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大决战:贵州大扶贫系列报道之一百一十四
扶贫一路有我——记义龙新区扶贫办主任刘凡勇同志
金秋十月,凉风习习。笔者来到在万屯镇下坝村,村民谭朝林指着满山遍野的核桃林,兴奋地说:“以前这片土地送人种都没人要,现在出租种一季辣椒,1亩地不到半年就有300元,还帮我们管好核桃,核桃成熟了自己采摘。今年光是核桃就收入5万多元。这要感谢我们新区扶贫办主任刘凡勇。没有他,我们这条路还是人行小路,核桃成熟了还只能是人背马驮,就不要说今年能收入5万元了”。谭朝林口中的“这条路”,还得从刘凡勇2018年来到万屯镇调查扶贫工作时说起。
在谭朝林的老家万屯镇检槽沟有1000多亩地,因交通不便,群众不想种地,于是在2013年种上了核桃。2017年,这1000多亩核桃挂果了。果子成熟了拿不回家,群众开始发愁了。2018年初,谭朝林打电话向刘凡勇求助。次日,刘凡勇亲自带上业务人员,顶着烈日顺着10多公里山路实地察看。由于路途较远,资金筹集困难,看看满山遍野核桃,再看看满脸发愁的群众,刘凡勇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当地修通产业路。刘凡勇带领技术人员,多次为村民踏勘选线,多方面筹集资金,终于在2019年为群众修了一条产业路,圆了村民的筑路梦。“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刘凡勇的口头禅,也是他20多年工作中一直遵循的准则。
产业兴旺助农富
2017年初,刘凡勇开始负责义龙新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为了全区脱贫攻坚,用心追梦,当好扶贫先锋员和攻坚开路人。三年来,整个义龙新区各镇各村各组,都出现了刘凡勇那消瘦的身影,他深入一线,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围绕“八要素”抓产业,组织新区扶贫办的广大党员干部和脱贫攻坚指挥部的人员谋思路、想做法、出方案。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积极谋划产业。至2020年,全区发展种花卉苗木1300亩、种草21000亩,养牛21420余头、百香果8340亩、中药材3546亩、食用菌大棚30000余个、芭蕉芋6300亩、蔬菜9654亩等八大扶贫产业。如今,义龙新区“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步伐稳健,八大扶贫产业全区遍地开花,为全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刘凡勇拼命争项目、要资金、引商入区,只为能让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刘凡勇利用休息时间研究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认为芭蕉芋特别适合在新区种植。要发展壮大芭蕉芋产业,带动老百姓脱贫,必须得引进企业入驻。得知广西田林有一家荣安芭蕉芋淀粉厂、北海有一家绿邦公司,为了把企业引进来,他下定决心,主动向上级领导请战招商。2018年1月,刘凡勇带着招商队伍来到广西北海绿邦公司和荣安公司,经过2天的洽谈,说动了广西北海绿邦公司和荣安公司分别到新区考察芭蕉芋厂建设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荣安公司被刘凡勇做事的决心打动,最后决定在新区建设一座占地200亩,年加工红薯和芭蕉芋50万吨的芭蕉芋淀粉厂,带动种植红薯和芭蕉芋面积达10万亩。附近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4500元。
使命担当一路向前
在贫困县减贫摘帽工作中,刘凡勇同志结合义龙新区的特殊情况和实际困难,总结出一套指挥部阵地“移动”作战法,充分调动“法制护航”、“村居环境环境整治”,提出“一二三四五”问题歼灭战工作法。
2017年,为抓好雨樟镇“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积极推动义龙新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前移到雨樟镇,靠前指挥,一线作战。
2018年,义龙新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前移到龙广镇,经常吃住在龙广,有时到边远的郎行、甘河等村工作,晚了就在村里面住。
2017年、2018年新区分别配合兴仁、安龙减贫摘帽,以零问题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肆虐神州大地,刘凡勇刚值完正月初一的班,就带领全办党员干部,亲临疫情防控一线。到包保村了解情况、指导建好重点人群监测台账。及时召开单位党组会议研究,筹集资金2万余元为每个点解决炭、矿泉水、肥皂、方便面等物资,制作疫情防控宣传布标12幅和宣传册5000余份,送到村悬挂、宣传;并为各村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一线送去一桶84消毒液。
亲临一线与企业、与贫困户共商复工复产,对扶贫办包保的新天宫、山水鞋业等企业上门走访,送去爱心防疫防控物资,与企业共商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等相关民生工作,帮助企业解决无工人返工的问题,帮助贫困户点对点落实就业1500多人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难题。
扶贫路上多崎岖,刘凡勇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不能耽误。和我们挥挥手,又马不停蹄的投入到工作中。(刘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