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村名字起得好,
但多年来没能迸发出“火花”,
在四川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
22个村子的综合排名中始终垫底。
直到去年,
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
河通了、水清了、路平了、
灯亮了、游客来了……
从没有一名游客到超10万人次,
火花村焕发出从未有过的生机,
它铆足了劲,
要“火花”四射了……
火花村一隅
桥火了、村子活了,游客多了、收入增加了。“网红桥”和泉水河的走红,让村民尝到了乡村旅游的甜头。这之后,村民开始积极配合村里的各项工作。
从一座“网红桥”说起
2019年7月,一座摇摆桥走红网络,被称为“网红桥”。很多人专程去体验在桥上摇摆的乐趣。
火花村的“网红桥”
这座桥建在火花村的泉水河上。因为这座“网红桥”,火花村一夜之间走进人们的视线。去年6月1日开始开放,6月5日当天,“网红桥”吸引上万人涌入火花村游玩,景象壮观,令人难忘!
很少有人知道,桥下这条自西向东蜿蜒1500多米穿村而过的河流曾被废弃多年。几十年来,河道里尽是淤泥,周边垃圾成堆、杂草丛生。一到夏天,河边蚊蝇成群,严重时半个村子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大家捂着鼻子绕着走,更别说靠近它了。
2018年初,村两委召集河道整治涉及的4队、5队、6队、15队开动员会。河两岸已被130多户村民种上了作物和树木,整治的话必然要清理。起初村民不接受,村干部就一次又一次地给村民召开坝坝会。
“环境治理好了,不比天天守着臭水沟好吗?”
“很多乡村靠旅游火了,我们把旅游搞上去就有人来游玩了,大家可以在林盘里做点小生意,会有钱赚的。”
反复沟通后,村民陆续同意,最终达成一致,通过“村上出资、村民配合、社上协调”的方式进行整治。当时,火花村的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整治河道的资金还没有着落,生产队长们集资23.8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经过了大半年的协调,整治工作终于在2018年10月8日正式启动。经过半年的忙碌,大家把河道清理出来,又从村里的二斗渠把水引来。
火花村村民在泉水河上划竹筏
河通了,水汩汩地流,像快乐的小娃娃在河道里撒着欢儿。
2019年3月8日,村两委启动了二期护岸工程、河岸的配套绿化及摇摆桥建设,5月下旬完工并试运营,选在“六一”儿童节开始开放,没想到这摇摆桥一下就火了。2019年12月到2020年4月,村里又完成了三期绿化工程,建了160个停车位。
桥火了、村子活了,游客多了、收入增加了。现在,“网红桥”附近增加了不少农家乐,村里的文艺宣传队常在河边举办文艺活动。夏天,大人、小孩喜欢来这里踩水、纳凉。村里顺势推出夜游活动,请来了乐队,增加了粑粑舞、卡拉OK等活动,让游客和村民有了更多乐趣。2019年,游客超过10万人次,仅停车费每天就可以收入3000元到5000元。
“从四川成都、重庆、湖北过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周围的很多农户经营餐饮,年增收2万元到5万元不等。还有更可喜的一件事,家离‘网红桥’10米左右的一个40多岁的农户,在桥开放后开了一家烧烤店,还经营划船项目,增收后,经人介绍,喜结良缘,2019年7月热热闹闹办了婚礼。他是我们发展旅游最大的受益者啊!”火花村15队队长郭定兴高兴地说着,难掩自豪之情。“网红桥”和泉水河的走红,让村民尝到了乡村旅游的甜头,观念转变很大。这之后,大家开始积极配合村里的各项工作,愿意参与到全村的发展建设中。
尹琴琴的父母做了30多年的卤菜,经常到成都或都江堰去卖,好手艺让他们在当地小有名气,父母把卤菜技术传给了她。尹琴琴以前在城里卖卤菜,但她看好农村以后的发展,2014年在村里开了家卤菜馆。村里有了“网红桥”之后,她的卤菜馆变成了特色农家院,食客翻倍增长,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对于现在的生活,尹琴琴非常满意:“村里整体环境越来越好,已经跟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了,很多城里人来这里耍,都不想走!有好几次从成都过来的游客问我,用市中心的房子换我的院子,行不行?我说,不行,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生活啊!”
一年多时间,原来的“臭水沟”变身清澈的泉水河,“网红桥”作为意外的惊喜,启动了火花村的乡村旅游。
修灯平路,把乡村旅游的路照得更亮。动员村民一起安装路灯,让每个院落都亮起来;谁先把道路整理好,村里就优先给谁家打水泥路。通过这件事,让村民都来参与,把村民的注意力从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转变到谋发展、村里的公共事务上来,拧成一股绳。
平路亮灯,
把乡村旅游的路照得更亮
2020年4月,战旗村党总支委员易奉阳被任命为火花村党支部书记。
战旗村赫赫有名,是公认的乡村振兴的“样板村”(“文旅中国”客户端11月26日《老乡的喜讯捎给总书记》报道了战旗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2018年2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战旗村考察,称赞“战旗飘飘,名副其实”,要求战旗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当时,正是易奉阳向总书记汇报了战旗村乡村文明的情况。
易奉阳带着战旗村的经验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来到了火花村。
当时村里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漆黑一片。有村民说:“村两委就应该把灯修了,把路铺了……这些是政府该给我做的……”
易奉阳首先就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乡村旅游的路照得更亮。同时,要让大家参与进来,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村民的注意力从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转变到谋发展、村里的公共事务上来。这样大家才能拧成一股绳。
他和各生产队立刻着手,动员村民一起安装路灯,让每个院落都亮起来。“100元不嫌少,1万元不嫌多,一共集资20多万元,生产队贴一部分费用,每盏路灯村里再补贴500元,我们就把这个事儿给干了!”易奉阳说。
3队有1万多元集体资金可以用于安装路灯,可还是碰到一个不配合工作的村民:“安路灯,还不如把钱分了呢!”
3队队长李在斌耐心地做工作:“那么点钱,分给你又能起什么作用呢?用它安了路灯大家都受益。条件好了,吃完饭出去转转,散散步,最起码有光亮,不用再走漆黑的路,对生命安全都是保障……”听了这番话,这位村民也同意签字参与集资了。
火花村在安装太阳能路灯
4月到10月,火花村一共安装了300多盏太阳能路灯,解决了村民晚上的出行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易奉阳决定把村里主路两旁的农房进行风貌提升,对村里的路面、污水处理、厕所、自来水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6月,易奉阳从郫都区争取到一个风貌整治的名额,用来翻修火花村一个移民安置点30多户人家的房屋。这些2006年修建的房子已经比较陈旧了。翻修虽然是好事,但易奉阳也知道工作的难点:“工作不好做,有一些破旧的房屋和鸡棚鸭舍要拆,村民不一定愿意!”
意料之中的事发生了。85岁的康大爷在小区外养了100多只鸡,前不久,他刚花钱请人在马路旁边的田里焊接了3米高、二三十米长、三四米宽的彩钢鸡棚。紧挨着鸡棚的是堆积如山的木柴之类的杂物,占了几十平方米的马路。村里让他把鸡棚和杂物清理了,但老人就是不答应:“我刚养的鸡还没养大呢,也没地方搬,必须得占这个空间!”村干部磨了好几次都无果。
康大爷的儿子是党员,易奉阳就去找他儿子谈。他儿子说:“经过这段时间能看出来你们是个干事的班子,冲这一点我答应你!”可是,他做工作居然也没做通。
易奉阳又过去劝:“你的房子这么漂亮,把这些东西放在这里好看吗?再说你儿子是党员,全村的风貌整治都是党员带头,所有人都在看着,你自己脸上能挂得住吗?”康大爷不说话。
老党员、生产队长文建琼也站出来说:“我去做工作!”
在易奉阳、文建琼反复劝说下,11月中旬的一天,康大爷主动找到易奉阳说:“社区的环境好起来了,我那个地方确实不好看。这样,我自己拆,在我房屋背后做一个小小的鸡棚,把鸡放到那里来养,其他杂物该扔我就扔掉……”
果然,康大爷把鸡棚和杂物全部清理了。村里的风貌整治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火花村属于川西林盘地貌,有大大小小很多院子,原先入院的路都是稀泥路,极不方便。今年,由各家自己做好路基,生产队协调土地问题,把道路拓宽。谁先把道路整理好,村里就优先给谁家打水泥路。截至目前,全村共建成1万余平方米的入院道路。
“看似无形胜有形,看似无声胜有声。通过文化的浸润改变了大家的观念和行为,原来不易办成的事情迎刃而解,扭转了乡间的很多不良风气,带动了乡村治理。”
别把文化看“小”了
来到火花村后,易奉阳一直在思考:自己以前把文化看“小”了。文化并非简单地举办一场粑粑舞会或开展一场文艺活动。文化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内心和思想,融化人心。
现在,火花村每天都会播放《明天会更好》《相亲相爱一家人》等充满爱和温情的歌曲。村里正在开展“一家人一家亲”“文艺人才选拔”等文化活动,还成立了“乡贤治理委员会”,力图把当地原有的乡土文化和文化人才挖掘出来,服务于村民和乡村旅游。火花村还制定了标准,所有房屋都按照川西民居的风格修建,把当地的文化形态保留下来,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把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入道路和景点,使其更具知名度和文化内涵。火花村的文艺宣传队在进一步发展壮大,打算在今年的正月初一搞一场盛大的火花村文化巡游。
火花村的文艺表演
“看似无形胜有形,看似无声胜有声。通过文化的浸润改变了大家的观念和行为,原来不易办成的事迎刃而解,扭转了乡间的很多不良风气,带动了乡村治理。”易奉阳说。
今年,火花村以6000元的价格包了一亩桃树苗,在两公里的振兴路两旁栽种,打造“十里桃林”。一位村民的苗木紧挨着马路,而且还是转弯处,需要把苗木挪走。有人说他家工作不好做,易奉阳找到这位村民,准备做说服工作。
没想到这位村民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你说从哪腾就从哪腾,你们用石灰线画一个区出来,我自己腾,多出来的茶花就送给你们!你们是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做事,发展文化旅游,我支持!”他还一次性捐了200多株茶花给村里,其他村民听说后也捐了茶梅和樱花。
农村攀比心理比较严重,以结婚办酒席为例,李家办两次,隔壁王家就要办三次。易奉阳说:“原来酒席的标准是六七百元一桌,为了刹住这股风,我们召开了全体村民代表大会,大家共同讨论制定了《火花村村规民约二十条》,农村宴席本着‘大事小办,小事不办’的原则,村社干部、党员带头。现在,村民办事的频率降低了,人情等开支少了很多,村民的观念更积极向上了。”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的发展不单是产业发展,不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也要搞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无论从我国乡村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来说,还是从未来乡村治理发展趋势来说,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硬件目标,反映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反映乡村的精神风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硬件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持续能力。
从战旗村来到火花村的易奉阳,深知全面振兴的重要性,并将文化振兴、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全面振兴的突破口。如今,火花村盘活了闲置资产、资源,建成了“网红桥”,引进了西蜀竹林、翠筠潺苑等项目,最近,还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方式吸引到一个企业投资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太极文化综合体项目,一旦建成,将给村集体带来丰厚的回报。接下来,火花村将进一步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挖掘乡土文化和旅游资源潜力,以文化的正能量涵养文明村风,以丰富的农文旅产品和服务吸引游客,巩固现有建设成果,从落后村变成先进村。相信待到明春桃花开放时,会有更多游客走进火花村,感受乡村春色和小康成色,“火树银花”的景象已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