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百四十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2-19  浏览次数:199209
核心提示:老兵踏上新战场纳雍县羊场乡曾底坝村驻村第一书记 刘亚  “曾底坝,水倒流,种下谷子不低头。”这是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羊场乡曾底坝村多年流传的打油诗,也是曾底坝村曾经的写照。而这里,是我的战场。  我叫刘亚


老兵踏上新战场

纳雍县羊场乡曾底坝村驻村第一书记 刘亚


  “曾底坝,水倒流,种下谷子不低头。”这是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羊场乡曾底坝村多年流传的打油诗,也是曾底坝村曾经的写照。而这里,是我的战场。

  我叫刘亚,是一名退伍老兵,现是毕节日报社周末特刊部副主任。2017年8月,受单位选派到曾底坝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始了一场和贫困的较量。

  曾是全省深度贫困村之一的曾底坝村,脱贫攻坚任务重。驻村第一天,我就开始入户走访。“穆家6口人、杨家2头牛、李家5亩地……”农户的情况成了我笔记里的“第一章”。一个多月后,我熟悉掌握了全村的人口信息、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产业、劳动力、基础设施等详细情况。

  “抓好产业发展,就抓住了扶贫工作的关键。循着这一思路,我立足村里产业发展现状,因户施策,以村级合作社为把手,在全村规模化种植花椒、辣椒、猕猴桃等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养殖方面,我把土鸡养殖作为曾底坝村农户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鼓励农户养殖,并为其指点迷津、解疑释惑,培养了10余个养殖能手。同时,还积极通过单位协调销路,为土鸡养殖良好发展保驾护航。2019年到2020年,村合作社拿出了16.5万元的资金与贫困户分红。

  在我看来,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发展的命脉。2018年底,经过我的协调,2座通讯基站在曾底坝开工建设,2019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为后来曾底坝的“黔货出山”奠定了基础。驻村以来,我共争取了320余万元,修路修路通水,建广场、安路灯等,尽力改变曾底坝的村容村貌。

  “驻村不仅要人驻进去,更要把心驻进去。”这是我写在日记本里的一句话。

  2019年8月,上坝组贫困户韩贤礼的女儿韩玉考取贵州大学,本是高兴之事,但全家却为几千元的报名费愁眉不展。我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一边安慰韩玉,一边联系爱心企业和人士,成功为韩玉争取到了2万元助学资金。当韩贤礼紧紧握住我的手说“谢谢”时,我觉得这事做对了。

  在一次走访中,我得知弯子组村民穆其成在2014年上山劳作时,被折断的树枝伤了左眼,因没钱就医,拖了5年,导致他的左眼视力下降到0。我赶紧帮忙联系毕节有关医院的眼科专家,开车把穆其成送到医院治疗,并对接自己的单位和医院,为其解决了手术所需的费用8670元。

  3年来,曾底坝的群众有求我必应。我送过贫困群众做过慢性病鉴定,带过老人到银行取养老金,帮残疾群众去县里办过证件,接送过孩子上下学……然而,年迈的父母几次生病住院,我却没能陪在身旁,大女儿的高中班主任至今还不认识我……这种对家人的愧疚,是我心里头一本厚厚的“账”。我想等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该把这些账还一还了。

  今年,曾底坝的贫困发生率从最初的48.08%下降到0,全村贫困人口全部清零。我也先后4次被评为“纳雍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毕节日报社优秀共产党员”等,连续2年年终考核被评定为“优秀”。在我看来,这是荣誉、更是责任。一生中,既有过从军经历,也有过驻村经历,我无怨无悔。(刘 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