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望谟姚锦:扎根乡村助推脱贫振兴
从红星村到述里村,贵州省望谟县公安局大观派出所民警姚锦驻村扶贫担任第一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留下无数脚印,一步一个脚印都印在了各族群众心里。
“红星”闪耀,姚锦让乡亲们富起来。
望谟县大观镇,狗头山和羊蹄山之间的红星村在山间若隐若现。从县城出发,汽车在山里逶迤前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尘土飞扬,摇摇晃晃。这是姚锦担任第一书记的第一个村子,一个有着14个村组、常驻人口227户的苗汉两族聚居大家庭,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他在这里扎根。
初来乍到,姚锦一个人住在老旧的村委会活动室里,没有厕所,没有自来水,用水只能提着桶到邻居殷仕元家拎,一桶一桶的拎回活动室。山里信号不好,手机经常被当钟表用,一遇上下雨,停电两三天,手机就成了摆设……姚锦没闲住,这家走一走,那家串一串,了解村情民情,带动村两委干部一起思考谋划脱贫致富的办法。
坑坑洼洼的土路,晴天满身灰,雨天满身泥。姚锦积极主动协调争取经费支持,买材料、拌水泥、铺路,帮助红星村建成“组组通”、串户路、产业路9.1公里,随后又安装了50盏太阳能路灯,曾经夜幕降临就寂静无声的小山村被灯光点亮,夜间也热闹起来。
找钱、选址、协调土地、调解矛盾,姚锦每天马不停蹄,顺利促成跨越两个乡镇25公里、耗资900余万元的饮水项目落地落实了。电网改造、宽带安装等民生工程的硬件解决了,致富的“软件”亟需解决。
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劳动力严重缺乏,很多土地被迫荒废,时遇扶贫项目建设征用土地,姚锦带着群众到田间地头测量、计算,生怕少给了群众一分一毫,涉及26户38.92亩土地,补偿资金共计138.7101万元,为群众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
姚锦组织群众在1200亩荒山上造林,退耕还林2340亩,让群众获得生态补偿金350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11.82万元。他动员群众养殖生猪,23户参与的153头生猪项目通过验收,获得项目补助金18.36万元,为群众提供16个公益性岗位,建立胡蜂、马蜂养殖试验基地2个,母猪养殖场1个,扶贫产业让群众的年收入从两三千提升到两三万……
哪家婶婶身体不好、哪家叔叔腿脚不便、哪家小孩学习情况不理想……姚锦都是记在本上、做在实处,一件件犹如一个个脚印。
姚锦去到的地方,脱贫都是胜利在望。
路承载着脚印,脚印延伸着路。随着这串脚印,车从山间穿过,一个又一个弯道,从山顶到山脚又到了山腰,深藏在山沟子里的桑郎镇述里村,是姚锦奋战脱贫攻坚的第二个战场。
2019年7月,已有两年多扶贫经验的姚锦信心十足的走进述里村,不曾想满腔热血被浇上了一桶冷水。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述里村党支部书记长期由驻村干部代理,党员老龄化严重,后备力量不足,村干部发展思路空白,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差距,带动能力不强……
姚锦进村两个月,成立脱贫攻坚前沿指挥部,积极发展党员干部,为扶贫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他的战友从3人发展到7人,办事有人,战斗力也更强了。一次次走访,姚锦发现了脱贫的“良方”。
“村里有300亩坝区,是发展产业的一大优势。”姚锦说,但村民只种植水稻、玉米,这些只能满足日常生活的自给自足,要想有点额外收入是很难的。“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群众意愿和专家意见,我带着村里的干部、村民到广西百色引进种植金煌芒。”
现在,309亩的芒果种植基地已经成为述里村支柱产业之一,但芒果基地的建成还不能满足姚锦的“野心”。
述里村的小麦酒稍有名气,为提高种植小麦的土地利用率,姚锦又向县农业局申请1300斤小麦种子,免费发给群众套种到芒果基地,群众积极性高,几天时间就种植60余亩小麦。此外,姚锦又牵头带着村民代表去黔南州罗甸县购买鸡苗,2200只鸡苗被发放到每家每户。
“姚书记从来不玩‘假把式’!”村民蒙锡庆说,他家的墙壁因年久失修开裂了,姚锦帮着修补墙面。
“因为缺钱,我家新建的房子一直没有封顶,务工回来就寄住在叔叔家,姚书记帮我申请了3.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村民韦永业说,姚锦找来施工队为其安装水、电,送去一些家具。“今年春节,我写了一副‘入住洋房全靠政府帮,脱贫致富感谢共产党’的对联贴在了新房的大门上。
扶贫,没有顺风顺水,姚锦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他总说:“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乡村振兴紧接脱贫攻坚的步子,姚锦也在加快步伐,他计划把村子里的房子翻翻新,打造一批民宿,把水果种植发展成生态旅游项目……(邹颖颖 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