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二百七十八
以心换心心连心
晴隆县民政局 赵华珍
“黎哥,这村庄为啥叫歪山呐,难不成真有座歪脖子的山啊?”
“还真被你说对了,再往前走走你就能看到了。”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晴隆县东观街道老营社区歪山组开展扶贫工作时与驻村工作人员黎斌的一段对话。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歪山的“连心路”把好政策连到了群众的心里。
李发艳是歪山组的村民,也是我包保的贫困户之一。家中有她和3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共4口人。其丈夫已在多年前因病去世,所以她一个人拉扯着3个孩子一起生活至今。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就是这么一个才40来岁,除了歪歪扭扭会写自己的名字外其他一字不识的女人,独自一人靠在外干苦力打零工挣钱养家。
入户走访时和李发艳交谈,问她这么多年,一个人抚养3个孩子真的很不容易,怎么就没有重新找一个人重组家庭,一起分担呢?
她告诉我,自己已有,3个孩子,不想拖累别人,也怕重组家庭后别人对自己的孩子不好,让孩子们受委屈。她还说自己现在还年轻,只要不懒,还能打工挣钱养家。
自从李发艳成为我包保贫困户以来,我将该户的情况向村级指挥所反映,推荐李发艳成为该村保洁员,负责打扫歪山组公共道路卫生,每月800元钱。这样又为这个家庭增加了一笔收入。李发艳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感谢你对我家的帮扶,让我在自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今年年初,我得知县里推广家庭牧场养殖项目,于是我结合该户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帮扶计划:李发艳经常都是在周边打零工,不上班就在家,多出来的时间可以用来发展种植养殖。于是我便向街道脱贫攻坚指挥部为该户申报新增饲养4头小猪,还获得了6000元的养殖补贴。现在这4头小猪也在李发艳精心饲养下已从20余斤的小猪变成了200多斤的肥猪,再过一段时间估计就能出栏,也能为该户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去李发艳家走访时,有时我也会自费购置一些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送给她和她的孩子们。她每次都非常客气地推辞说不用我破费。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与政策宣传,当再次与李发艳交谈时,她说:“要实现脱贫奔小康,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一味等、靠、要是不行的。”
我为她能有这种觉悟感到欣慰。现在她家子女上学都有教育补助,入股的养蜂合作社每年也有分红,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了,李发艳也比之前更加开朗了。
这就是我,一个普通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小故事,也许在大家看来太过平凡,但是于我而言,是鼓励、是肯定、更是历练。(记者 邓伯祥 特约记者 杨 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