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看,这是河南西峡迈向全域旅游的坚定步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07  浏览次数:242018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裴秋菊“各位乘客,白庙村到了,有下车的乘客请准备下车。”近日,乘坐乡村旅游公交专线的小陈下车后,走进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镇前营白庙民俗文化村(简称“白庙村”)。巷口的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 裴秋菊 

“各位乘客,白庙村到了,有下车的乘客请准备下车。”近日,乘坐乡村旅游公交专线的小陈下车后,走进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镇前营白庙民俗文化村(简称“白庙村”)。巷口的农村粮仓、旧粮票、农耕工具、架子车等展品一下唤起他幼时的记忆,浓浓的乡愁萦绕心间。

作为闻名遐迩的休闲度假养生胜地,西峡县是一个能够让人流连的好地方。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探索恐龙园的古老神秘、享受老界岭的清凉惬意,还可以听汩汩作响的山泉、住依山而建的美宅……这个氤氲着青山绿水气息的地方,正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


春风十里 抵不上乡村美景如画


今年中秋和国庆相逢,叠加成长达8天的“超级假期”,这让经历疫情的人们的出游热情高涨。双节期间,西峡共接待游客50.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8亿元,同比基本与去年持平,西峡旅游市场全面进入复工复产复苏阶段。西峡正在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避暑养生为主导,构建多维支撑、全业共融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继鼎表示,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突破口,乡村旅游水平决定全域旅游发展质量。西峡县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开启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休闲旅游为支撑的融合发展模式,加速农旅融合,形成乡村旅游新格局。


“每到节假日、双休日,这里更是人流如织,各种特色小商品供不应求,各种美味小吃人们品尝不够。”西峡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白庙村已成为西峡的一张美丽乡村名片,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让乡村美起来,把游客引进来,把贫困帽子摘下来。作为西峡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白庙村挖掘农耕作坊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从一个脏乱差的小村变成游客如织的美丽乡村。

路子对,红利来。西峡县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提质增效、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游发展,西峡县抓好乡村旅游线路组合。依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按照串点成线、以点带面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线路规划,把具备条件的特色村最大限度纳入旅游线路之中。2016年8月,西峡县开通串联起“黄狮月季园——白庙村——简村猕猴桃小镇”的乡村旅游公交专线,开通以来,年均客运量在20万人次以上。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乡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野趣,把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西峡县围绕“果、药、菌”特色农业,发展山茱萸观光基地22万亩,野生猕猴桃基地4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11万亩,香菇专业村110个、标准化采摘基地173处,大大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

随着旅游与休闲农业的结合,西峡县建成了农游一体观光园5个、二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51个,形成了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鹳河百公里香菇长廊、208国道旅游长廊三大特色农业观光带,辐射带动近3万农民就业增收,年综合效益超过6亿元。

通过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西峡县成功创建中国特色小镇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个,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休闲乡村各1个。

清凉小镇看东坪、乡土老家是中坪、奇异果乡来黄狮、特色民宿瞧鱼库……目前,西峡县已建成乡村旅游专业村21个,带动6个乡镇,年综合效益超过4亿元。

西峡,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精雕细琢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在西峡县的旅游发展布局中,乡村旅游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依托当地生态资源,西峡县在伏牛山老界岭山地避暑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再度升级,着手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引领全域旅游发展。

爬山川、赏美景、看表演、住木屋、品美食……看不够的风景,停不下的脚步。层峦叠嶂的老界岭林海苍莽、云雾缭绕,让人流连忘返。“韵味无穷的旅游资源,令人想不到、看不完、品不够,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此小住数日。”导游王丽说。

老界岭山地避暑旅游度假区(简称“老界岭度假区”)处于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域,这里气候、山林等自然资源优良。度假区及周边区域人文景观丰富,拥有老子文化、重阳文化、屈原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等多元文化,度假产品与地方文化融合发展。“夏季避暑来西峡”已逐渐成为南阳市及周边区域市民新的旅游生活方式。

依托独特的区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老界岭度假区以“山地避暑养生”为核心特色,构建了“春赏茱萸夏避暑,秋观红叶冬滑雪”的四季旅游格局,形成了以避暑养生为特色的东部避暑片区和以高山滑雪(草)为特色的西部运动片区,打造集山地避暑、高山运动、生态观光、民宿体验、森林康养、研学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山地避暑养生旅游度假区。

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过程中,西峡把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发展资本,在旅游转型升级之路上越走越稳。

主题度假产品丰富,实现多维全业融合。目前,度假区已开发出多样化的避暑休闲度假产品。比如,以夏季避暑度假、冬季滑雪健身为主题的产品体系;依托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了中医药康养产品体系;融合地方文化推出了节庆产品体系。丰富的主题度假产品,实现了多维全业融合,其旅游度假产品的精细化、体系化、多样化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

接待设施多元,餐饮品类齐全。据了解,老界岭度假区内主要住宿接待设施多达152家,分不同类型和档次,包含主题特色型、中档住宿型、舒适型、家庭型、环保低碳型等,可提供4087间客房7570个床位。南阳老界岭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对区内的民宿与农家乐进行统一标准化管理,总体形成界岭山庄、界岭农家、界岭农庄、桦树盘农家等系列民宿。此外,度假区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餐饮体系,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随着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的深入,老界岭度假区的品位不断提升:配套服务完善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及儿童的度假需求,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综合服务体系职能完善,形成了“1+2+4”的咨询服务体系;重视智慧化建设,实现4G网络、免费WiFi覆盖、智慧停车场、一键救援服务等服务功能;打造农家宾馆“互联网+透明厨房”公示系统……

度假区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和度假产品品质的提升,使其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接待游客90万人次,综合收入约6.3亿元;2018年接待游客95万人次,综合收入7.6亿元;2019年接待游客98万人次,综合收入约9.8亿元。

依托独特的避暑度假、滑雪运动、山地观光、康体疗养及夜游演艺等度假产品体系,老界岭度假区吸引海内外众多游客,先后获得“中国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佳休闲度假区”“2018中原旅游品牌影响力奖”等荣誉称号,“避暑养生地、南阳老界岭”品牌日益响亮。今年6月,老界岭度假区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脱贫致富 吃“旅游饭”、挣“绿色钱”

西峡以山地避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老界岭度假区的龙头效应,带动区域周边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依托丰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西峡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休闲旅游为支撑,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助推山区县脱贫攻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西峡旅游资源丰富,春可赏花大自然,夏可漂流戏水间,秋看红叶山林中,冬可滑雪桦树盘,可谓一年四季有景,天天月月可游。但在多年前,西峡却是有名的穷山恶水,贫困群众“端着金饭碗讨饭吃”。

“过去太穷了,全家人挤在几间土坯房里,还整天担心儿子娶不到媳妇。若不是发展乡村旅游,俺做梦都想不到自家能开起宾馆,一年能有四五十万元的收入。多亏了旅游开发,为俺们开辟了致富路,儿子也娶到了县城的姑娘。”曾经守着金山银山过苦日子的西峡县太平镇东坪村村民尹青云说。尹青云在镇政府和老界岭旅游度假区的奖补政策下,盖起了农家宾馆,依托老界岭旅游度假区,吃上了“旅游饭”,小日子过得滋润又悠闲。

同样“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还有位于老界岭旅游度假区腹地的唐寺沟村村民秦天运,他的妻子常年疾病缠身,儿子患有癫痫,家庭负担沉重,很多年完全靠政府救济和几分薄田勉强过日子。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秦天运先是办起了养鸡场,解决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接着“靠山吃山”,办起了农家宾馆,第一年就盈利5万余元。由于经营有方,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在西峡县,与尹青云、秦天运有相同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度假区通过发展避暑旅游度假,带动区域周边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旅游富民、旅游兴镇”的生态避暑经济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度假区已建成东坪、桦树盘、鱼库和唐寺沟农家乐等特色民宿群,经营户年收入最高可达七八十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

前营生态古村、鱼库特色民宿村、湾潭农耕文化园……一个个特色村庄吸引了一批批游客。西峡,这个豫西南的山城,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让曾经贫困的山乡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赚到了“绿色钱”。

秉持“共建共享”的原则,西峡县积极探索旅游富民的新路子,大力孕育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农家变旅馆、果园变公园、农民变老板,实现了全域旅游与生态富民互惠共赢新跨越。

西峡县在老界岭、恐龙遗迹园、龙潭沟、宛西工业园等成熟景区,发展以农家宾馆为主的专业村,提高游客接待能力,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在猕猴桃等特色林果基地专业村,以观光农业为主,办赏花节、采摘节,丰富旅游项目;围绕生态移民新村建设,发展以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为主的乡土文化游;积极挖掘西峡饮食文化,发展特色小吃;保护好西峡地方曲艺文化,打造特色演出,逐步拉长当地旅游产业链条,拓宽农民致富道路。

“乡村旅游要有特色产业做支撑,西峡县重点探索了景区带动型、产业支撑型、城郊休闲型、新兴业态型、‘互联网+乡村旅游’型、直接帮扶型6种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引领乡村旅游由传统观光食宿向精品民宿和乡村度假转变,让老百姓在家就业、脱贫致富。”西峡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全业共融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立足全局,方可成于一域;成于一域,方可立身全局。西峡立足“全域”、瞄准“全景”、发展“全员”、培育“全业”,推进“旅游+”模式,形成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中医药健康等多元业态融合,构建“多维支撑、全业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西峡美,惹人醉,不思归”。2019年,西峡县游客接待量963.6万人次,实现综合效益5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6%,旅游产业增加值GDP占比20.46%。近年来,西峡县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构建起了多维支撑、全业整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立足生态优势,西峡县以“全域旅游、全境美丽、全县文明”为目标,不断优化旅游服务品质,提升旅游综合体验价值。在构建全业共融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中,西峡县不断创新,探索全域旅游亮点——

“一季清凉”,引领避暑旅游新经济。坚持以绿为景、依绿兴业的理念,依托老界岭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原生态山水旅游资源,把山地避暑旅游作为发展重点方向,大力发展休闲避暑度假产业,连续3年举办中国(西峡)山地避暑旅游高峰研讨会,全国首家“中国山地避暑旅游观测点”落户西峡。以避暑度假为特色引领,打造避暑系列旅游产品,合力发展避暑经济,构建全域旅游主题特色。

“一味中药”,打造工业旅游新名片。依靠西峡自然生态优势,培育发展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成30万亩山茱萸GAP生产基地,拓宽山乡农民致富路;逐步建立起涵盖工业、农业、商业、医疗、养生和食品六大板块的旅游项目,先后对游客开放仲景文化展厅、中药材博物馆、六味地黄丸生产线、仲景百草园、仲景医圣山等旅游观光点。

“一泓清水”,绘出生态旅游新画卷。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涵养区,筑牢生态本底,致力做好水文章。积极提升旅游业态,丰富旅游消费形态。做好滨湖休闲游,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3A级景区石门湖;做足水上运动游,建成“中原第一漂”——4A级景区鹳河漂流等;做美瀑布穿越游,建成“中原第一瀑布群”——4A级景区龙潭沟;做奇溶洞暗河游,建成北方水上溶洞奇观——3A级景区伏牛地下河,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一灯之光”,点亮夜间旅游新业态。积极探索市场需求,不断引入旅游新业态,延伸旅游时长,大力发展夜游经济。打造寺山国家森林公园—鹳河生态文化园—仲景养生小镇精品城区夜游线路;开发黄狮—白庙—木寨精品乡村夜游线路;丰富老界岭、老君洞、石门湖、花海果香等景区夜游产品。先后举办老界岭灯光艺术节、老君洞篝火音乐节、石门湖秀水湾灯光艺术节、花海果香电子音乐节、猕猴桃小镇灯光艺术节等。

“一抹乡愁”,体验乡村旅游新生活。围绕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不断融入民俗文化新内涵,因地制宜打造木寨猕猴桃小镇、白庙民俗文化村、湾潭农耕文化园、东坪—鱼库民宿村等特色民俗文化景观景点;依托果、药、菌等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发展,积极打造陈河坡花海果香、孙沟李花等田园主题景观,催生一批农业观光、亲子采摘、农事体验的旅游新业态。

以生态山水为主要依托、以避暑旅游为发展主线、以全业融合为重要支撑的西峡,全域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互促共进、良性循环,这个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世外桃源”将展现更多的魅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