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头条 » 正文

抗战“老兵”故事 | 胡青:美术组同样是战斗的小分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06  浏览次数:232490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程佳 致敬老兵75年前的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 程佳

致敬老兵

75年前的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领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弘扬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坚持正确的抗战方针,感召和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投身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有生力量。据有关部门统计,文化和旅游部系统目前健在的抗战时期老干部共80多位,年龄最长者是106岁的国家图书馆原研究员吴瀚,年龄最小者是87岁的文化部原艺术局党委书记陈力。他们是文化和旅游部系统的宝贵财富。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让我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一起聆听他们的抗战经历和故事——


讲述人:胡青


女,1942年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宣传队第七队”,1949进入华南文工团,1953进入中国歌剧舞剧院工作至退休。(图中右一为胡青)

“抗宣一队”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宣传队第一队”,19387月在武昌昙华林成立,1941年改名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宣传队第七队”(以下简称“七队”),下设文学、歌咏、美术、戏剧4个组。

我们七队的美术小组由一批爱好美术的青年组成,刘建庵是我们的老大哥。我1942年参队,是由基督教青年会军人服务部第四游行工作队(儿童队)转到队里来的,当时我才十五六岁,入队后才开始接触美术。这批朴素的青少年以爱国主义革命热情,在抗战中做出了相当出色的成绩,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抗战中,七队美术组是一个战斗的小分队。美术组不单是在残垣断壁上挥写大标语、画大壁画的能手,也是在街头画廊宣传抗日救国、争取民族独立的美术尖兵。在戏剧宣传方面,我们还是一群实干、苦干、创造性强的舞台美术战士。我们担任了大型歌剧《军民进行曲》《农村曲》、多幕话剧《家》等剧目的各种舞台工作,还在剧目里扮演角色。我在话剧《家》中饰演四妹淑贞,在歌剧《农村曲》中饰演孤儿。当时我身材瘦小、童音单薄,但演出充满激情,常常引起观众的同情。

▲图中最下面一排的女孩是胡青。

当时的形势要求我们勤学苦练,一专多能,学会少花钱多办事。歌剧《农村曲》狗娃子家的草棚是装置组的同志用稻草编、用黄泥浆刷成的。大树是临时砍的树枝,台阶是箱子搭的,上面铺上涂过黄泥浆的旧景布,屋后用几张长板凳歪歪斜斜搭起来,再用旧幕布或旧麻袋披上,便成了峰峦起伏的大山。

1943年以后,队里开始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方法,表演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布景的要求也高了,但经费并没增加。记得在曲江制作话剧《法西斯细菌》的布景时,要表现香港大酒家的高级客厅,不能再用黄泥和红土了,我们就用石灰水加品绿染料,刷出苹果绿的富贵典雅的大客厅。当时,七队的专业灯光设计只有孙天秩一人,我们的器材又极差,只有几个十分陈旧的单镜头聚光灯和几个黑头聚光灯泡。我们像对待宝贝一样,使用后用破棉絮缠了又缠,生怕震坏了。变压器是不可能有的,买不起,流动时也带不动。为了增强灯光气氛变化,我们使用粗毛竹筒通过盐水导电的距离控制光的明暗度,加上手拉提线的换色片,可以随着戏剧情节的变化,创造合适的舞台气氛。这在战火弥漫的艰苦岁月已足够引人入胜了。

为演出做宣传也是我们美术组的任务。我们千方百计要让老百姓知道我们七队来演新戏的消息。记得1943年,话剧《家》首次公演,我们钉制了几十个小木框,两面糊上红纸,用白纸剪贴几十个家字,写上演出地点、时间。深夜,我们顺着街道把做好的小木框广告钉在一根根电线杆上,像节日的彩旗,一溜红色,很引人注目,也很有特色。在引向剧场的街口,再安装一个100厘米乘150厘米的大型五彩灯光《家》的布景模型,非常吸引群众。

七队美术组的同志对舞台六行——布景、灯光、道具、服装、效果、化妆,基本上都能拿得起来,锯木头、钉景片、拉电线、接灯头、裁衣服,哪里需要哪里去。我的爱人齐牧冬常常被邀请担任专人的性格化装师,如日伪汉奸、流浪的孤儿等。

七队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但因为人少,分工是职责上的分工,不管演员、舞台工作,甚至前台事务,谁不在台上演戏都得参加。总之,分配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一定做好。 

1942年至1945年,七队在湘、桂、粤地区流动宣传。每到一地,我们在街头、车站及演出场地举行流动画展。我们拿出事先用布画好的宣传画幅,有单张的,也有连环画,把画幅用绳子连结起来,悬挂在电线杆和树干上,有时挂在剧场内展览,同时开展口头宣传。展览作品早期以临摹别人在报刊上发表的抗日作品为主,后期展览的画幅中才逐渐增加了我们自己的创作。

胡青(右一)和她的爱人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断认识到美术宣传的重要性,认识到如果不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术,就搞不好美术宣传,因此我们抓紧一切时间、机会学习绘画技巧。我们趁经常流动演出的机会,向搞美术的前辈和同行学习请教,参观他们的作品展览。在郴州、坪石、桂林,我们多次参观符罗飞等画家的画展。在桂林时,请桂林美专老师给我们作石膏素描示范。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工作是非常紧张的,只能依靠零碎时间的积累,不断地虚心请教学习。1945年冬在梅县,我们第一次举行了“抗日胜利画展”,展览中的作品全部是我们自己创作的,包括速写、素描、水彩习作、政治漫画和连环宣传画。这次画展得到了群众和同志们的肯定,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