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有亲人
——记望谟县麻山镇常驻干部韦定德
10月19日,因患混合痔到兴义市肛肠专科医院住院手术的韦定德,一直心事重重。“这几日,会不会影响乡亲们脱贫的进度?”“这几日,我会不会拖了同志们的后腿?”
有好几次,韦定德想冲出病房回到工作岗位,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时该在战壕里,可定德却还躺在病床上,心如猫抓。今天是术后第十天了,可连坐在床上都困难,医生说急也没用、慢慢好,最起码还要五天……”无奈之下,韦定德鼓足勇气给州政协副主席、望谟县委书记李建勋发了一条短信,报告术后身体情况,并请假。
收到短信的李建勋没有回短信,而是直接用手机打电话:“安心养病,养好伤后继续战斗!”
今年58岁的韦定德,是望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也是县里派到望谟县麻山镇的常驻县级干部。
“麻山有我最亲的人,在这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我却耽搁这么多天!”这几天,韦定德心如刀绞,尽管知道没有人会埋怨和责怪他。
“出行全靠一双腿,填饱肚子靠苞谷。补丁打了一大摞,逢年过节盼吃肉。”麻山腹地老麻山乡,是黔滇桂石漠化深山区,山乱如麻,更是深度贫困县望谟县的“贫中之贫”,当地村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其艰难可想而知。
2016年5月28日,一支由6名望谟副县级干部带队、由100名科局级干部组成的“麻山搬迁动员突击队”赶赴麻山牛场片区和前锋片区,正式吹响了易地扶贫搬迁动员的号角,麻山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从此打响。
韦定德就在其中,担任副队长,负责牛场片区3个村。
韦定德的目标是1个月内完成对牛场、打务、岜丛3个村逐村、逐组、逐寨地毯式动员,争取让3个村1000余户村民全都能理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并签订搬迁协议。
“累是其次,受乡亲们待见还好,如果不让进寨子,一切都白搭。”韦定德回忆,牛场村松塘组有22户人家,全是苗族同胞,他带领的小分队7次进组入户开展工作时,家家关门闭户,不管他们如何客套,乡亲们就是不挨边,“冷眼”相待。
但韦定德没有气馁,更没有放弃,从来不服输的他反而来了劲。
通过打听,韦定德从其他村民组打听后得知:这个组若能找杨胜国做工作可能有希望。
曾在望谟县民政局任局长的韦定德,熟悉还在民政局工作的杨胜国情况:杨胜国是麻山人,曾在麻山工作过,精通布依语和苗语。
一日,韦定德和杨胜国等来到该组几个寨老家。
“我们麻山实在太穷了,现在党中央发出了脱贫攻坚冲锋号,省里、州里对我们麻山特别关心。让我们老麻山乡搬迁,搬到望谟、义龙、兴义都可以,大家想搬哪里就搬哪里。”杨胜国开门见山。
“真有这种好事?其他人我们信不过,只信你!”寨老们说。
“搬出这个穷窝窝,让我们子子孙孙都能够享福,不像过去和现在一样受穷。”
“你说搬了好,那就搬吧!只是搬什么地方,我们还要大家一起商量。”
……
做通了寨老们的工作,又请寨老们把乡亲们都喊回家来。韦定德和其他队员趁热打铁,分别到各家各户动员并先后签订了搬迁协议。
2016年开始接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韦定德坦言,一边是美好生活,一边是故土难离,乡亲们总是难以抉择。“麻山的乡亲们都知道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家的土窝窝,一下子搬离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心里有舍不得也情有可原!”
韦定德说,他们不懈的工作,就是要打开乡亲们的心结。
“动员打务村巴冗组陈小关家搬迁,他妻子杨纳英死活不同意,后面请来已搬到义龙新区的妹妹现身说法,最后二话不说就搬了。”
吃住在村,一次又一次的动员走访,一场又一场的交心谈心,为了麻山乡亲们的幸福生活,这几年,韦定德头上的头发越来越白,也是在这几年,韦定德对麻山的父老乡亲有着独特深厚的感情。
“现在的麻山镇是2015年由原来的麻山乡和纳夜镇合并而成,全镇共13个村77个村民组124个自然寨19696人。”在医院住院的这段时间,韦定德时不时拿出一本笔记本,温习和“备课”,生怕掉队和落伍。
“麻山有我最亲的人!再过几日,我就可以回去和他们团聚,和我的战友们一起战斗,帮助父老乡亲们稳固脱贫,把日子过得更红红火火!”韦定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