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江与西溪南村吴氏的因缘
吴军航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渐江的《山水四段卷》画册,纸本,四开幅。原作无标题,容庚先生(1894--1983)《颂斋书画小记》(稿本)著录此画时,拟题作《为昭素画山水册》,分拟标题为:一、小村松林、二、松山柳桥,三、竹林亭子,四、山谷幽居。为渐江晚年的山水画册页,此画作的创作缘起,还得追溯到渐江与徽州西溪南村的一段历史缘由。
在第三幅册页的画面上方,有一段渐江的题识文字:“学人为昭素居士染册十数番,悉是雨中课也。阁笔复为简点,殊见荒涩,颇不耐观,亶负主人存恤之意,且又得纵赏所藏墨迹,所谓虚来实归,惭感深至。辛丑二月,弘仁谨识。”辛丑为顺治十八年(1661),“学人”为渐江自称,他提到的“昭素居士”乃是西溪南村的吴熿,字昭素,又称昭素居士。吴熿与其弟吴羲(字伯炎)都是明末清初有名的徽商兼收藏家。其曾祖吴公辅(1550—1608,字幼安,号近台)、叔祖吴大年(字允龄),都是“贾而好儒”的大徽商,凭借着雄厚的财力广交文人墨客,广收古玩及名家书画真迹。清初休宁县商山的吴其贞(1606——1677)在《书画记》一书记载,1639年4月8日,他来到西溪南村,在吴大年家,大年继子吴文长“为余尽出画二百余;手卷四、五十,画册数本。”让吴其贞大为惊叹,随即记下所寓目的十八件画作,其中北宋名家真迹便占一半,中有范宽、董源、巨然等人的画作真迹,还有《颜鲁公书朱巨川告身一卷》。
为何僻处徽州山区的西溪南村能藏有如此多的艺术瑰宝?这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明清时期,随着徽州势力的崛起,贾而好儒的徽商成为中国国内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域商帮。与国内其他商帮不同,徽商发家致富后,把大量的资金投资于文化方面,尤其喜收藏法书名画,如明末该村的吴廷、吴守淮、吴养春、汪道昆、吴勉学、吴桢等人都是收藏大家,吴廷曾收藏有乾隆三希堂的《快雪时晴帖》和《伯远帖》,明清之际的西溪面村成为江南地区名符其实的书画艺术收藏重镇。
渐江生活的时代,正逢西溪南村艺术收藏的高峰时期,加之他也是歙县人,他晚年经常来西溪南村访友,观摩法书名画,并与友人切磋交流,谈书论艺。其中吴熿、吴羲兄弟因收藏之富,能供渐江“纵赏所藏历代墨迹”,开拓艺术视野,大开眼界,便成为渐江光顾最多的东道主。
渐江能成为新安画派的开山始祖,得益于他在西溪南村的艺术滋养,从这块土地上汲取了丰富的艺术传统。他在吴熿家有幸目睹了宋元画家的真迹,他在此废寝忘食地临摹元代瓒画作,从而使自己的画艺大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不仅如此,吴熿兄弟还在经济上无私资助渐江,使他无衣食之忧,得以专心艺术的探索。渐江晚年为遗民布衣,身无分文,又常外出写生,日常生活费用都仰仗朋友的资助。如他上庐山、去鄱阳湖、在歙县举办“西干雅集”等活动,都得到了吴熿兄弟的大力资助。所以渐江在画面题识中饱含深情地说:“亶负主人存恤之意,且又得纵赏所藏墨迹,所谓虚来实归,惭感深至。”充满了对吴氏兄弟无私情意的感激之情。此《山水四段卷》即是为答谢吴熿所作,亦是报答主人知遇之恩的投桃报李之作。这幅画册让我们看到了渐江与西溪南村的历史渊源,和一段感人至深的艺坛故事,看到了古道素怀的君子交往情谊。
当时渐江为答谢吴熿所作的画作不少,历经三百多年时代风雨的侵洗,留存至今的仅此《山水四段卷》而已,天祐神物,弥足珍贵。
2017年秋,黄山市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举办《新安六家》画展,也展出了此册内容。真迹高七寸一分,宽六寸九分。《山水四段卷》内容分别为:
一、 小村松林
构图三峰鼎力。近峰上有松树若干,松枝横斜,挺立其间。松岭的山腰间有亭台呈半藏半露状。中间山峰呈平顶状。顶上的岩石平缓,层次分明。山麓之间有房屋数间。反映出生活气息。中间的山峰与近处山峦形成对比,山岭间的深度和立体感都得到了体现。左侧远处的山峰向高处发展。山脚处笔墨略虚。空气感强。右下角钤朱文圆印“弘仁”二字。红印压脚,构图稳定。
二、 松山柳桥
构图整体感强,内容丰富。山石叠嶂,松林柳枝点缀其间,高阁突兀耸立。涧水融入溪流之中。山路之间桥梁隐现。藏露得宜。左下角钤“弘仁”朱文圆印一枚。
三、 竹桥亭子
竹丛后面有亭子一间。疏林平坡,桐荫相映。笔墨简练,挺劲而浓细的竹枝与枯笔淡墨的石块形成对比。画面简约,惜墨如金。画面上方,渐江用工笔小楷写下了一段发自肺腑的题识文字(见上)。
四、 山谷幽居
在山岩陡壁之下,居住着三、五人家。房屋有大山相隔,犹如世外桃源。整个画面左实右虚。画面左边的岩石、树木、房屋、远山连成一片,比重很大。线条造型均淡墨勾勒,略加点染。山体块面分割。整体中略显变化。“弘仁”朱文印钤在左下角。
此册页后面附有郑旼题诗一首:
残山剩水有知音,断墨枯毫著意深。
已见人珍同拱璧,每从遗迹想佳吟。
郑旼(1633——1683)是渐江的真传弟子。字穆倩,号遗甦,歙县郑村人,小于渐江二十三岁。他拜读过渐江的这幅册页,便将渐江的绘画与渐江的诗联系起来,产生了联想。领悟到了渐江笔下的山山水水饱含了沉郁的苍桑之感。有渐江弟子的解读,也为我们今天来欣赏渐江《山水四段卷》册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