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百一十九
尽力尽责更尽心
册亨县百口乡党委书记 罗朝康
易地扶贫搬迁是个好政策,现在搬进新家园成为新市民的父老乡亲们,都安居乐园过上了好日子,但回忆起攻坚战场的点点滴滴,依旧往事如初、历历在目。
百口乡是册亨县最远的乡镇,贫穷程度相对较深,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经济滞后。多年来,百口人都在荒山上披荆斩棘,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却没能改变贫穷的面貌。
2016年,组织任命我担任册亨县百口乡党委书记,深感肩上担子重。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而百口乡得父老乡亲要想过上好日子,易地扶贫搬迁是最好的路径之一。而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家的土窝窝,一下子搬离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在我带队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尽管饱受贫穷折磨,但大部分乡亲还是故土难离。
洞里村黄阿而就是典型。
刚开始上门动员时,黄阿而还出于礼貌地听我们宣传政策。随着上门次数多了,他开始找借口躲避,就算在家,也会将房门紧闭,拒绝我们进门。
用黄阿而的话说:“我就是不搬,就算大家都搬了我也不搬,反正我不搬也处罚不了我。”
动员黄阿而搬迁,我们干部换了一波又一波,还请来他家在外居住的亲戚帮助,但效果都不理想。
后来,我们通过他在县城读书的女儿找到了突破口。黄阿而认识到了搬迁的利弊,最终在搬迁协议上签了字。
老百姓思想保守、不理解甚至辱骂我们,这是在动员搬迁工作中常会遇到的。很多干部和我一样心酸过,但没有一人退缩,坚持吃住在村、战斗在村——百口乡共搬迁1224户5243人,实现应搬尽搬。
就在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时,我家迎来一名新成员——二孩出生。
想到家人,我无比愧疚。在老婆怀孕时,没能陪她做过一次产前检查;快要进入医院生产时,只能在村里通过手机视频来给她安慰和鼓劲……
我既没有尽到为人子女的义务,也没能照顾好怀孕的妻子,更没有做到一个父亲该扛起的责任。但我时刻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党员干部,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我更应该起到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
几年来,尽管有群众不理解的心酸,也有没能照顾好家人的内疚,但当看到群众搬迁后生活变好的喜悦,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肖雄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