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脱贫大决战:贵州大扶贫系列报道之七十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4  浏览次数:215830
核心提示:      贵州黄平县:90后夫妻蜜月里“铁定”养牛  三年后上演“五子登科”神话  “哞哞哞”穿过绿油油的菜田,绕过山路十八湾,远远地我们就听到了一阵阵悠长的牛叫声。8月12日,记者来到黄平县才艳生态养殖

  

  

  贵州黄平县:90后夫妻蜜月里“铁定”养牛


  三年后上演“五子登科”神话


  “哞哞哞”穿过绿油油的菜田,绕过山路十八湾,远远地我们就听到了一阵阵悠长的牛叫声。8月12日,记者来到黄平县才艳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家里来了客人,在棚里的牛牛们都充满好奇心地向外探看,记者看到,牛棚里有白粽相交的花斑牛,也有全身黝黑的大黑牛、还有隐隐闪着光泽的纯色棕牛。据悉,这个养殖合作社一共有66头在养牛,包含西门塔尔、安格斯、夏洛莱、利木赞四个品种,整个养牛面积有2300平米,每年可盈利20万余元。



  黄平县才艳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王凤松和周忠敏夫妻俩共同创办。说起这个合作社,在白水村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创办这个合作社的夫妻俩都很年轻漂亮,而且这生意也是做得风生水起。靠着发展养牛业,王凤松挣到票子、娶了妻子、建好房子、买得车子、找到路子,真可谓是“五子登科”。现在她全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

  出生于1990年的王凤松和出生于1992年的周忠敏在2017年就喜结连理,还在蜜月中,小两口就铁定要依托家乡的好山好水发展养牛业,于是,就下决心创办了这个合作社。

  “以前在外务工,总是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那时候总觉得有些心神不定,还是回家找一份合适的事业会比较安稳,于是就有了回乡创业的念头。”王凤松回忆起刚创立养牛场时的内心想法,藏在心中许久的话语突然被唤醒了。



  王凤松告诉记者,起初创业的时候,家里很穷,还欠了别人很多账款,根本没什么人看好他的创业,只有妻子一直在鼓励自己,做自己最坚强的后盾。这也是他能把创业坚持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那时候周忠敏放弃了自己正从事的餐饮行业,毅然跟随自己的爱人开启这段创业之路。“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我只是想要支持他的想法和梦想,和他一起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奋斗。”周忠敏一番朴实的话语中饱含对爱人的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时候,没资金创业,我们俩都很发愁。”回忆起艰难的过去,王凤松的眼神显得有些暗淡,“幸好有国家为我们提供的信用社特惠贷5万元,这虽然不够我们起步创业,但是却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正是有了这五万我们才能有信心把这个养牛场建起来。”王凤松满怀感激地向记者讲述那时国家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脸上又重新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不仅如此,妻子周忠敏还告诉我们,当年他们种植牛吃的粮草的时候,国家也给了他们一些种草补贴,这让他们在牛的饮食方面省下一笔钱,能将更多的钱用于牛的护理的环境的改善里面,这些牛才能长得更好更健康。



  王凤松表示,如果没有国家的大力扶持,他这个养牛场就不可能办起来,更别提能像现在这么生意红火了,“很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贫困户创业者的大力支持,这是我们创业自信的来源,在这条创业路上,党和政府就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王凤松颇为感激地说道,眼睛里充满了幸福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赋予每一个人的新要求,王凤松夫妇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为新时代的创新力量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只是一户普通的贫困户,但却代表了千千万万草根,成为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杨正洪 潘菲菲)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