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百三十四
帮婆媳俩找到了工作
兴义市沧江乡党政办工作人员 徐淑媛
贫困户脱贫,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就业,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真正地落实了一个人的就业问题,才是真正脱贫走向小康致富的关键。
2019年4月,我参加工作后,开始了我的帮扶工作。兴义市沧江乡新寨村上湾组的王琼,是我帮扶的其中一户贫困户。
王琼的丈夫早年去世,她独自抚养两个孩子,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王琼家的收入主要靠卖板栗,一年大概有1万多元,加上两个孩子在外务工的收入和政府的一些帮扶,日子也算过得去。
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王琼外出务工的女儿没能回家团聚,儿子打工的餐馆暂时关门,没有收入,只能靠家中原有的一些积蓄勉强维持生活。
5月,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王琼和儿媳妇王玲玲仍然没有外出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很困难。也就从那时起,我开始持续关注来自各方面的就业信息,觉得有合适的便筛选出来截图发给她们,经常通过电话、微信沟通,向她们宣传就业政策、外出务工政策、推荐适合的就业岗位等等。在工作之余,有时间我就去王琼家,跟她聊生活上的困难、今年的打算、外出务工的事情等等。
5月的一天,王琼给我打了个电话,她说:“我出门了,要去广东了,去那边上班。小徐,是你提供的务工信息让我找到了新的工作,十分感谢你!”她很开心地告诉我,她在广东省惠州市潼湖镇广和开发区从事种植,是她熟悉的工作,“一个月有三四千块钱呢!”
王琼说话的语气,让我明显感受到了她的激动与兴奋。
在解决了王琼的就业问题之后,我还牵挂的就是她的儿媳王玲玲。
王玲玲之前因为孩子比较小,没人带,就一直没有外出工作。我每周都问她有没有就业意愿,还时不时地发一些招聘岗位给她,得到的回复都是“孩子还小,暂时不考虑。”
今年9月,我再次打电话给王玲玲的丈夫雷国鹏,雷国鹏高兴地对我说:“姐,王玲玲跟我在一起上班了,每个月收入在1600元左右,现在我们生活压力相对减轻了很多,谢谢姐!”
挂了电话,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与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