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河南滑县乡村医生卢清印
记者李新民 林娜 通讯员 晓云 王蒙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文化发展:“ 五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两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河南。”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嵩山少林静谧悠远、龙门石窟瑰丽璀璨、中医药文化绽放光彩——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医圣张仲景的故乡。2013年至今,河南连续三年诞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俗说“温度”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沉淀和精神力量的新指标,河南乃大爱之城、文化名城,人才辈出。
几千年励学育人,几世纪英才辈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河南省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滑县、在留固镇,有位花甲老人,51年如一日,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总是身背药箱,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在这乡间小路上,走过50多个春秋,为解除老百姓病痛,夜以继日,不辞劳苦,为乡村医疗事业默默地做着贡献。他--------就是河南省滑县留固镇路安村乡村医生卢清印。
1963年元月一日,当年18岁的卢清印怀揣着自己的人生梦想,如愿当上了一名村保健员,实现了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在他认为,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能解除人肉体上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投入,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干一行,爱一行,卢清印在滑县人民医院、滑县中医院、留固镇医院临床进修各科,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下课积极向经验丰富的医生求教,
在卢清印看来,只有医术上精益求精,才能为患者服务,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更好的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由于卢清印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村卫生员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品,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安心就医。
1965年,在那个生活困难的年代,留固镇庄营村宋某时年2岁,由于长期生活困难导致重度营养不良,经几家大医院治疗无效,家人放弃了治疗。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其父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孩子生命的希望全部寄托到了这位青年小伙卢清印身上,此时的卢清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是何等重大,这是的患儿声音嘶哑,全身清瘦奄奄一息;一边是孩子父母声声呼唤,跪地乞求,卢清印的心都碎了。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救活这个孩子。于是卢清印结合所学医术,采取药物治疗与针灸按摩相结合的办法,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孩子终于转危为安。
1973年冬,留固镇耿庄村耿新国妻子难产去世,耿新国悲痛欲绝,屋漏偏遇连阴雨,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的耿新国,儿子耿连士有得了肺炎,更是雪上加霜,令耿新国难以接受的是,他抱着嗷嗷待哺的儿子,接连跑了几家医院,医生看完病情后都拒绝治疗,耿新国绝望之际,想到了“小神医”卢清印,对于新生儿肺炎,卢清印心里也是没底,他认为,救死扶伤是自己的职责,有义务挽回孩子的生命,想到这里,卢清印毫不犹豫的投入到抢救治疗中,终于奇迹般的治好了孩子的病情,为耿新国从病魔中夺回了儿子的生命。
长期以来,卢清印服从政府对农村卫生防疫的安排,积极开展巡诊宣传工作,及时发放各种传染疾病的宣传资料,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本村及邻村千家万户,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卢清印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对麻疹、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
卢清印虽然不拿国家俸禄,没有端铁饭碗,但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把群众疾苦放在心坎儿上,卢清印在防洪排涝、防控非典、手足口病、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总是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为群众一户户的送上洪涝后防大疫的消毒药品,向群众宣传引用安全卫生水等防病知识。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返乡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2003年麦收前夕,村里返乡打工的较多,且分散,加之天气炎热,他依然穿着隔离衣,顾不上吃饭,对所有返乡人员进行排查完毕时,卢清印在回家的路途中,再也坚持不住了,晕倒在村头,与此同时,他还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儿童的手足口病防疫工作,防控禽流感,做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外出返乡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1966年,留固镇倪村距离卢青印居住的路安村五公里,当年倪村30多岁的妇女宋玉凤患有疟疾,卢清印为了不中断宋玉凤服用国家免费药品,背着药箱,步行五公里,送药上门。回家路上,天气骤变,雷鸣电闪,乌云遮天蔽日,霎时一片漆黑,卢青印在狂风暴雨中艰难行走,不小心滑进河沟,幸亏抓住河边小树,没有掉进水深急流的河里,回到家后,他浑身是泥,满脸是血,母子相见,抱头痛哭,母亲劝他不要再当村医,而卢青印却对母亲说,牺牲自己,是为了更多人家庭的幸福和安康。母亲抝不过倔强的儿子,终于同意了卢青印当一辈子村医的想法。
在卢清印51年行医生涯中,他曾立下了这样的誓言,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认真宣传落实、执行国家卫生政策,履行乡村医生的职责和义务,勇于担当农村最基层的防疫治病工作,尽自己最大力量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寿命,时刻发挥党员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为乡村医疗事业奉献终生。卢青印正是有这种信念始终在支撑着他,才无怨无悔,几十年如一日。随着时代的年轮和社会不断变革,他从保健员,到村级卫生员,再到赤脚医生,他扎根乡村,沉入基层,防疾治病,默默无闻地做着奉献。
1979年,留固镇路安村时年17岁的王西贤,因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其他医院治疗效果不好,导致连续高烧不断,长期昏迷不醒,引发粘连性肠梗阻,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不在医院,不肯医治,患者父亲王建勋无奈之下,把儿子拉回家等死,王建勋抱着一丝希望,找到卢清印,求卢大夫治疗,希望能够延续儿子几天生命,卢青印经过诊断找到病理根源,对症下药,坚持每四小时用一次药,用心呵护,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王西贤奇迹般的康复,医疗费共计花了148元。
1984年,留固镇路安村20岁的吕化抗因在棉田喷施农药,导致有机磷农药中毒,几家医院都拒绝治疗,到卢青印见到吕化抗时,他已经瞳孔放大,口中微微涂着白沫,生命垂危,卢清印二话没说,迅速进行紧急抢救,经过两天两夜的治疗,病人转危为安,而卢大夫两天两夜没合眼,此时此刻,卢清印又拖着不知疲惫的身躯,不辞劳苦,辗转到另一个病人家中。
在路安村,有人对卢青印议论纷纷,说他几次放弃舒适工作不干,偏要当吃苦不挣钱的乡村医生,是个缺心眼儿,有人说的更直白,现在家家户户经商做生意,哪年不挣几万块钱?,老卢天天没明没夜的背着药箱串百家,可谓是“鸡蛋壳里发面——没多大开头",面对乡亲们的冷嘲热讽,卢清印干好乡村医生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坚信,只要自己的付出,能减轻病人的病痛和挽救生命,是值得的,这也是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
1969年春节将至,在滑县人民医院小儿科实习的卢清印准备回家过年,当他走到医院大门口时,看到一对夫妻抱头痛哭,经询问得知其家住老庙乡,由于家庭困难,儿子治病无钱拿药,在不认识的情况下,卢清印为其借款150元,解了夫妻俩燃眉之急。1984年,留固镇杜星落村一妇女带一男孩走亲戚,当他们走到原106国道大王庄桥时,不慎摔倒,小孩头破血流,恰巧在这时,卢青印路过这里,将母子俩送到留固镇卫生院,受伤儿童缝合四针后,他不但垫付了医疗费,又给孩子买了饼干吃,事后,有人说他太傻,就不怕人家讹他?没事找事,卢清印却说,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
1981年麦收期间,卢清印正在为自己收割的六亩小麦打场,因当时全靠牲口打场,卢青印缺少劳力,农活进度比其他农户落后,这时临村耿庄村的耿二顺在打麦场找到卢清印,说他60多岁的母亲患急性肠胃炎,双膝下跪磕头,求卢大夫救救母亲,卢青印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的活,跟随耿二顺到了他家。后来,耿二顺母亲的病治好了,卢青印家六亩小麦由于一场大雨,全部发芽变霉,妻子埋怨他,卢青印劝妻子能够理解原谅他。
长期以来,卢清印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描述病情,用自己精湛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痛苦。他时时急病人之所急,思病人之所痛,总是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程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晚上,下雨还是下雪,患者家属随叫随到,无怨无悔,有时一晚上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逢年过节,只要是有病人,都是随叫随到,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你这么没日没夜的,图的什么呀?,既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卢青印的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和一个医生的道德,
1987年,留固镇五方村,张德正的爱人那时50多岁,因患肝脓肿,省市县各大医院治疗无效,回家安排后事,当张德正听说三公里外的神医“卢青印"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请他为妻子看病,经过精心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卢清印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从张德正家回去的路上突然昏迷,钓箱压在身上后,被路人送到医院抢救,如今,张德正的妻子己70岁高龄,身体硬棒,天天早出晚归,骑自行车说媒?
1969年夏天,东冢头村50多岁残疾军人耿建立,因患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脱水严重,由于三个孩子年龄小,家庭生活困难,妻子无钱给丈夫治病,卢清印得知此事后,主动上门免费治疗,当卢大夫从东冢头村为耿建立输完液返回时,突然下起大雨,泥泞路滑,自行车被摔倒,胳膊和腰部严重扭伤,
2002年麦罢,留固镇耿庄村,耿献印妻子张淑玲60多岁,患高血压,脑供血不足,在医院住院50多天,医治无效导致心率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三衰综合症"。医院下达病危通知,让家属准备后事,耿献印考虑到三伏天,需要准备棺材和送老衣,救球,卢清印治疗,能延续两天生命,卢大夫,卢大夫医治后,12小时后心衰正常,呼吸发生了改变,经过继续治疗,肾功能也发生了改变,48小时拔掉取氧气开始进食,三天见效,5天吃饭,7天开始下床走路,后来张淑玲活了69岁。卢青印当年为了给张淑玲治病,回家路上自行车摔倒,右手中指指骨盘突出,落的右手中指残疾。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51年来,卢清印先后为无数患者看病,其中治疗医院不医治的重症病人40余例,目前有20多名患者依然健在。卢清印,这位名不经传的乡村医生,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神医"。
卢清印的执着追求和多年来的无私奉献,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当地广大群众的啧啧称赞。1965年10月22日,卢青印出席“河南省红色卫生院代表大会",省卫生厅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奖状及医疗物品,同时,卢清印还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如今,卢清印夕阳不减当年红,依然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去谱写自己美好的人生,为实现自己更远的梦想,尽职尽责,永不疲倦,孜孜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