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松乳菇 黔菌生态行
首届中国松乳菇节在贵州举行
2020年10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菌物学会菌文化分会、中国菌物学会菌物多样性与系统分类学专业委员会、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省果蔬行业协会食用菌分会、贵阳农产品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品牌建设促进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松乳菇(贵州紫花菌)节暨野生菌与健康高端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开幕。来自云贵川湘等食用菌科研机构和企业百余家以主题为“紫气东来、花好月圆、菌苑共赢”开展了松乳菇、野生菌与健康专题学术研讨、菌产品展销、文化交流,现场还颁发了食用菌企业突出贡献奖,推出优秀食用菌企业。与会代表共同认识到对原产地进行保护,设置松乳菇原产地保育重要性,一致呼吁通过普及松乳菇科学知识及地方立法等措施保护我国珍稀松乳菇野生资源,并提出了《中国松乳菇保护与发展(贵州)倡议书》。
“松乳菇是与林木共生的菌根性食用菌,是稀缺的生物资源。松乳菇不仅是天然的食材,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林下经济中最具有产业化开发前景的类群之一。”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良栋说,此次活动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希望大家共同推进食用菌根菌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通过普及松乳菇科学知识及地方立法等措施保护我国珍稀松乳菇野生资源。
松乳菇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枞树菇,茅草菇,中国西南的云贵川又称“谷熟菌”“谷黄菌”“黄谷熟”“早谷菌”,贵州称“紫花菌”。它生长在松树林,冬瓜树等阔叶林地区,尤以初秋稻谷成熟之时最多,故称谷熟菌,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一般生长期为每年的10至11月秋收时期。
“未来,松乳菇以奶浆为优势,以食为中心,以现代化加工为基础,促进松乳菇产业发展。”中国菌物学会菌文化分会会长韩省华说,松乳菇栽培技术适合中国大部分山区和丘陵地区推广应用,其栽培成本低廉,经济效益显著,特别适于退耕还林地带和农村家庭自留山发展,这既便于农民独户经营,又适合公司集团规模经营,也可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一大新型项目,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完美统一的特点,市场前景广阔。
此次会议召开,为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保护松乳菇资源,加强业界交流,提升中国松乳菇知名度和菌菇文化影响力,推动了食用菌产业链由一产向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产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加强了专业市场和行业流通供应链管理,促进了菌美食文化健康发展,同时还联动贵州、云南、湖南、四川等省份的食用菌文化深度交流。
“食用菌是贵州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规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去年迈入全国第一梯队。”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省食用菌专班副班长何光前介绍,今年前三季度,贵州省食用菌种植规模达35亿棒(万亩),产量111万吨,产值144亿元,总体达到去年全年的生产水平。
何光前表示,下一步,贵州省将继续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做优做强大宗食用菌,做特做精特色珍稀食用菌,因地制宜发展松乳菇在内的野生食用菌,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次论坛的主角——松乳菇,在贵州又名紫花菌,是一种珍贵的大型食用真菌,营养价值很高,深受民众欢迎。”贵州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周少奇介绍,贵州省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非常适合松乳菇的生长,目前,包括松乳菇在内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12个特色产业之一,是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贵州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黔西北乌蒙山区中高海拔,北部、东部大娄山区–武陵山区中海拔,黔东南、黔南苗岭中低海拔,黔西南喀斯特山区中低海拔和黔中山原山地等五大食用菌产业带,品牌培育已初见成效。(王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