话说,他从这个称呼上听得出他自己还很年轻。我们也感觉得出,平日里亲密的接触和他不服老的生活态度,使他乐意接受这个称呼。
“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这是球哥对我说得最多的话。起初,他和我们帮扶干部间的话并不多,但随着帮扶步伐的紧密跟进,他却变得越来越爱拉家常了。昨天又去他家里时,他说:
“今年的搞头还可以!你们‘拉’来的猪娃,现在四百多斤了,杀了可能吃不完,还是要拿来卖才得行!今年栽的草烟也卖得快,全得这几天你们拿车带我到街上去卖!”
而后,他欣喜地又在我耳边补了一句:“卖完了!”
其实,他欣喜的不止大肥猪和草烟。这段时日里,帮他砍好成堆的柴火以及带给他的日用品和保暖衣物、电炉,也让他激动不已。
……
就这样,随着驻村工作的全面深入,不管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他们和我们驻村干部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从陌生到熟悉,从疏远到亲密,我们和他们就像失散多年的亲戚和朋友又重逢一样,在心的碰撞中,不断激荡出越来越彻底的信任和亲热。经过了夏秋攻势、百日攻坚、暖冬行动、春风行动,我们把身影烙印在每一分炎炎烈日的酷热、冰雪封山的寒冷、金秋丰收的欢呼和春暖花开的喜悦中。
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我们用青春的心向着党指引的方向,奋力拼搏,努力建设这片厚重土地上滋养我们的家乡。在我人生中留下了永不磨灭记忆的泡木梁子——这个让青春之花再次盛开的地方!(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