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百八十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02  浏览次数:153672
核心提示:黄继生:把理论宣讲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我叫黄继生,现年49岁,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印江人,家乡的发展就是我最大的牵挂。大学毕业后,我选择留在家乡,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任职近十年,现任中共印江


黄继生:把理论宣讲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我叫黄继生,现年49岁,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印江人,家乡的发展就是我最大的牵挂。大学毕业后,我选择留在家乡,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任职近十年,现任中共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党校副校长,如今我已在基层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战线上奋战了二十多个春秋。

  1995年,我被调到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工作任理论干事,面对从未涉足过的宣讲工作,我完全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但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铆足了劲想要干出一番成绩。11月底,我按照县委宣传部领导的安排到合水镇兴旺村去宣讲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虽然过去已久,但那次宣讲会的场景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令我记忆犹新。当时村里来听的群众并不多,只有二十多人,但群众想了解中央精神的心情却深深触动了我。“黄同志,中央开的这次会对我们农村究竟有些哪样好政策?”“同志,你说中央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有资金补助没得呢?”原计划一个小时的宣讲,由于群众的不断提问,最终延长到足足两个小时。我深深体会到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为之激动和振奋,为之骄傲和自豪。

  有人说,许多老百姓文化素质不高,不喜欢开会,不爱听枯燥的理论。但我知道,其实他们十分渴望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只不过他们不喜欢照本宣科讲大道理、喊大口号。结合实际生活,说百姓关心的话,讲群众明白的话,这样他们就容易接受。理论只有贴近群众、走进群众,才有生命力。为了讲好课,我经常深入村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现状,摸透实情,形成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群众是最好的教师,社会是最好的课堂,下基层调研,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可以让理论宣讲课更加贴近群众。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更好地胜任“百姓理论家”这份工作,我反复研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原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更是精读深研。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以满足群众不同的宣讲需求。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跟得上理论创新的步伐;只有学得快,才能跟得紧;只有学得深,才能讲得透;只有学得多,才能悟得深、讲得好。 我给社区居民讲医保,给返乡群众讲创业,给农民讲“三农”政策。把惠民政策,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相关知识用大白话、土话讲解给群众,让全县广大贫困群众能够深刻领会、掌握运用脱贫攻坚有关政策,坚定了他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龙津街道大石村的村民田瑞富说:“黄校长的宣讲没有说教味,而是与我们平等交流,我们喜欢这样的宣讲!”

  二十多年来,我始终把党的理论宣讲事业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刻不容缓的使命职责,宣讲对象涵盖了全县机关、乡镇、街道、社区、企业、学校和军营,宣讲内容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大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场数达1000多场次,听众累计达8万多人次。

  我知道,理论宣讲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和基础性工程,扶贫要先扶智,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有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要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宣讲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让群众充分理解、掌握,并真信、真懂,摒弃“等靠要”思想,激活脱贫信心,燃起脱贫斗志。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不仅是我们作为理论宣讲工作者的一种幸运和骄傲,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接下来,我也将继续奋斗在理论宣讲工作的第一线,让更多村民知晓国家惠民政策,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传递正能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