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二百八十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31  浏览次数:179247
核心提示:漫山枫叶红——周海燕  扶贫帮扶近三年的时间,我无数次往返于民族村和瓦窑组,关于扶贫途中那些喜与乐,忧与愁;山村里静和美,贫和苦的事,我都想把它们记录在每一道山梁、每一棵枫香树上,我相信秋天里的枫香树叶


漫山枫叶红——周海燕


  扶贫帮扶近三年的时间,我无数次往返于民族村和瓦窑组,关于扶贫途中那些喜与乐,忧与愁;山村里静和美,贫和苦的事,我都想把它们记录在每一道山梁、每一棵枫香树上,我相信秋天里的枫香树叶一定会铺满整座大山,因为它们植根于厚实的泥土。

  2018年4月28日,我第一次到我的帮扶对象易烈明家走访。从晴隆县城出发到瓦窑大约有50公里的路程,过了红岩隧道,大部分是崎岖的山路,车开到一半就只能下来步行。

  瓦窑,隐藏在大山的褶皱里,神秘而安详。阳春三月,山上到处都是高大挺拔的枫香树,枝繁叶茂。一栋破旧的瓦房和一栋一层的小平房依山而建,孤寂地矗立在半坡上。门窗紧闭,似乎不欢迎初来乍到的我。听寨子里的人说,这就是老易家,一家五口人,除了女儿易美在兴义文昌中学读书,其他人都外出务工了。无奈之下,我向邻居要了老易的电话号码,拨通,我还未说明来意,一个老气横秋的声音不耐烦地丢下一句“你不起什么作用”,就挂断了电话。

  听着手机里“嘟、嘟、嘟”的声音,让原本对帮扶工作就犯难的我,更加沮丧。后来我又与老易通过多次电话,他都很不配合,很多时候都不接电话,更别说沟通交流了,连他的儿子易武结婚生了小孩,都是我在无意中听到的。

  2019年3月12日,我正在上课,突然接到老易打来的电话,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打电话过来,说他家想搬到兴义去,让我帮忙问一下是否符合搬迁条件。

  几经周折,老易家有4口人搬到了兴义洒金,女儿易美也到了洒金中学就读。通过这件事情,拉近了我和老易家的距离,全家人都加了我的微信,有事都会主动联系我。但老易还是那么爱抱怨,对一些不该自己享受的政策总是斤斤计较。有时甚至把我气得发抖。扶贫先扶志,看来帮扶工作仍需加把劲,彻底把他们“等、靠、要”的思想转变过来。也正是在与老易不断的“较量”中,我加深了对各种扶贫政策的了解和把握,慢慢开始占了“上风”,渐渐成了他们的亲人。

  转眼到了2020年春节前,老易全家都回老家过年。趁着这个机会,我带上两瓶酒、两袋米和一桶油,匆匆赶往瓦窑。

  这一次,到瓦窑的路已经铺了柏油,路面干净整洁,路旁的枫香树叶大部分已经凋落,一些树枝上零星地挂着几片鲜红的叶子。可以想象在秋天的时候,这些火红的枫香树叶一定是铺满整座大山的。进了寨子,房子、连户路、村容村貌都焕然一新,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和新春的气息,巨大的变化竟让我没有第一时间找到老易家。问了一个路人,他说:“你是周老师吧?他们都还在等你吃饭呢!”

  到了老易家门口,那栋老瓦房已经拆了,在老屋基的一个角落里,一口黝黑的大铁锅架在烧得通红的火炉上,旁边围着坐满了人,远远就能闻到“泡汤肉”的香味,我这才知道老易家今天杀年猪。不知谁说了一句周老师来了,火炉旁的人全站起来围过来。老易的妻子嘘寒问暖:“冷了吧?饿了吧?赶紧来吃饭。”暖意满满,就像在等自己女儿回家一样。虽然一直没有见过面,在人群中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个饱经沧桑、身材矮小、叼烟袋的小老头就是老易。他不再像平常电话里那样“碎碎念”,坐在墙角边,一边吧嗒吧嗒地抽着烟,一边满脸笑容地跟我聊天。听着他对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看着瓦窑欣欣向荣的一切,我满身的疲惫烟消云散了。

  最近一次见到老易,是他到晴隆办理慢性病证。当我赶到医保局时,只见他手里拿着两张表,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见我来了,他目光炯炯,眼里透着欣喜。我心里一阵酸楚,对于一个不识字又表达不清楚的农民来说,这实在有点难为他了。我赶紧从他粗糙又皲裂的手中接过表,在工作人员的热心指导下填好,又到门口的打印店排队复印。一切办好后,我邀请他到家里吃饭,他说要搭政府组织搬迁的便车到兴义去,婉言谢绝了。看到他瘦小佝偻的背影渐行渐远,我忽然想起了家里务农的父亲,他们是那么的像,都是广大农村再平常不过的老百姓,生活和岁月压弯了他们的腰,但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国家好政策又点燃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作为一名女儿,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帮扶责任人,我真心期盼老易一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也将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我坚信,到秋天的时候,老易一家的日子也会像瓦窑的枫香树叶一样红红火火!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