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百五十六
我在大冲白了头
纳雍县猪场乡大冲村驻村干部 周礼江
2018年7月,我从纳雍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选派到大冲村驻村,刚来时我还是一头黑发,而现在已是满头白发。
白发,或许是我想得太多。大冲村是纳雍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到了大冲后,我一直思考如何改变这里的贫困状况,并时常告诫自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一个月的时间,我在村里走访了1583人。我的民情日记本上什么都记:全村贫困户216户935人,2016年脱贫10户43人;2017年脱贫16户62人;2018年要脱贫35户140人……就连村民反映的“鸡吃辣子,狗吃包谷”的繁琐小事我都记得一清二楚。记得清楚,是为了更好地为村民做好服务。
村民陈朝达因家里变故,他独自抚养两个年幼的孙子,生活艰苦。我了解情况后,为他家联系爱心款物,定期到他家走访,鼓励两个孩子好好学习。
只有产业兴,群众才能富。我带领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思来想去,最后确定发展了3个“短平快”项目,还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种植皂角2500亩,投入100万元资金种植了1300亩马铃薯……效果还不错,这些项目带动群众每亩增收2500元,村集体也增收了13万元。目前,村里84户群众顺利申请了“特惠贷”373.5万元,实现养牛100余头。对发展产业确实困难的农户,我们就帮他们联系了46个公益性岗位,户均增收9600元,还牵线搭桥,让211名贫困劳动力顺利外出务工。
2020年7月1日,38岁的我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的一种鞭策。
我想,接下来,我还会一如既往地投入脱贫攻坚战场,不负群众,不负韶华。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像周礼江一样的纳雍广大扶贫干部,他们或孩子还在襁褓中,或老父老母卧病在床,他们都毫不犹豫地奔赴一线,吃住在村,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将群众事当做自家事,将群众当做亲人,为群众能够过上富裕日子日夜奔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努力,在脱贫攻坚一线留下自己的身影,留下自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