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头条 » 正文

白坭镇文化站“双服务”:末梢神经和产业眼光“双唤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23  浏览次数:199365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作者:谭志红白坭文化中心祠堂是岭南文化最为鲜明的符号之一。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至今保留着50多座明清时期的岭南广府系祠堂,堪称三水区祠堂文化“大观园”。暑假期间,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 谭志红 

31608727395_.pic_hd.jpg

白坭文化中心

祠堂是岭南文化最为鲜明的符号之一。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至今保留着50多座明清时期的岭南广府系祠堂,堪称三水区祠堂文化“大观园”。

暑假期间,依托白坭陈氏大宗祠,14个文体协会举办了夏令营活动。

近年来,白坭镇文化站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积极探索“以文化人、以文引人、以文促产”的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新路子,通过推动“祠堂+文化”、农旅融合,为这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镇变身美丽乡村、文创小镇提供支撑。

以前,祠堂只在重大节庆开放。如今,外来务工者在这里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当地村民则受益于产业化发展增加了收入。如今通过“祠堂+文化”的推动,大大地提升了白坭镇的文化氛围,使祠堂成为文化集散阵地,唤醒了公共文化服务末梢神经,为基层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又一个途径,让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日前,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公布的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中,白坭镇文化站名列其中。

“祠堂+文化”

唤醒公共文化服务末梢神经


国庆期间,白坭镇西江十里画廊七彩花田游客络绎不绝。


坐落在西江河畔的白坭镇是佛山市的产业重镇和岭南文化名镇,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梁士诒等诸多名人出生于此。如今的白坭镇是一个外来人口大镇,外来人口是本地人口的两倍多。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文化服务,让他们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是白坭镇文化站站长房国辉的心头事。

白坭镇聚集着5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祠堂,被誉为三水区祠堂文化“大观园”。这是外地人来到当地最好奇、最想要了解的事情之一,但祠堂往往只在重大节庆时才对外开放。如何将数量庞大的祠堂资源用起来?作为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唯一县级试点,三水区决定以白坭镇为试点,探索构建“祠堂+文化”新载体,将祠堂打造为基层善治阵地、文化集散阵地、新时代先进文化传播阵地。

白坭文化中心品牌活动莹莹故事会


白坭镇文化站拿出了“1个多功能活动中心+N个活动组织”的思路,结合各祠堂的人文故事、历史文化背景,深挖白坭进士文化、乡贤文化、龙舟文化、红色故事、孝文传统等乡村文化特色基因,聚力打造“一祠堂一品牌”。同时,依托祠堂建设一系列村史馆、宗祠文化馆、家风家训馆等场室,发挥新时代“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宣介等功能,赋予祠堂新的作用和使命。

建于1511年的陈氏大宗祠矗立在北江大堤之侧,这座四进的建筑镬耳耸立、龙脊蜿蜒盘旋。这是陈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而今,途经陈氏大宗祠,总能听见欢声笑语;走进祠堂,村史馆、宗祠文化馆、家风家训馆等场室收拾得井井有条。陈氏大宗祠管委会主任陈达荣说,陈氏大宗祠活化后,每逢工作之余或节假日,新老白坭人来此读书、下棋、打球、跳舞、唱歌,成为当地具有超高人气的活动中心。

唐丽云是清远连州人,她工作的企业迁址到白坭后,她就随企业来到了白坭镇工作和生活。得知陈氏大宗祠有书画培训班,她给两个孩子都报了名。“今年我的儿子读一年级,女儿读三年级,我觉得这种培训非常好,既配合了我的上班时间,又能让孩子真正学到东西。很多住在我们附近的邻居和同事的孩子都来这里学习,这对我们企业职工来讲,有非常大的帮助。”唐丽云说。

暑假期间,白坭镇文化站连续9年在祠堂里举办夏令营活动。


陈氏大宗祠书画培训班是公益性兴趣班,数年来从未间断,学生中本地人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各占一半。培训班开办初期,学生只有一二十人,随着镇上加大对公益文化活动的支持和投入,培训班的知晓度越来越高,近两年每次开班都有近百人参加,培训班的老师来自区、镇两级的书画协会。

培训之外,陈氏大宗祠每年举办数十场文化活动,每逢重大节庆则举办传统民俗活动;成立了乒乓球协会、曲艺协会、龙舟协会等14个文体协会;卡拉OK室、乒乓球活动室、乡村图书馆、电子阅览设备一应俱全,免费向本地人和外地人开放;宗祠文化馆、家风家训馆、民俗风俗馆、名人馆等场室,集中展示村历史文化,不少白坭外来务工者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以前只在重大节庆开放的祠堂,如今通过“祠堂+文化”的推动,大大地提升了白坭的文化氛围,使祠堂成为文化集散阵地,唤醒了公共文化服务末梢神经,为基层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又一个途径,让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如今,“白坭路径”已在三水区进一步铺开,通过“1+4+N”(1=1个祠堂,4=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所、建成村史馆、开展民俗文化活动、组建文艺队,N=建成图书阅览室、文化室等自选项目)的创建形式,对全区30个“祠堂+文化”示范点进行软硬件的升级改造,不仅使祠堂功能得以活化拓展,还通过开展文化服务进祠堂系列活动等,让文化服务走进家门,不断丰富活跃村居基层群众文体生活。


2020年,白坭镇的非遗美食销售额同比增长500%。白坭镇文化站打造的“西江文创节”为白坭文创小镇引来了70万游客,农文旅融合、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则为当地“打造特色小镇带动乡村振兴的样板”提供了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商家营业额翻了番,周边村民农副产品销售越来越火,收入提高了。

农文旅融合发展

“文创+”产业化为村民添实惠

白坭镇位于西江之畔,土地肥沃,曾经是三水区的粮仓。无腊味,不年味,现在走进白坭镇,不时能闻到腊味飘香,疍家腊鸭扎、禾秆盖珍珠等美食让游客胃口大开。看着寻味而来的食客,非遗传承人彭叶开、李桂英夫妇喜上眉梢。

说起腊鸭扎,从取材来看,“疍家腊鸭扎”用到的鸭下巴、鸭肝、鸭中翅、鸭肠、腊肉组合在很多人看来是食材中不起眼的边角料,但是节俭持家的白坭疍家人把这些材料放在一起,用人工晒制、自然风干等独特的传统技艺“化腐朽为神奇”。彭叶开和李桂英便是疍家后人。

白坭镇富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亲子活动


白坭镇文化站先后成功将“疍家腊鸭扎制作技艺”“禾秆盖珍珠制作技艺”等列入三水区非遗名录,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在2018年举办的首届西江非遗美食文化节上,疍家腊鸭扎销售火爆,3天便销售了6000只。2019年“疍家菜制作技艺”列入佛山市非遗名录后,产品更是供不应求,李桂英在第二届美食节现场向近10万游客展示了疍家腊鸭扎这一传统技艺,可谓一炮而红,创下了1天销售8000多只的纪录,按照12元/只的销售价格,销售额近10万元。今年,白坭镇的非遗美食远销内蒙古、黑龙江、云南等地,销售额同比增长500%,商家及村民的收入都大幅增加。

通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当地群众得到实惠、实现收入增长,是白坭镇文化站服务基层的又一个亮点。白坭镇文化站打造出了西江十里画廊七彩花田、西江河鲜美食街、西江院子、“晒乐营”农旅庄园、中国漆艺文化村等文旅项目,策划推出了休闲半天游、沿江打卡一日游以及亲密接触两日游等乡村游线路。2020年国庆期间,60亩七彩花田吸引了游客前来打卡,带动了周边村民农副产品销售。配套已经逐渐完善的西江河鲜美食街生意火爆,营业额同比翻了两番。

白坭镇西江非遗美食节


2020年8月31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入库名单(第三批),全省34个特色小镇入选,佛山市三水区白坭文创小镇名列其中。白坭文创小镇规划总面积3.57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13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额38.26亿元,聚焦书院文化、疍家文化、祠堂文化、龙舟文化,重点推进“文创+旅游”“文创+农业”“文创+艺术”“文创+服务”四大细分领域产业体系建设。

“打造特色小镇带动乡村振兴的样板”既是白坭文创小镇建设的目标,也是特色。过去3年,白坭文创小镇创建工作交出了一张张漂亮的答卷,其中就有白坭镇文化站成功打造的“西江文创节”品牌。

通过“文化+节庆”模式,“西江文创节”把新年徒步文化节、乡贤文化节、西江非遗美食文化节、HAPPY冬瓜文化节、龙舟音乐节、祠堂音乐节等各类文化活动串珠成链,累计举办了超300场特色品牌文化活动。文创节上,当地特色农产品黑皮冬瓜进行创意设计后,不仅成为游客必尝的美食,还成为艺术品和比赛道具。闲置多年的旧粮仓被开放成公共空间后,成为小镇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依托IP形象公仔,白坭镇文化站组织开发了手信米袋、笔记本、便签纸等文创产品。据统计,“西江文创节”自2017年以来共吸引游客超70万人次。

记者手记

文化站是直接面向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文化服务的基层文化单位。怎样才能办好文化站?文化站应该发挥哪些作用和功能?这是基层文化站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受观念、人手、能力、财力等因素影响,不少文化站只是做到了日常开放,逢年过节时举办一些应景活动,而有的文化站连正常开放都无法保证。这显然不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白坭镇文化站“双服务”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是因为能提高站位,从全局的眼光和发展的角度来谋划基层文化工作。2018年,三水区被列入广东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也是全省唯一县级试点,白坭镇则肩负着打造三水乡村振兴“样板间”的重任。白坭镇文化站将文化工作纳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重大工作部署中,为其提供文化支撑,并从中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动力。

另一方面,白坭镇文化站不断拓宽服务阵地,除了兴建白坭镇文化服务中心,又将古老的祠堂活化成新型文化空间,唤醒了公共文化服务末梢神经,为群众特别是外来务工者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此外,白坭镇文化站在开展“双服务”过程中,还通过申报非遗项目、推广乡村美食、农文旅融合等举措,担负起了产业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任,在扩大本土文化影响力的同时增加群众收入。

白坭镇文化站在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时,以融合发展的思维探索新时代文化站的发展路径、拓宽服务面积,其“以文化人、以文引人、以文促产”的站位、眼光和实际经验值得借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