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百零一
做老百姓的亲人
晴隆县鸡场镇木角村驻村人员 邓忠超
我叫邓忠超,是晴隆县鸡场镇廖基小学的一名教师。2018年开始,按照组织安排,从包保到驻村,我成了晴隆县鸡场镇木角村的一名扶贫工作人员。
转眼之间,我在扶贫的路上已经有了两年之久,我的扶贫故事都在路上,都在农户家中,都在我与农户的亲切交流之中。
在扶贫的一路上,影响我最为深刻的一个人叫万里红,他是我帮扶的对象之一,也是我初识时认为最为“懒惰”的人。万里红家仅有3口人,妻子和母亲以及他本人。由于母亲年迈还患有长期慢性病,万里红和妻子成了家庭的劳动力。
以前的万里红,听乡里邻居说,每天起早贪黑的,是整个村组最勤快的人,后来经过丧子之痛后的他变得有些自暴自弃。在我刚开始帮扶他家的时候,我去一次他家,他就对我倾诉一次,每次都是泪流满面。我一次又一次的安慰他、开导他,从而打开了他的心结。
打开心结后,万里红一家把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一样,特别信任我,不管任何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问我,咨询我的意见,我都会耐心、清楚地解释给他们听。
针对他家的情况,我每年都会帮助申请家庭牧场养殖项目,让他发展养殖,通过养殖增加家庭收入。另外,还为其夫妻两人报名技能培训,不仅让他们学会了技能知识,也获得了相应的补贴。
从2018年开始帮扶后,万里红一家收入逐年增加,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脸上的笑容也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去年过年的时候,万里红还杀了两头大肥猪。今年,万里红还享受了政府资助的基本医疗保险金,以及政府发放的各种补贴。
作为帮扶干部,不仅仅要为老百姓谋福利,更要从思想上改变他们,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养家,不产生“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在扶贫的路上,我一直遵循“扶贫先扶志”的思想,在其“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都达到国家脱贫标准的时候,要让其真正的富起来,就不能有依赖的思想。只有让其思想富起来,才是真真正正的富起来。(记者 邓忠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