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头条 » 正文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百八十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02  浏览次数:176719
核心提示:群众亲切地叫我“张书记”  我叫张杰,是贵州省能源局的一名干部,今年2月到铜仁市沿河自治县谯家镇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今年2月底,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接到组织安排后,我匆匆告别在抗疫一线


群众亲切地叫我“张书记”


  我叫张杰,是贵州省能源局的一名干部,今年2月到铜仁市沿河自治县谯家镇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今年2月底,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接到组织安排后,我匆匆告别在抗疫一线的妻子和家人,远赴350公里外的印山村,接替因病需要调整的同事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我虽然来自河北省农村,但对贵州农村贫困情况了解并不深。初到印山村,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说话、吃饭、沟通等都是问题。

  印山村打时沟组贫困户吕文平,是一位58岁的农村妇女,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听不懂,也不会说普通话,儿子、媳妇都是智力障碍患者,还有一个1岁孙女。无法用语言交流,怎样开展工作、如何帮扶、帮扶什么?的确让我好犯难。

  通过多次走访、了解,在深入接触、沟通、交流中帮扶工作逐渐有起色。一天,我在路上偶遇吕文平,她突然主动喊了一声“张书记”,让我感觉很惊奇。在组织攻坚队员为吕文平家安装室内电路时,吕文平的儿子李礼不断表示感激之情。更让大家惊叹的是,李礼的妻子苏莲莲往我手里塞水果,伸出手喊“过来”。那一刻,我知道,我和这家人走近了。

  印山村康家坨组70岁的贫困户龚洪强一家4口人, 3个10多岁学生娃,基本无经济收入,是典型靠低保兜底家庭。看着3个和自己孩子一样大的娃娃,我心里真的很难受。帮扶这家人,我和攻坚队员一方面最大程度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使该户转移性收入平均达到3500元/月,一方面,多方筹集各类资金物资给予倾斜帮扶,发动爱人和同事捐赠衣服、鞋子,筹资购买了电视机、窗帘、肉蛋奶、洗漱用品,还通过环境改造项目,将龚洪强家土院坝改造成水泥坝。龚洪强一家旧貌换新颜。

  梁家堡组是印山村户数、人数最多的组,但组内道路崎岖,污水横流,卫生脏乱差群众满意度不高。我向省能源局领导反映后,局里支持了13700元资金,按照示范组标准进行道路硬化改造。路修好后,群众自发组织连心饭,表示要感谢“张书记”帮助改变了全组面貌。

  “我是党员,资金是党和政府帮忙解决的,我们要学会感恩。”听我这样说后,群众和驻村干部发自内心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自驻村以来,我和攻坚队员们聚焦脱贫攻坚“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造等各项工作,经历了脱贫攻坚“百日攻坚战”“冲刺90天 打赢歼灭战”“再战100天 打赢收官战”。这期间,我为村里解决了40多万元资金,用于环境改造。

  我为能够亲身投入到脱贫攻坚这场最伟大的事业中感到无尚光荣。同时,我更要向那些任务最重、冲在最前、干得最多、做得最好的驻村第一书记学习,用“决战用我、决战有我”的激情,在战斗中展示风采,在攻坚中践行使命。(刘坤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