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头条 » 正文

李金水:鲁艺引领我参军文旅中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06  浏览次数:222530
核心提示:文章来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郭志清 朱萌1938年2月,由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联名发出的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中说:“在这抗战时期中,我们不仅要为了抗日动员与利用一

文章来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郭志清  朱萌

    1938年2月,由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联名发出的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中说:

 

“在这抗战时期中,我们不仅要为了抗日动员与利用一切现有的力量,而且应该去寻求和准备新的力量,这也就是说:我们应注意抗战急需的干部培养问题。”


“艺术——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因之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在目前已是不容稍缓的工作。”


1938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在陕西延安城内凤凰山麓的大礼堂里,隆重举行了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典礼。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抗战文艺干部的高等学府——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正式成立。


▲ 1940年元旦,鲁艺师生们在下北漳村合影。武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1938年7月,八路军鲁艺驻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监漳镇下北漳村,一个农村娃娃每日看着学员们用歌曲、舞蹈等鲜活的形式宣传抗战, 从中看到了希望,萌生了参军的念头……

讲述人:李金水(山西省武乡县八路军老战士)

▲ 李金水在讲述抗战故事  李智兰 摄

我叫李金水,1927年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监漳镇下北漳村一户贫苦人家。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仅有14万人的武乡县,9万多人参加了各类抗日团体,1.46万人参加了八路军,可谓“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我就是其中一名普普通通的八路军老战士。

我的父亲离世早,为了生计,我14岁时母亲便含泪送我去了地主家做工,起早贪黑当起了羊倌。因为年纪太小,身体又瘦弱,所以一年风里来雨里去,钻山沟爬山坡,所赚的工钱除了吃饭所剩无几,给家里也帮不了什么大忙,家里日子照样过得紧巴巴的。一次,一只小羊被天上惊雷吓到坠入山涧,摔断了腿,地主不由分说对我打骂,克扣工钱后将我赶了出去。“穷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带着伤痛,满身狼狈的我不断问自己。

1938年,我11岁,非常喜欢看驻扎在我们村的鲁艺八路军和文艺界精英宣传抗日的歌舞,并从中看到了希望,萌生了长大参军打鬼子的念头。1944年,刚满17岁的我入伍参军,在武乡独立营当了一名战士,后编入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3营1连,并很快上了前线。当年10月解放故县的战斗中,我的左腿被子弹打穿,顿时鲜血直流。我不顾伤痛依旧冲锋在前,直到被连长发现,才被他强行拉下来,为我包扎伤腿。伤好后,我立马申请回到部队,又参加了多场战斗,并于次年3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40年,鲁艺在下北漳村举办的第一届毕业学员美术展览会第一会场合影。  武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段村是武乡境内最大的敌据点,日军在段村外修筑起坚固的防御体系和稠密的射击设施,很难攻下。1945年8月,段村围歼战打响。我所在的部队作为参战部队之一,任务是从四面包围,夺取外围据点。战友们搭起的云梯遭到碉堡密集火力阻拦,“冲啊”的呐喊声不绝于耳。我跟随攻城部队不断向城墙内射击,压制敌方火力点,爆炸声震耳欲聋,步枪声、机枪声响成一片。

▲ 解放段村战斗结束后八路军战士在千佛塔下合影   武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这场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敌人的阵地被我军打成一片火海,火光映红了半个夜空。直到8月27日,在消灭了最后一支日寇小队后,长期盘踞在段村的敌人被全部消灭,段村解放了!当时还有许多老百姓、民兵赶着毛驴、扛着担架、抬着补给的烙饼、穿着青蓝色土布袄一道参加战斗。攻城开始后,方圆30里以内村庄的妇女都冒着炮火往火线送饭。

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1946年下半年,我所在的部队与阎锡山的人马在晋中市昔阳县井上村正面相遇。由于敌我双方力量悬殊,我和战友们与敌方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从最初包抄后路,到后来硬拼手榴弹,那场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最终消灭对方一个营。敌方在战场上留下来的武器,对当时物资有限的我们来说很珍贵。战斗结束后,我和战友们在战场上搜寻武器弹药,用手一件一挖出来。

▲ 抗战时期,武乡县民众将作战物资运送到前线。  武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这场战斗结束后,为缓解当时陕北战场的压力,我跟随部队转战河南,一路南下。1947年5月,我所在的部队与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青年军新三师正面相遇。面对这支强悍敌军,我和战友毫不畏惧,凭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一步步将敌方引入我们的包围圈。那天下着大雨,我们边打边退,一直将敌人引到了河边,最终借着地势将敌军围困其中,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随后,我一路跟随部队挺进大别山,后来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诸多重大战役,后经云南转入四川,参加了西南战役等。战友们打出了解放军的军威,为解放全中国打开了胜利之门。当时在安庆渡江时,我们乘坐的都是小木船,最大的船搭载不超30个人,有的甚至只能容下六七个人,但是每个人心底都充满必胜的信心,那一刻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冲!

▲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于浍河、淝河之间的战斗历史图片。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李金水获颁的淮海战役纪念章

我们这种穷苦人家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很多人一辈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1951年,我被调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速成中学学习半年,让我激动异常。

学习期间,我把自己的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用各种各样的标记去理解学到的知识。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放在我小时候,一个小小放羊娃哪里敢想这事。虽然只学了半年,但是咱一辈子都受益。

如今,我们一家已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每每家人团聚,我都不忘教育后人要忆苦思甜念党恩。4个儿子从小听我讲述,听了多少次也不烦,总是喜欢缠着我问东问西。他们在抗战精神的滋养下成长起来,不断传承着这种精神。我的大儿子和几个小孙子都去当了兵,小儿媳在太行八路军纪念馆里工作,让更多游客了解那段历史。“红色武乡”让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县里举办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时,儿子们都会陪我一起去参加,协助我宣讲当年八路军的英雄事迹,重温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岁月的点点滴滴。

▲ 李金水参加武乡县八路军文化旅游节  武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孙子小时候总是挑食,他的父母都管不了。我就抱着他,给他讲我们随军征战的日子。战士们生活十分不易,一天两顿饭,什么都吃过。高粱、黑豆是好饭,野菜、树皮能充饥,冬天的馍冻得像冰疙瘩,我们就着雪往下咽。几年下来,我得了很严重的胃病,经常疼得吃不好、睡不好。孙子听得很认真,还问我:“爷爷,雪是什么味道呢?”我告诉他,现在的好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他现在不爱吃的东西,是我们曾经做梦都梦不到的好食物,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后来,他开始试着吃自己平日里总丢掉的蔬菜,还说自己也要好好学文化、练本领,像八路军战士一样为祖国贡献力量。

现在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都得益于党和国家给咱们百姓谋幸福。作为一名老八路,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八路军,我要永远跟党走!继续用亲身经历教育好下一代,将革命传统发扬好!

记者手记

李金水是山西武乡目前在世的3位老八路之一。8月24日,记者在李金水家中见到他时,93岁的老人面容清瘦,双眼有神,穿着军装坐在沙发上腰杆挺直。回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他依旧思路清晰,能够准确说出每一个日期、地点。在谈到年少在地主家做工、受人欺凌时的灰暗日子,老人依旧无法释怀。直到提起鲁艺的师生时,他才放缓语气,仔细描绘着师生们每天在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他们唱革命歌曲,在村里张贴抗日标语和抗日漫画的场景。驻扎在村里的共产党文艺工作者教的舞蹈、歌曲是李金水少年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老人说:“当时我就觉得,八路军好!共产党好!我得跟着他们走!”


每位英雄都是一座不朽丰碑,每个老兵都是一部热血历史。17岁参军,18岁入党,先后参加上党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众多战役,历经枪林弹雨,见证共和国建立和发展强大,李金水如自己最初的想法一样,始终坚定信念跟党走。从战场杀敌,到新中国成立后服役于山东青岛海军基地,为海军的建设和发展整整服务了十二个春秋,转业后服务于武乡县机床电器厂贸易公司等单位,退休后积极参加红色文化宣讲,李金水始终不忘党恩,尽心尽力为祖国繁荣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不但重视领导军事抗战,同样重视领导文化抗战、凝聚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到火热的抗日斗争中去、到群众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抗战文化、教育和宣传手段,去唤醒、鼓舞、激励全国民众一致抗日,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正如李金水所说,他参军正是受到了这种精神的感召,不少经典抗战歌曲到现在他还能哼唱出来。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这些留存下来的抗战故事以及抗战精神仍然熠熠生辉,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精神中,历久弥新,成为新时代中华儿女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