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弋阳腔新编《芦花絮》剧照
元末明初,南戏西进,沿信江传入弋阳,与弋阳本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弋阳腔。弋阳腔秀美婉转时如莺歌燕舞,激越高亢时似金戈铁马,不拘一格的艺术风格在民间很受追捧。
作为弋阳腔的保护传承单位,江西省弋阳县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的前身是弋阳县弋阳腔剧团。该剧团成立于1958年,2012年根据省文化体制改革要求成立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剧团年轻演员全部转入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在担负起弋阳腔保护、传承重任的同时,进一步走进基层、走到了农民中间。
“这里的农民会看戏,生旦要有身段、唱功,丑要能翻跟斗、动作灵活,大花二花要有功架。没有真功夫,口碑不好,农民不爱搭理你,不会让你去演。”
到一个村最少演“一把戏”
常年在农村以演代练
在上饶市弋阳县东湖邓家村,一场弋阳腔演出前,已经装扮完毕的演员吴瑶丽和张凯峰,与从福建专程赶来看演出的朋友自拍合了影。在弋阳腔演出时,经常会有这样不辞辛苦,大老远赶来的戏迷。
▲ 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的演员在后台做准备
“我们所服务的赣东北农村地区有很悠久的看戏传统,甚至有当地戏迷连续跟着看几个月的戏,有时候还会给剧团送来自己钓的鱼和自家种的菜表达对剧团的喜爱。”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主任杨康说。弋阳是弋阳腔的故乡,农村各种年节民俗活动期间,剧团搭台演戏是“标配”。一般的如庙戏、会戏、谱戏等都有些固定的仪式活动,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相应地编排一些祝福类的短剧讨彩、用作开台随喜,为现场增添热闹喜庆的气氛。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走过场”。“这里的农民会看戏,搞花架子没有用,没有真功夫,口碑不好,农民不爱搭理你,不会让你去演。要想让农民接纳你,生旦要有身段、唱功,丑要能翻跟斗、动作灵活,大花二花要有功架。”杨康说,“周边有着婺剧、黄梅戏、越剧等很多‘竞争对手’,村里也是选好班子演戏。随便叫一个村民认为不好的戏班子,对村里来说是丢脸的事情。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自身功夫的练习,这是最要紧的。只要到农村演出,大家就一定是全身心投入,道具行当一件不缺,生旦净末丑个个到场。”
▲ 2020年11月23日,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在鄱阳县古县渡德八里村演出。
赣东北农村地区演戏有个习惯,剧团到一个村里最少演4天,毕竟演戏搬运大量道具不容易。演出有时6天,多的时候8天,按当地的说法,4天演出叫“一把戏”。长时间在一个村,大家跟农民的接触自然很多。特别是演出一些开谱戏或者新台开台戏的时候,有很多民俗讲究,演员和农民一起参与其中,扮仙人、扮道童,吹吹打打地游走在村坊之间,大家有了一种情感上的默契。
在农村演出多了,跟农民就打成了一片。演出时,有时候是村里安排伙食,有时候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带着师傅去烧饭。比如下午有一场演出,演出结束了,演员要赶紧吃完饭准备晚上的戏,这时就经常能看到台下有些年纪大的村民用饭桶吃饭。他们说,自己家离得远,但晚上还想看戏,来来去去的不方便就自己带饭了。实际上,很多村民的饭桶并没有那么好的保温性,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就安排师傅帮他们把饭热一下,让他们吃上热乎饭。
▲ 2020年10月12日,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在弋阳县湾里乡葛家村演出。
在这样的互动中很容易产生感情,而这种温馨的场面几乎每次演出都会出现。“农民体谅演员在外演出吃苦,演员也珍惜农民请一回戏班子不容易。我们不能有丝毫怠慢。”杨康说。
据统计,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每年组织演职人员下乡演出130天到150天。
在当地特色鲜明的音乐伴奏下,大妈们满怀激情地跳着弋阳腔音乐广场舞,甩袖、云手……“一招一式”都是戏曲动作。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不断融合新元素、应用新手段,屡获奇效。
古腔传“新声”
戏曲与现代元素融合创新
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有不少经典剧目、唱段,但从不固步自封,而是不断融合新元素、应用新手段。
比如送戏下乡演出过程中,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别具一格地编排了弋阳腔音乐广场舞,教给农民朋友。“戏曲+广场舞”最成功的有两例。一是原创的《俏夕阳》广场舞,融入弋阳腔音乐元素、道白及表演动作,在北京举办的“健康中国行——全国广场舞大赛”总决赛上,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二是写弋阳腔的歌曲《好一个高腔》,融入弋阳腔戏曲音乐元素及弋阳腔戏曲动作,改编成广场舞。2019年,《好一个高腔》在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西省广场舞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好一个高腔》把戏曲与广场舞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个节目的广场舞动作有味道、简洁明了,加入了打扇、勾脚、踏步、小五花等戏曲动作,主打的是彰显健康快乐的精神内涵,现在已在上饶地区流行开来。表演过程中,只见在有着鲜明当地特色的音乐伴奏下,大妈们满怀激情,将甩袖、云手等戏曲动作表现得有模有样,舞姿和眉眼间满是幸福感和获得感。
弋阳腔革命现代戏的创排也为服务基层、吸引农民观众提供了支撑。方志敏的故事在赣东北广为流传、妇孺皆知。杨康说:“弋阳县不是财政大县,有限的财政支持要发挥最大的资金效应,这就要求我们紧扣弋阳县是方志敏家乡这个红色文化品牌做文章,推动‘方志敏’‘弋阳腔’两大地方特色文化融合。这些年,我们先后创排完成《清贫》《祭碑出征》《一块蓝绒布》《方志敏》等剧目,很受欢迎。”
▲ 弋阳腔革命历史现代戏《 方志敏》 剧照
“风雪漫天,独对强敌二十万。鏖战分水关,浴血怀玉山!勇闯重围数十里,苦熬七日饥与寒。弹尽粮绝陷绝境,孤军喋血战犹酣。”《方志敏》以弋阳腔来塑造方志敏的英雄形象,故事基调昂扬悲壮、诗意浪漫,艺术家们突破了戏曲舞台时空限制,以帮腔、歌队渲染气氛,生动塑造了“愿为革命生、愿为革命死”的革命者的丰满形象,引发很多观众的共鸣。2019年6月,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中,该剧作为开幕大戏在北京进行了专场演出。
借助话剧、京剧、歌舞剧等艺术形式,方志敏的故事被频频搬上舞台。弋阳腔《方志敏》大胆创新,丰富的弋阳腔曲牌运用是全剧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剧中根据人物及情景特点设计唱腔,灵活运用了大量的传统弋阳腔曲牌,包括《红衲袄》《江儿水》《驻云飞》等近20支古朴苍劲的曲牌,洋溢着弋阳腔隽永的艺术魅力。
“用乡音唱家乡英雄,点赞。”
“湖塘塌塌岭,出了个方志敏。领导共产党闹革命,为了我穷人。这就是我们弋阳民歌啊,感动!”
……
是的,弋阳腔离人们的生活一点儿也不遥远。弋阳腔现已发掘整理的有220多首曲牌,常用的二三十首曲牌在日常演出中很常见。运用弋阳腔常用曲牌套词演唱在一些主题性的演出中常常使用,比如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首场比赛在龟峰举行,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参加主题演出时,就组织人员选择套用曲牌编创《龟峰登山歌》歌词进行演出,类似的还有《电力工人之歌》《蓝天救援之歌》等。这些年,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还编排了十几出戏曲歌舞表演短剧,用来进行党的农村好政策宣介,更多农民在欢声笑语中提高了政策理解力。2020年1月,套用弋阳腔《红衲袄》曲牌,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创作完成了《党旗飘扬万里晴空好河山》戏歌。
▲ 弋阳腔传统剧目《珍珠记》剧照
新戏受欢迎,传统戏怎么演?针对老戏故事拖沓、过场戏多的情况,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适当做一些删减,让故事更紧凑,反响果然很不错。“这些年,我们认真制定大戏带小戏的中长期复排计划,按艺术性、当下性、可演出性及剧目行当、表演、唱腔特色要求,分轻重缓急,阶段性完成了近30部经典剧目的复排。《珍珠记》《张三借靴》《拒诏扑火》《打神告庙》《思凡》《滑油山》《深宵幽会》《孟姜女·送衣哭城》等多次在国内交流及省传统折子戏展演中获奖,成为弋阳腔下乡演出开展基层服务的重要剧目。”杨康介绍。
他山之石
来自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的经验
◆ 把农村戏台当成家,常年在农村以演代练,并在演好“一把戏”的过程中,与农民同吃同住、广交朋友。
◆ 将戏曲融入广场舞,将古曲牌用于新创作,不断融合新元素、应用新手段,满足基层多元文化需要。
记者手记
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表彰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西省弋阳县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榜上有名。
赣东北农村有着延续上百年的看戏传统,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竭尽全力维系着这一传统。如今,弋阳腔的传承及演出队伍逐渐成熟,他们扎根农村沃土,以古老声腔展现新时代农村生活,以真诚敬业赢得农民的认同、点赞。戏台前的高人气和热烈掌声,就是农民朋友和他们的亲近。一代代弋阳腔从业者创新戏曲推广形式、丰富戏曲表演内容,注重传统戏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跳着弋阳腔音乐广场舞的大妈,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的认可。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用接地气的努力,活跃于赣东北广大的农村文化阵地并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