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邵柏林:方寸邮票故事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07  浏览次数:241806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作者:罗云川对集邮爱好者来说,1980年发行的中国第一轮猴票可谓“炙手可热”。这枚面值8分的小小邮票如今在市场上身价过万元,创造了中国邮票的升值神话。你知道它的设计者是谁吗?他的名字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 罗云川

对集邮爱好者来说,1980年发行的中国第一轮猴票可谓“炙手可热”。这枚面值8分的小小邮票如今在市场上身价过万元,创造了中国邮票的升值神话。你知道它的设计者是谁吗?

他的名字叫邵柏林。

今年9月27日至10月27日,“人民艺术家邵柏林邮票设计展”在北京理想设计美术馆举办,展出了邵柏林代表性的邮票设计、艺术速写及摄影作品。其间,北京理想设计美术馆馆长、邵柏林的儿子邵新向记者讲述了展出作品背后的故事。


“父亲曾与我约法三章

1.jpg

▲ 邵柏林

邵柏林生于1930年,天津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年分配到当时的邮电部邮政总局邮票处工作。1985年任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总设计师,1992年获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邵柏林已九十高龄。邵新表示,展览是他献给父亲的一份生日礼物,“作为子女,能在自己的美术馆为鲐背之年的父亲举办展览,也是我多年的梦想。父母一直淡泊名利,为了筹备父亲这个展览,我多次做父母的工作,反复和父母商量,父亲才终于应允”。

“‘我这辈子什么也不图,就喜欢邮票和摄影,邮票是你父亲的命。对物质生活,我没有太多奢求。清贫不可畏,心安即是家。记住,这就是你的父亲。’父亲多年前说的话,我一直铭记在心。”邵新回忆道。

“父母上世纪50年代初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父亲从事邮票设计工作直至退休,母亲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工作直至退休。受父母影响,我也从事了设计工作,但邮票设计我没做过,因为父亲曾与我约法三章:不得参与邮票设计,不能集邮,不允许买卖邮票。”邵新说,“埋头设计40年后,虽领略到设计工作的乐趣无穷,也真心觉得艰辛不易,才理解父母当年反对我子承父业的良苦用心。”邵新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研究会会员,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形象景观总设计师,作为设计同行,他对父亲的理解比其他人更深。



1980版猴票:匠心独运的设计

2.jpg
3.jpg

▲ 左图为黄永玉猴票原稿样张,右图为邵柏林绘制的猴票黑白稿。

邵柏林邮票设计展备受关注的展品就是那枚大名鼎鼎的1980版猴票,通过展览,我们不但了解了如何将绘画作品设计成方寸邮票,更有机会借助邮票见识艺术大家的轶闻掌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地回春。1979年元旦,作为邮电部邮票设计师的邵柏林去看望画家黄永玉,请他画一组动物邮票。1月9日,邵柏林如约去取图稿,在看到一只充满灵性、活泼可爱的猴子时,他深信一枚十分精彩的邮票将会诞生。但原画A4纸大小的猴子如何转换成约2厘米高的猴票?看似简单,实则大费周章。

邮票有多种印刷方法,其中雕刻版最受艺术家和集邮者青睐,邵柏林亦钟爱雕刻版。但由于猴子图案由雕刻版线条组成,黑线条下面衬以满底红色,肯定黑里透红,导致印刷后黑的不黑、红的不红。为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多年潜心邮票设计的专业素养,不但精通邮票设计语言,了解如何将画作转换为邮票,而且深谙邮票的印刷工艺,邵柏林力主猴票采用雕刻版套影写版印刷,并特意画了幅黑色影写版画稿衬在雕刻版下面,遮盖雕刻线条下面的红色,不使其透红,此外,还根据需要加强或减弱某些地方来补充雕刻版之不足。邵柏林绘制的黑色影写版,准确还原了原画的造型,由于晕染的绘制手法让毛发呈现渐变、立体的视觉效果,让猴子愈加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雕刻版套印影写版后,邮票果然墨色饱满厚重,猴子绒毛细致亮泽、跃然纸上,令人爱不释手。通过邵柏林匠心独具的邮票设计,中国生肖邮票的“开山之作”一炮而红,1980版猴票成为设计家精准诠释画家作品的经典之作。

邵柏林不让邵新集邮,但猴票例外。“因为我1956年出生,属猴。”此次展览邵新拿出了自己珍藏的一整版1980版猴票,旁边空白处还有黄永玉的签名。而为了筹备此次展览,邵新专门购买了一张1980版猴票,花了1.5万元。

4.jpg

▲ 邵柏林设计的猴票首日封

如果说设计1980版猴票煞费苦心,同样出自邵柏林之手的1980版猴票首日封则被邵柏林称为“天意之作”。猴票发行日期原定在农历庚申年正月初一,即1980年2月16日,那一天亚洲、非洲一个狭长地带发生了几百年不遇的天象奇观——日全食。全世界的70多个国家1000多位科学家对它进行观测,我国一位科学家在云南瑞丽设站跟踪观察。邵柏林据此画了日全食作为猴票首日封图案,“猴观日全食”获得了1980年最佳首日封设计奖。

5.jpg
6.jpg


▲ 左图为黄永玉为邵柏林画的一眼睁一眼闭的猫头鹰。右图为黄永玉为邵柏林画的两眼睁开的猫头鹰。

邵柏林和黄永玉有着深厚的友谊。1973年,黄永玉因为画了一幅一眼睁一眼闭的猫头鹰而招祸,1974年被打成“反革命黑画家”。在那些风声鹤唳的日子里,邵柏林不时去看望黄永玉。1976年平反后,黄永玉重画一眼睁一眼闭的猫头鹰赠予邵柏林。“四人帮”粉碎后,黄永玉又特意为邵柏林画了一幅两眼全睁的猫头鹰,一吐心中块垒。



过去年代的邮票故事

邵柏林一辈子从事邮票设计工作,执着于他的方寸世界,其中故事颇多。

7.jpg

▲ 1956年,邵柏林设计的《天安门》邮票。上图邮票发行不久被收回,下图为重新绘制的邮票。

1956年,邵柏林设计了《首都名胜》邮票,发行后,其中的一张《天安门》邮票被紧急收回,但仍有700多枚流入市面而无法收回。多年以后,这枚《天安门》邮票奇货可居,成为珍稀邮品。

《天安门》邮票,邵柏林想表现天安门东方黎明、彩霞满天、光芒万丈的情景。不料有人反映,邮票里天安门天空阴沉,太阳的光芒看起来像是原子弹爆炸。因此,这枚“放光芒”的邮票在发行时被紧急收回。后来,邵柏林重新设计了《天安门》邮票发行面世。

▲ 1964年,邵柏林设计的《知识青年》邮票。

1964年,邵柏林设计的《知识青年》邮票,采用了传统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形式,强烈的色彩对比、简约的造型处理、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生动描绘了知识青年在农村收割小麦、种树、坚持学习、进行科学实验的画面。

当时,上级要求在邮票中表现阶级斗争。这可是一个难题。邵柏林思来想去,最后在《学习》一图中,画出知识青年手里拿着《人民日报》,正在读报上的“七评”文章《苏共领导人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算是契合了阶级斗争主题。也正因为此套邮票,“文革”期间邵柏林蒙冤被批。

▲ 1968年,《毛主席去安源》邮票发行。

在此次展览中,出现了根据刘春华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设计的同名邮票。虽然邵柏林不是这枚邮票的设计者,但他见证和经历了邮票背后的事件。

1968年8月,《毛主席去安源》邮票正式发行。这枚邮票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集邮者争相购买,集邮公司门口有戴着红袖章的工人纠察队检查,凡购买《毛主席去安源》邮票,不能说“买”,只能说“请”;集邮公司工作人员也不能说“卖”,只能说“宣传毛泽东思想”。另,邮电部发出通知规定:为确保毛主席像在邮票上的尊严和清晰起见,凡贴有《毛主席去安源》邮票的邮件,邮戳一律不得盖在邮票上,而应盖在邮件正面空白处。后来,发现有人钻了不销票的空子,多次重复使用,邮电部军管会经研究后认为邮票仍要盖销,但不能盖在毛主席脸上,而是盖到邮票的左右两角,并于同年11月通知恢复盖销寄发。关于《毛主席去安源》邮票发行有关邮戳盖销规定,称得上世界邮政史上一大奇闻。

这枚邮票发行不久还给邵柏林带来了无妄之灾。1968年某个星期一,邵柏林上班走进办公室,发现同事们窃窃私语,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原来有大量《毛主席去安源》邮票失窃,而失窃那天正值星期六,邵柏林刚好值夜班,人们怀疑邮票失窃与邵柏林有关。公安部发出全市通缉令,并将盗窃嫌疑人基本特征按照邵柏林的身高、体态详细描述,此案列为“反革命盗窃大案”。好在不久破案了,盗窃者是邮票发行局邮票库工人虞东方,邵柏林得以洗清嫌疑。



与故宫结缘

▲ 1980年,邵柏林设计的《齐白石作品选》邮票及小型张。

▲ 1984年,邵柏林设计的《唐·簪花仕女图》邮票及小型张。

▲ 1985年,邵柏林设计的《故宫博物院建院60周年》邮票。

改革开放以来,邵柏林邮票设计佳作频出,不少邮票作品成为经典之作,如《齐白石作品选》《唐·簪花仕女图》《曾侯乙编钟》《当代美术作品选》《故宫博物院建院60周年》等。

从上大学到退休,邵柏林去过故宫近千次,他对故宫有着深厚的感情。1985年,邵柏林设计了《故宫博物院建院60周年》邮票。第一幅为《丹阙凌云》,画面是故宫最南端的午门、金水河、太和门;第二幅为《太和晴旭》,表现的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第三幅为《乾坤交泰》,画的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这三个建筑构成内廷的中心;第四幅为《琼苑春晖》,画面是御花园全景及神武门,表现了皇家园林草木葱茏及神武门的威严气象。

2005年,作为北京理想设计公司的艺术顾问,邵柏林创意故宫博物院院徽设计,得到故宫博物院及文化部领导高度认可,结束了故宫博物院建院80年没有院徽的历史。随后邵新率领公司设计团队相继完成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90周年纪念标志,2020年公司再次设计完成紫禁城建成600年标志设计。邵柏林、邵新父子用设计接力与故宫结缘,实属难得。

13.jpg

▲ 1964年,邵柏林在延安为老红军战士张得魁画的速写。签名是张得魁的笔迹。

14.jpg

▲ 邵柏林摄影作品《张家界》

邵柏林的艺术天赋让他曾有机会去美术院校任教,但因喜欢邮票,毕生从事邮票设计而放弃了专业艺术创作和教学之路。在此次展览中,观众有幸观赏到他于上世纪60年代在延安的部分速写作品,无论是单人肖像还是群像场景,抑或建筑、风景,无不功力深厚,令人称道。此外,邵柏林酷爱摄影,安徽黄山、云南石林、湖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奇山秀水收入镜头,“副业”搞出了名堂,2015年,邵柏林获得了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邵柏林邮票设计展让人们发现艺术是相通的,很显然,邵柏林打通了艺术的“任督二脉”,他的邮票设计、艺术创作、风光摄影作品,无不匠心独具、自成高格。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