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民生 » 正文

陈越,金蟾大山下的“名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2-23  浏览次数:189362
核心提示: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百五十二陈越,金蟾大山下的“名医”纳雍县羊场乡新丰村扶贫特岗 陈越  7月的夜,闷热。陈越已在地上跪了一个多小时,汗水浸透了衣衫,模糊了眼镜。  双腿跪地,将手伸进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百五十二

陈越,金蟾大山下的“名医”

纳雍县羊场乡新丰村扶贫特岗 陈越


  7月的夜,闷热。陈越已在地上跪了一个多小时,汗水浸透了衣衫,模糊了眼镜。

  双腿跪地,将手伸进“产妇”子宫,使出吃奶的力气矫正胎位。在她的指挥下,大家用一根尼龙绳系住胎儿的腿,五六个人合力拉扯。胎儿纹丝不动。陈越又把尼龙绳系在第一书记李敏的皮卡车上,发动引擎,总算娩出了死胎。鲜血浸染一地,“产妇”早没了挣扎的力气,尚存一息,被陈越救了下来……

  “产妇”是羊场乡繁荣村卢家湾子贫困户卢文武家母牛, 因胎儿过大、盆骨狭窄,导致难产。

  三天前,卢文武家的母牛临产了。牛添仔,人进财,卢文武喜出望外。没想到,这一产竟产了三天三夜。卢文武找来当地兽医。兽医也没辙。

  眼看连母牛都保不住了,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紧急拨通了扶贫特岗周礼艳的电话。

  “陈越!”周礼艳脑海里随即蹦出了这个名字,新丰村扶贫特岗陈越是学畜牧专业的,治牲口有一套。

  陈越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请起驻村第一书记李敏和另一个扶贫特岗就往繁荣村赶。

  “再晚就来不及了”,娩出胎儿,保住母牛!陈越当机立断。

  说时迟,那时快,陈越顾不得脏,直接挽起袖子将手伸进母牛产道……

  娩出死胎,陈越一身污血,直接瘫坐地上。

  简单的休息后,她没忘记交待卢文武侍候好“月子”,怎样预防感染。

  卢文武家的牛得救了,陈越为卢文武挽回了近万元的损失。这个消息在繁荣村、新丰村,甚至羊场乡不胫而走。

  由此,陈越成了当地“名医”。

  陈越不但牲口医得好,治穷更有一套,在当地小有名气。

  父母的“样子”影响陈越一生

  在做扶贫特岗前,陈越没正式工作,应聘在县农业农村局做畜牧技术培训。

  “有一个正式工作。”这是陈越最朴素的人生目标,她想当干部、领工资、过朝九晚五的日子,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奔波劳碌的生活。

  2015年,纳雍招考扶贫特岗,年近35岁的陈越勉强达到报考条件。报考后,顺利通过,成了纳雍扶贫“特种兵”中最“老”的兵。

  然而,她这个“老兵”却遇到了新问题,这个工作不是她想象的那么惬意,朝九晚五的梦想成为泡影,她不但没离开黄土,却与异乡那片同样贫瘠的黄土地展开了斗争……

  羊场乡距县城85公里,与赫章交界。境内金蟾大山海拔高达2476米,是“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的姊妹峰。新丰村就在金蟾大山脚下,边远、偏僻、高寒。

  新丰既不“新”,也不“丰”。全村六个组没有一条通组路。运输全靠人背马驮。杂草丛生的山路难以下脚,特别是冬天、雨天,满路泥泞,只能穿水鞋,石头和着泥泞,衣裤鞋袜泥裹水、水裹泥。

  “山一家,水一家的,走访一天下来,脚要痛三天。”陈越说。

  2014年,新丰村贫困发生率44.6℅。一个惊人的数据,一个无奈的现实!

  极贫!极贫!这样的极贫,陈越并不陌生。因为熟悉,她不忍舍下。

  陈越家乡在寨乐镇暑仲河畔。曾经,父亲是一名病恹恹的民办教师,每月领着30多元的工资,却要每天吃8块钱的药续命,还得扶养孩子、供孩子读书。

  就算这样,每到汛期,父亲依然每天拖着病恹恹的身体到河边一个一个背他的学生过河。中午,母亲负责为学生做饭。夜深人静,母亲还在昏暗的油灯下做鞋给穿不起鞋的学生……

  没钱上医院,父亲至死也没查出病因。

  贫穷的父母默默地为同样贫穷的乡亲们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纯朴得像家乡土地里的一抔黄土,贫瘠却滋养着希望。

  “你们要好好读书,才有出路。”父亲教育孩子,除了身体力行,就只有这句朴素的话,却足以影响陈越一生。

  调地修路 || 脱贫第一道“良方”

  “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思想落后,教育观念差,缺乏产业带动”。陈越像一名全科医生,全面排查新丰的“病因”。通过走访调查,陈越找出了新丰贫困症结,她得因症施治。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被实践证实了的不二法门。

  “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这是扶贫工作的“传世良方”。

  说起容易,做起难。修路占用土地,调土地是个大难题。大会、小会开了许多,好话说了几箩筐,磨破嘴皮才基本协调清楚。施工途中,营上组村民朱大刚依然死活不同意占用他家承包地。

  路修到朱大刚家承包地时,朱大刚公然跳上挖机阻挠,一副与土地共存亡的架式。

  “要想修这条路,你们硬拽也得把朱大刚拽下来。”想了许多办法,劝说了两天,朱大刚依然“油盐”不进,她只得找到营上组渴望修路的十几名青壮年。

  一边是十几名青壮年义愤填膺,一边是毫不示弱的陈越。朱大刚胆怯了。只得作罢。

  后来,看到大家积极投工投劳,朱大刚反而觉得不好意思,还主动到工地出义工。

  2018年冬天,新丰六个组全部通了通组路、连户路,结束了人背马驮的历史。

  打通了连通外界的路,村里人出行方便了,首治效果立竿见影。

  培训“治”愚 || 改变村民落后养殖观念

  贫困户夏琳俊是重残人士,妻子离去多年,抛下他与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夏云贵没人管教,思想偏执,学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夏琳俊家的未来看不到半丝希望。

  母性使然,每次走访夏琳俊家,陈越就替他“管教”起了夏云贵。每次走访,找夏云贵谈话是大事。刚开始,夏云贵并不买账。

  陈越又“管”又“教”。教育资助,政策帮扶,陈越生怕落下他家一丁点。夏云贵朝思暮想的电脑,陈越设法为他弄到了,又联系了一名爱心人士每月资助夏云贵900元生活费。

  如今,曾经的叛逆少年上了贵阳交通职业技术学校,成为年年拿奖学金的优等生。

  逐步懂事的夏云贵开始主动找陈越聊天,给她写信交流人生感受,立志要改变贫穷状况。

  在与夏云贵的交流中,陈越感受到了这个贫困家庭的希望之光……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家中是否有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陈越更注重读书郎。这是陈越自己的人生体会,更是弱势群体脱贫的希望!

  “扶贫先扶智”,这个方子很对夏家的症。

  扶志“治”穷 || 唤醒苗家汉子自立脱贫

  贫穷渐渐磨光意志,新丰许多村民早已放弃改变现状的念头,得过且过,酗酒成性,自我麻醉。

  弯子组的贫困户杨光荣是名四十来岁的苗家汉子,全家五口人住着一间不到三十平米的破瓦房,家里一贫如洗,杂乱肮脏。

  前路茫茫,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杨光荣选择逃避现实,破罐子破摔,用酒精麻痹自己。喝醉就睡觉,一家人睡到早上十点过依然不起床,除了种那点出不了多少粮的薄地,啥也不干,靠低保维持生活。

  陈越和村里商量,主动给杨光荣安排护林员工作,每月800元补贴。但杨光荣死活不干。

  要穷随它穷,穷死算逑!这就是杨光荣的态度。

  几次走访下来,杨光荣开始与陈越交流了。陈越就故意提起同村和杨光荣同样条件,却发奋脱贫且脱贫效果显著的人家,故意刺激杨光荣。当听到陈越介绍“特惠贷”时,杨光荣灰暗的眼神活泛了起来。

  看到杨光荣感兴趣,陈越就和他说起了贷款买牛喂,发展养殖的计划。

  在陈越的帮助下,杨光荣顺利贷到了5万元“特惠贷”买了3头小牛,养大卖,赚取差价。

  如今,杨光荣还了“特惠贷”,还存栏7头牛。得到政府2.5万元房改资金后,他修了栋一百多平方米的小平房,外贴瓷砖内铺地板砖,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酒也喝得少了,还主动参加了村里的护路工作,每月领600元补贴。一家人不再睡懒觉,养鸡喂猪、割草放牛,把日子过得像模像样。

  ……

  村里的魔芋种植已产业化,还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可以到合作社务工,在家门口挣钱。

  如今,正值脱贫攻坚收官之际,新丰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检,而陈越也即将完成她“特种兵”的使命。

  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人的一生有多少个五年?

  蓦然回首,陈越已在金蟾大山下做了五年的“名医”,她不但医好了许多牲畜,极贫的新丰村也得到了她的医治、调理,逐日变新、逐日丰腴……(宋咏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