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邛海金鳞沙滩上举行“戏剧发生在任何地方”论坛
四川盆地周围的大小凉山彝区,不仅是“蜀道难”的主要区域,也是四川四大连片贫困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势险峻,分布着大量的高寒山村,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彝族自治州“悬崖村”的报道,心里一直记挂着当地的村民。2018年2月11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考察调研,来到大凉山深处,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
两年多过去,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州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88个贫困县清零。
同期,2020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如火如荼地举行。2020年全球鲜有国际戏剧节能如期开展,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举办尤显珍贵。全世界戏剧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里,热爱戏剧的艺术家和年轻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爱丁堡艺术节亚洲艺术奖主席王永嘉评价:“大凉山或许就是下一个爱丁堡。”
戏剧节让大凉山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了大凉山。戏剧这颗种子正在大凉山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成为完善文旅融合链条的一把钥匙——
▲ 戏剧节期间,火把广场举行魔术表演。
一个戏剧节让大凉山的标签
不再是“贫穷”
2019年,首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成功举办,让凉山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戏剧的独特魅力,也让国内外游人体验到了凉山的纯朴风情。今年,凉山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让戏剧节如约而至。新的文化名片正在吸引当地人买票消费,外地人奔涌而来。不过,不少人还心存疑问——为什么要在大凉山搞戏剧节?为什么贫困山区要搞国际戏剧节?
沐浴着冬日暖阳,在连绵的青山环绕下,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起人之一、戏剧表演艺术家濮存昕等娓娓道来。
“以前印象中的大凉山就是贫穷的大山……”
讲述人:濮存昕(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起人、著名演员)
▲ 古戏台上的主题论坛
为什么要来西昌发起“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这是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我第一次来大凉山是做公益活动。跟很多人一样,我以前印象中的大凉山就是贫穷、大山之类的形象。后来收到剧作家李亭的邀请,她说要在大凉山举办戏剧节,当时我觉得有些意外:为什么要来这里做这样一个事呢?
再到西昌调研时,我立刻就作出了决定。这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对国际戏剧创作者来说非常迷人。阳光、温度、山水、文化……我相信,凡是来这里的人都会喜欢西昌。彝族小朋友们穿上美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用明媚纯真的笑容和嘹亮的歌声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一瞬间我敢说,很多人会被迷倒。
▲ 戏剧盛典上发起人与当地彝族小朋友一起演出
观众看多了大城市的各类艺术节,必然会有“求新”的心理。凉山西昌这个远离国内大城市的“戏剧香格里拉”渐渐有了雏形。开始,我们几个发起人就决定不收一分报酬,每年这个时候都把这段时间留出来,留给大凉山国际戏剧节。
第一届算得上是“开门见喜”。12天的主题活动中,中国、美国、德国、法国、以色列等9个国家35个专业剧团42部作品上演,千余名演职人员为2万余名观众奉上了335场各类戏剧演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收获业界和观众的好评,言说口传,戏剧节正在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的文化品牌。对此我们很珍惜,这是难得的与国际现代艺术交流、融汇的机会,让当地老百姓更明白戏剧是什么,也让西昌看到世界,让观众享受艺术。
受疫情影响,与去年举办的首届戏剧节相比,本届戏剧节遗憾地少了些国外剧目。但大家也意外地发现,来凉山追剧的文艺青年、当地买票来看戏的老百姓多了,买票这个文化消费习惯的形成,能让戏剧节的运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还有人问,为什么贫困地区要搞这个国际戏剧节?
戏剧来到大凉山,或许无法像直播带货、电商助农那样,对地域的经济发展有显性直接作用,但文化的浸润是潜移默化的,一个地区要发展,离不开文化,离不开交流,国际戏剧节就是承载这种交流的良好形式。
为了吸引本地观众,戏剧节费了不少心思。除了话剧,还引进了脱口秀、马戏、魔术等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演出一半在室外,一半在室内。我们在各大露天剧场、老城墙下、沙滩边演出、研讨,外来的年轻人与本地青年在这里进行思想交流与碰撞。也许很多观众还是不知道戏剧是什么,但戏剧节的强大信息量、无处不在的戏剧表演,肯定会对他们有影响,老百姓能看到、听到、感受到,心里想:啊,原来我们西昌能办这么大的一个国际戏剧节,全世界的人都来了,他们会产生发自心底的文化自信和幸福感。戏剧助力脱贫,增长的是软实力和未来的社会效益,脱贫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慢慢培养文化、心理、幸福感上的认知,当有了艺术审美,世界会对我们刮目相看。
▲ 《洋麻将》剧照
今年戏剧节我登台演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外国话剧《洋麻将》,尽管演出过很多次了,但这次走出北京来到西昌,说实话还有点“心理负担”,当地老百姓掏钱买票进来,我一定好好表现,以首演的心态来对待此次演出。
▲ 路演剧目《吴怂打虎》吸引观众驻足
一个艺术节的产业作用最主要不是体现在艺术本身,在于它的辐射影响和联动效应。艺术节期间较大的人流量和各类活动,促使旅游业、服务业、交通业、通讯业、金融业等相关产业兴起,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在凉山文旅人看来,戏剧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更是全域全时段全文旅产业链体系的拉动。
“表面上看是一个节……”
讲述人:刘康(凉山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 云端剧场之索玛花盛开的谷克德
今年的形势下戏剧节还办不办?说实话,中间经历了几次摇摆。最终,国家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良好控制为我们举办戏剧节坚定了信心。反复权衡了多次后,几条具体举措出台:第一,户外为主,室内为辅。大部分剧场是露天的、大自然的,这是我们能在全球疫情之下举办国际戏剧节的天然优势。第二,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第三,国内为主,国际为辅。这几点确定后我们就有信心了,戏剧节得以如期举行。
戏剧节表面上看是一个节,其实只是在西昌这个空间里一个月左右的集中主题活动期,其他时间都是产业活动期。大凉山过去的IP如阳光、美食、天气等,这些旅游元素同质化太强,作为概念表达很难脱颖而出。而有了戏剧节的加持,就出现了对旅游体验的不同认知和吸引。戏剧节期间,两架满满当当的深圳包机“戏游大凉山”旅行团如期抵达,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是文旅融合的极佳诠释。
戏剧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是全域全时段全文旅产业链体系的拉动。从整体布局来看,戏剧节是凉山打开全产业链的一把钥匙。我刚得到一个数据,今年戏剧节票房在去年同期基础上增长了20%。虽然20%对于总体营收而言算不了什么,但这反映了当地的文化消费习惯正在逐渐养成。在去年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发了文创产品,引入了戏剧电影板块,尝试文化消费的新形式。
我常常把戏剧节比作“开关”“钥匙”“催化剂”,它不仅在当下释放了产业价值,对于未来也是意义非凡。我们规划了文、农、旅三大品牌项目,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作用是让品牌价值立起来,解决“我是谁”的问题。阿斯牛牛品牌计划是让大凉山的餐饮、农产品走出去,解决就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问题。熊猫优途定制旅行计划则是把更多的客人请进来,解决引进来的问题。最后,让大凉山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进大凉山。
对于巩固脱贫成果,我想戏剧节的举办首先能带来的就是树立文化自信,其次是营销功能,把影响力转化成吸引力,让这里的标签不再是“贫穷”。希望当有一天走出去介绍“我是凉山人”的时候,人们会想到,哦,那是舞台上走下来的人,而不是贫穷的大山里走出来的人。
戏剧节期间,景区五大云端剧场也同时启动了,引导“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这个文化IP与景区融合,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实现产业带动。不久的未来,你将看到,牛羊成群的高山湿地上,当地青年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自豪地向五湖四海的人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展现他们自信的笑容。我相信,戏剧的风必将唤醒这里自然和人文的种子生长,凉山西昌将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戏剧之城。这是文艺精神的初心传承、文旅融合的价值创造。
▲ 2020西昌国际戏剧论坛现场
受疫情影响,与去年举办的首届戏剧节相比,本届戏剧的国外剧目和外国观众相对较少。不过,戏剧节期间,还是有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亲临现场。他们看见了什么?
“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举办国际戏剧节……”
讲述人:罗伯特(戏剧节外国观众、巴哈马驻华特命全权大使)
▲ 谷剧场举行的《森林交响音乐会》受到观众喜爱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的今年,在世界其他地方鲜有举办国际戏剧节的情况下,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创新和持续举办,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艺术家们的责任心。
我们刚到西昌就已经深深感受到这里热情好客的氛围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在这个节日里,我们深深认同“戏剧就是生命”的理念。这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可以相互学习。我相信戏剧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戏剧可以打破语言和文化的界限。
我跟牙买加驻华特命全权大使丘伟基、苏里南共和国驻华特命全权大使陈佳慧一起去了谷克德,那里有非常美的湿地,我们轻松自在地行走在人工栈道之上,看到人们在邛海里划船,从水里捕捞食材,这让我们感受到当地融入自然、保护生态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这里的群山让我想起了牙买加,那里种植着世界闻名的蓝山咖啡。邛海边的白沙也让我们想起牙买加、苏里南和巴哈马的海滩,这三个国家都以阳光、大海和白沙闻名于世。就像西昌一样,我们的国家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推广自己的地方菜、朗姆酒等等,跟这里能歌善舞的人一样,我们也喜欢在羊皮和牛皮鼓的节拍下跳舞。当地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美景相结合,推动着经济发展。我们都认为,在中国西部做一个国际性的文化戏剧节很有意义,这将成为一个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
算起来,巴哈马和中国建交已23年,彼此之间的关系不断发展,更加深入友好。在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双边关系不断加强,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正在相互关注、相互帮助,并肩克服困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向我国提供了一批批防护性医疗物资,我们深表谢意。
我想,在中国任期结束后,我会把中国当做我的第二故乡。真心希望,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活力和凝聚力将成为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 古戏台前看戏的小哥俩
记者手记
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这里曾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社会变迁,如今,在新时代脱贫攻坚战中,这里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革,这又是一次“一步跨千年”。过去和现在,在大凉山正上演着一幕幕时代巨变的大戏。每一朵飘过的云,每一条流淌的小溪,每一位屋檐下晒太阳的老者,每一个自信的笑容,每一段动听的歌声,都在见证和诉说着这些变化。
“让大凉山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大凉山”,采访过程中,不止一个人这样对记者说。戏剧节被各方赋予了“魔法”般的能量、寄予了很大期望,其正成为一把钥匙,成为启动文旅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的引擎。可以说,文旅产业已经是凉山州的首位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举办国际戏剧节就是一个契机,是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特别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精神的生动实践。
脱贫攻坚要下“绣花”功夫,巩固脱贫成果要靠产业思维。戏剧节结束之后怎么办?彝乡脱贫之后如何跑出致富加速度?“戏剧节更容易创造最短的时间内,给观众一个创造魔法的感觉。”鹿特丹歌剧节艺术总监基·库伦如是说。不过,一个戏剧节要像魔法一样创造出一个产业,带动当地演艺产品、艺术教育、旅游交通、景区运营等文旅全产业链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在戏剧节的品牌形成过程中,充分结合当地特色和文化旅游资源,围绕戏剧节的品牌树立、维护和发展做好完善的顶层设计;需要坚持以戏剧为灵魂,明确戏剧艺术本身在戏剧节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将品牌建设与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动考虑;在“云端”演艺走红的后疫情时代,还可以通过“直播带戏”、全媒体传播提升戏剧节的品牌关注度、美誉度、影响力……将戏剧节打造成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引擎,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文旅人久久为功,需要社会各界协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