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二百九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31  浏览次数:186720
核心提示:“空壳村”变身“产业村”兴义市乌沙镇普梯村原第一书记 李显军  曲指算来,离开兴义市乌沙镇普梯村第一书记的岗位已有25个月,但在那个偏远的省级一类贫困村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却始终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难以


“空壳村”变身“产业村”

兴义市乌沙镇普梯村原第一书记 李显军


  曲指算来,离开兴义市乌沙镇普梯村第一书记的岗位已有25个月,但在那个偏远的省级一类贫困村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却始终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难以忘怀。

  2016年3月,我被组织派到普梯村。地处偏远、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滞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村级集体经济匮乏等因素,制约着这个贫困村的发展。

  虽然震惊普梯村的落后面貌,但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干字当头才能实现脱贫目标。我迅速调整状态,以最快的速度开展走访,熟悉村情、民情、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等,与村民、村干部谈心共商,将自己融入到普梯村中,寻找脱贫之策。

  上任几个月,普梯村200多户桃农种植了10多年的6000亩“艳红桃”成熟了。但因市场竞争激烈、山高路远、运输成本高、销售方式单一等原因,导致“艳红桃”滞销,许多桃农难以将桃子卖出去,眼看就要烂在地里。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赶紧组织村两委和驻村干部,通过电商、新闻媒体、上门推销等方式售桃,十多天时间,为普梯村桃农售出3.5万斤桃,创收约50万元。按照与桃农的约定,提留了3万元作为普梯村村级集体经济,消除了普梯村一直以来集体经济为零的“空壳村”状况。

  经过这件事,我了解到,2004年栽种的“艳红桃”,产业已经老化,市场竞争优势日渐下滑,只有用更好的产业来替代,才能使当地的农业产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经过慎重思考并与村干部共商后,结合当地实际,普梯村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流转土地种植了中药材重楼,发动农户种植折耳根、薏仁米,增加烤烟种植面积等,推动全村逐步实现以特色农业种植取代传统农业种植,助推贫困群众增收。

  同时,我还带着村干部一起四处“化缘”,争取资金修建通组路、串户路、产业路、小广场、垃圾池,安装自来水管、改造村委会办公环境等。我在普梯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两年半时间里,村子里的基础设施、产业及村民们的精气神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当得到村民们发自内心的称赞与感谢时,总让我深感欣慰与自豪。

  如今,虽然我不再是第一书记,但按 “四个不摘”政策的要求,我担任了普梯村督战领导小组联络员。通过“两补两看”找差距抓落实,今年初,我发现帮扶的普梯村洒泥组存在季节性缺水,一到枯水期群众的饮用水比较困难。

  我牵头经过共商并多方协调,筹集到了一部分资金,并通过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历时一个多月,在山上建起了一个可蓄存370立方米的大水池,引泉水入池,有效地解决了山下93户360人的安全饮水难题。

  扶贫路上,每当为群众办了一件实事、解决了一桩困难、看到一张张笑脸、获得群众的一个个点赞,都让我感到十分高兴。我时常想,能投身到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中来,用实际行动展现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冲锋在前,带领群众攻克一个又一个堡垒,这样的经历,弥足珍贵,为我的人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于我是福,更是幸运!(记者 蔡定平 整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