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十二
——安顺市西秀区应急值守中心主任,邓钞脱贫攻坚感言
带着对扶贫浓浓的深情,2019年11月,按照组织安排,我很荣幸来到王家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意,帮助困难群众增收致富,驻村的日子里,我走遍了村庄的每个角落。从此,我和村庄里的村民、村庄的山水田园、村庄的花草树木紧紧联系在一起。每当我走在村里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村民幸福的微笑和五彩缤纷的美景总让我依依不舍。
村庄的春天像一幅画,在杭白菊种植坝区,春风轻轻的吹来,万物复苏,杭白菊的嫩苗从睡梦中醒来,破土而出,舒展出幼嫩的绿叶。挺立在路旁的小树的身躯泛出了淡绿色,梢头吐出密密麻麻的芽苞,在湿润的微风中摆动。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的欢唱,仿佛在告诉村民们,春天来了,可以到杭白菊基地务工了。
村庄的夏天犹如一件迷彩衣,杭白菊种植观景台和种植园景色迷人,风光秀丽,树叶绿油油,盛开的菊花上挤满了白色的花瓣,中间是金黄色的花蕊,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非常高贵。无论是驾车还是行走在坝区产业机耕道上,总能闻到菊花淡淡的香味。
疫情防控期间,村里的灯光仿佛夜空星辰,一会儿熙熙攘攘,一会又安宁静谧。在疫情防控值守点,几个年轻人精神抖擞,拿起体温计和记录本,守在出入村小路口,好比特警般严肃登记进出人员,蹲在火炉旁的老人想打盹却久久未能合上双眼,似乎在告诉村里青年人,疫情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颗进取心,勇做意志坚强的斗士,用实际行动做坚定的旗帜,永远插在守护生命的前沿。用生命的琴弦,奏出村庄疫情防控最强音。在村委办公楼,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全体人员集体围坐在火炉旁,讨论着疫情防控有力措施和脱贫攻坚战的有关工作,仿佛都在守护希望中苦苦等待,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爬上村庄最高的小山岗,远远眺望,村里的路就像一张渔网,通村路、通组路纵横交错,深情地诠释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村里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李大爷回忆道:“十年前,整个村庄没有像样的硬化路,外出赶集,只有走到大路口才能坐上三轮车或是摩托车,步行2个小时才能到集市。现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富强了,不仅村里大街小巷的路通了,而且每家都有私家车,条件最差的也现在有一辆电瓶车或是摩托车,几分钟就到集市了”。一次我走访贫困户时,80多岁的潘大妈笑着说:“以前国家不富有,田地里野菜都不够吃了,差点命都没了,现在国家政策太好了,村里读书娃娃不仅有学上,而且在学校还有午餐;老人生病不仅不排队等待,而且还有医保;房子不安全有危房改造,甚至可以搬迁;家中劳动力,生活困难有低保,要是能活100多岁就好了”。
是啊!正如李大爷和潘大妈所言,从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到2019年10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成立,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多次深入深度贫困地区调研,踏着皑皑白雪,和老乡们说了很多“贴心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总书记的话深深的指导和鼓舞着我们基层一线干部,从修“幸福路”圆乡亲们“出行梦”、找“好路子”鼓乡亲们的“钱袋子”到建“暖心房”让乡亲们住“幸福屋”,便是我们来时的初心和使命。
作为新时代年轻党员干部,我们应当坚定信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应当坚定目标,未雨绸缪,为村民就业添上稳定飞翔的翅膀,让村民幸福生活获得最大的保障。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就是村里最美丽的风景,将令我欣慰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