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九十九
因户施策 对症谋略
一步一步走向幸福的新生活
---赤水市财政局党建办负责人王昌玉对贫困户胡德全的帮扶纪实
胡德全所在的赤水市葫市镇高桥村是重点贫困村, 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200多人,而胡德全便是其中的一户。
2014年,胡德全家有户籍人口5人,其中三个小孩在上学,为方便照顾家庭,胡德全在临近的白云乡楠洞水产打工,收入微薄。妻子为接送小儿子,在家务农,每天走山路接送儿子上学就要耗去4个小时,遇见雨天,母子两人身水身汗,很是狼狈。因为子女就学负担重,家庭收入匮乏,2014年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我第一次到他家,发现房屋是危房,需要重建或维修加固,处处需要钱。儿子年龄小,在乡村读书离家远,每天读书需要母亲接送,耗时太多。两个女儿在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就读,学费负担重。田地只有一份半,加上近年在发展通村通组公路建设,会陆续产生新的占地,土地会越来越少。而胡德全的腿上有旧疾,不能从事强劳动力。针对胡德全的家庭情况,我提出易地扶贫搬迁这个重要的帮扶措施,在获得胡德全全家的认可后,又向葫市镇信用社申请50000元的特惠贷,用于解决当前子女就学学费负担。搬迁后立即跟进了就业帮扶措施,解决收入的难题。目前看来每一步的帮扶措施针对性都很强,效果很明显,农户很满意。
在当地政府的共同帮助下,胡德全全家于2016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到赤水城区的大坳小区安置点。
全家搬迁到赤水市区,胡德全家重新面临着新的困境就是就业的问题。对此,我先后给予介绍了保安工作,小区物管,照看小孩等工作。在经历多个工作岗位的历练后,胡德全在文化中学找到宿管的工作,妻子谭立书在文华幼儿园应聘上了保育员,女儿胡任毕业后也在赤水市长期镇卫生院应聘上了护士(临聘)。儿子胡为民(化名)在市区文华学校住校就读,不用往来接送了。有了三位就业人员,一家的收入增加了,负担也减轻了。好日子越活越带劲,也越活越有盼头。
走进易地扶贫搬迁户胡德全的家里,就会看见正前方习近平总书记的挂像和孩子的奖状。在胡德全的家里,冰箱、电视、空调、沙发一应俱全。东西简朴,很干净整洁,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城里人的生活。
目前,胡德全在赤水市区文化中学负责管理学生宿舍,月收入2000余元,女儿胡任是赤水市长期镇卫生院的一名临聘护士,月收入1700余元。老婆谭立书是市区文华幼儿园的保育人员,月收入1800余元,女儿胡代于去年嫁了个好人家,儿子胡为民(化名)在市区文华学校住校就读,已经是初一的学生了。虽然一家人工资收入不高,但一家人干劲十足,生活其乐融融。
近来,胡德全买了一辆摩托车,每天接老婆上下班,周末就去接送儿子,车行只需约十分钟,很方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习总书记,感恩党中央,共产党好。”这几个红色的大字,胡德全是写在进门的冰箱上的,也刻在胡德全的心里。“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感恩共产党,感恩习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政策,也要感恩党的好干部。”胡德全说。“因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能忘记党的恩情”。在胡德全的话语间,满满的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恩。
在和胡德全结识6年间,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亲密,有什么事,胡德全总喜欢和我聊。对胡德全有意或无意反映的问题,我会一一记下,想尽办法解决。
现在到胡德全的家里,经常听到的是全家人的笑声,看到的是全家人的笑脸,还有全家人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幸福就在胡德全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