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头条河南郑州讯(林娜 袁晨曦):在10月13日《这家民办博物馆的“惠民微众版”展览八天内点击阅读量高达290多万人次火了“国庆”“中秋”双节》刊发后,我们又收到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作者,21卷本《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主编康保成先生对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双节惠民版”《东京梦华——黄河流域汉唐宋元乐舞戏曲文物精品展》的一篇极为中肯的评论文字。现予全文转发如下:
赞“华博”双节微众版《东京梦华》展!
中山大学 康保成
近年来,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因其被誉为“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国家宝藏”的,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记载的,于北宋政和、宣和间在“宝津楼”为徽宗等文武大臣及京城百姓搬演过杂剧的“丁都赛、杨揔惜、薛子小”,以及文献失载的“凹歛儿”等四大京城名角儿铭文砖雕等极为丰富的中国戏曲文物收藏,以及由廖奔先生担纲的七卷本《黄河流域戏曲文物图典》的编撰,而备受中国戏曲文化界的关注。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人民日报》“今日头条”对其“惠民微众版”《东京梦华——黄河流域汉唐宋元乐舞戏曲文物精品展》彩版大纲的六期连载,更是引起了戏曲文化界和广大戏曲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仅仅两天时间的点击阅读量,就超过了150多万人次。从受众规模上来说,这个微众版《东京梦华》展,已经成为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一个“事件”,已经成为中国戏曲文化传播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几天来,通过对《人民日报》“今日头条”六期连载的阅读,我感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展览。
首先,该《东京梦华》展,遵循自西汉“凿空”西域后,在历代中央政府对丝路畅通的有力维护下,中西乐舞文化经过一千多年的交流与互动,“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华戏曲在北宋时期的东京(今开封)辉煌诞生的历史轨迹,将展览划分为“中华戏曲之孕育”“中华戏曲之成熟”“中华戏都之地位”“中华戏都之名角”四个单元,史实准确,脉络清晰。
第二,进入展览的176件(套)戏曲文物和60方展板内容,从时间上看,历两汉,经魏晋,跨隋唐,续宋元,连绵千载;从地域上看,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四川、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地域广泛;从载体上看,陶俑,石刻,砖雕,拓本,丰富多彩;从表现手法上看,有直观文物,有解说文字,有欣赏图片,有视听乐舞;缤纷多彩。
第三,该《东京梦华》把徽宗赵佶等文武大臣及京城百姓在清明节于“宝津楼”观看“丁都赛、杨揔惜、薛子小”等杂剧名角儿演出活动的内容,安排在最后的第四单元予以充分展示,重点突出,匠心独运——在观众在情绪达到高潮时,嘎然而止,回味无穷。
因此,我想说一声:赞——“华博”的《东京梦华》展!
2020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