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语言扶贫”就是我的扶贫武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2-23  浏览次数:188140
核心提示: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百五十七“语言扶贫”就是我的扶贫武器黔西县协和镇和谐社区第一书记唐雪娇  我是90后、是“警嫂”、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是《黔西新闻》节目主持人。  2018年12月14日,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百五十七

“语言扶贫”就是我的扶贫武器

黔西县协和镇和谐社区第一书记唐雪娇


  我是90后、是“警嫂”、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是《黔西新闻》节目主持人。

  2018年12月14日,一份关于毕节市调整驻村干部的文件发到了我的邮箱,从此我又多了一个身份:驻村第一书记。

  当我大学同学和老师得知我去驻村的时候,他们口气几乎一致地对我说“你疯了”,在电视台工作好好儿地,天天可以上电视,人家羡慕还来不及呢?去驻什么村呀!

  可我却觉得这是我和父亲工作的交接,我必须坚守他的初心。我的父亲是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的一名村干部,2017年11月10日晚,我的父亲和村里的干部调解完一起矛盾纠纷后回家,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去世了,那时我刚生完二宝在坐月子,听到消息后,我从黔西赶回家中见了父亲最后一面,父亲虽什么话都没留下,但我懂……

  所以不管多苦多累,我一定要把父亲未完成的工作继续完成,参与到脱贫攻坚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驻村第一站是五里乡石门村,那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石头多,群众听不懂普通话。

  最大的难题对于我而言就是:不通语。曾经我以为:说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到了石门才发现,会说普通话的我在当地却成了一个“会说话的哑巴”,每次入户走访,我身边总会多一个翻译。

  可是“不通语”让当地百姓对我的到来,心存疑惑,甚至毫不信任,给工作增加了难度。这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为老百姓干点实事。

  2019年6月根据组织安排,我从五里乡石门村转战到协和镇和谐社区,继续担任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到了新地方我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在多次走访农户下来,我发现和谐社区和石门村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不通语”。和谐社区是协和镇集镇所在地,社区有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到社区我就召开了第一次群众会,会上有一部分年长的群众反映听不懂普通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全国普通话推普周为契机,在协和镇易搬点“新市民∙追梦桥”开设了全县第一个“语言扶贫班”,为社区孩子们带来“语言福利”。所以现在我又多了一个身份:“唐老师”!

  在我的第一节课上很多孩子都不敢表现,连最基本的自我介绍都说得磕磕巴巴,后来我通过增加表演课来解放孩子们的天性,激励鼓舞他们大胆表现,现在孩子们学会了最基本的礼仪、问候语、绕口令,还学会了很多朗诵技巧。

  今年全县丰收节协和分会场,我带领两个孩子和我一同上台主持,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此外我还编排了一个语言类的节目,让语言班年龄最小的7岁小朋友单独上台表演,孩子的表现也是让大家拍手称快。就这样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孩子们的语言自信、文化自信。

  上周的课堂上又增加了5个孩子,现在我的课堂都快挤不下了。下一步,我还打算为社区的群众开设一些基本的实用语言课程,为他们在今后的应聘工作、外出务工与人沟通交流带来“语言红利”。

  今年受疫情影响,丈夫监狱警察的特殊身份不能回家,幼儿园未开学,婆婆在照顾公公的同时只能带二宝,大宝就只能带来和我驻村,期间他陪我吃住在村、守卡点、吃盒饭、上山动员群众调减玉米、陪我走访贫困户、环境卫生整治。

  有一次社区有个紧急任务,我第一时间带领社区干部去处理,等处理完任务回来后发现之前熟睡的小家伙不见了,我们分头找了半天没找着,我急得都快报警了,正在这时:社区接到一个电话“发现公路边有个小孩哭着找妈妈”,这时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有时小家伙和我们一起入户宣传,现在他能说出好多扶贫政策呢!

  扶贫的方式有很多,“语言扶贫”就是我扶贫的武器,我会带着我的语言功夫为和谐社区的群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