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 罗群
// 核心提示:
1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剧场和影院的复工复业进入了紧锣密鼓的新阶段,势头看好;
2 剧场和影院复工复业仍然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剧场演出对观众观演习惯是否恢复没有把握、线上演出难以补偿损失等;对影院来说,在同样面临成本压力的同时,还面临头部影片迟迟不定档等细节问题;
3 全国剧场以及上海、成都等地影院的上座率放开到50%,释放积极信号,对剧场和影院的复工复业来说,如何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更有针对性、更精准、更灵活地依靠多方形成的合力来探索,推动文化演出市场复苏发展,是下一个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印发《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第三版),将剧场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限制上调至50%,随后“演出场所观众不得超过座位数50%”话题冲上新浪微博热搜;影院方面,自8月10日起,“成都各影院上座率限制放宽至50%”话题也多次冲上微博热搜,有报道显示,成都、上海的电影院从8月14日起,上座率将提高到50%,关于中场休息的限制也有所放宽。
对于演出场所上座率放宽到50%的消息,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陈睿对记者表示:“这个消息已经在我的朋友圈刷屏了,对我们剧场人来讲,真的是‘喜大普奔’,让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希望。”
这一信号昭示着当下剧场、影院复工复业进入了紧锣密鼓的新阶段,正在逐渐走出疫情阴霾,但对剧场、影院来说,复工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剧场:50%是重大利好
与倾向于全国统一步调的电影院不同,对于服务于某一地区观众的剧场来说,只要该地区条件允许,就可以复工。因而,当疫情趋于平稳、防控逐渐走向常态化,剧场比影院先踏上了复工之路。
▲ 6月25日,已经有剧场复工,广州大剧院上演歌剧《马可·波罗》。
但从各大剧院官方平台和第三方售票平台数据来看,目前剧场演出的数量、频率、热度远不及影院。这意味着仍有许多演出场所选择不复工或者小规模复工。北京某小剧场经理王女士坦言,戏剧比电影更小众,线下演出停摆这么久以后,观众的观演习惯被打破了。目前观众进剧场的意愿还不太好把握,暂时没有复工排戏的计划。
同样没有复工计划的北京繁星戏剧村则有着成本方面的考量。相关负责人称,戏剧不同于电影,电影拿到密钥就可以全国各地同步放映,戏剧演出则需要台前幕后各工种全部到现场,单场演出的成本很高。对小剧场来说,平均上座五成才能够保本,七成以上才有赚头。“上座率放开到50%,我们虽有压力,但也有了信心,8月打算进行一些演出前期的宣传筹备,陆续复工复排,希望9月能够开始演出。”该负责人说。
大剧场同样有一笔账要算。陈睿介绍,对大剧场演出来说,55%到60%的上座率是保本区间,如果是名家名团的演出,上座率要更高才有可能赚钱。以往,广州大剧院演出的上座率能轻松达到70%以上,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几乎能卖满。但疫情期间,安全肯定要排在第一位,剧院积极按照规定控制演出频次和上座率。
的确,戏剧演出涉及舞美设施的运输安装、人员的安排协调等,成本比电影数字硬盘、密钥的寄送、分发高得多。陈睿表示,受疫情影响,部分演出的成本比平常还要高。“有的作品原计划全国巡演,交通运输等费用就会由不同地区的剧院分摊,但疫情导致一些巡演变成了广州大剧院单站演出,成本自然就提高了。”陈睿说,“受疫情影响,赞助商的日子也不宽裕,这期间给演出拉冠名、赞助也比较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剧场上座率限制上调到50%,对于剧场经营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上座率50%,剧场的经营压力就减轻了许多,文化演出市场的恢复,真的是未来可期了。”陈睿说,广州大剧院正根据新规,对剧场座位等进行调整,为演出做好准备。
从因疫情叫停线下演出后,就有不少剧院把目光投向线上演出,同时开展艺术普及与付费观看。然而,线上演出的收益还无法与线下演出相比。至少在现阶段,剧院剧场对线下演出的依赖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剧场经营者面对新规有“喜大普奔”之感。
影院:头部影片观望,压力动力并存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自7月20日全国疫情低风险地区电影院复工以来,复工影院数逐日增加,截至8月11日,共有8060家影院复工,复工率达71.03%。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说,电影与观众暌违了半年之久,影院复工初期,票房收益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唤起观众的观影热情,重新建立观众对影院、对电影的信心。然而,不少影院眼下也面临实实在在的经营压力,内心十分纠结。
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今年5月发布的《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影院平均运营成本为117.9万元,而平均收入仅为18万元,收支悬殊、入不敷出,一旦复工运营成本还要增加。不售卖食品饮料,影院收入就少了一大块。复映影片,片方不参与分账,即便有免税、免专资等政策优惠,影院此时开张仍难免“赔本赚吆喝”。北京一小型影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影院一直没有复工,因为“开不起”。
对于已经复工的影院,观众的观影热情如何,也是一个问题。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影院上座率普遍较高,甚至出现“满座”的情况,但是就全国总体情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8月12日,全国影院场均观众仅为2人次。相隔不远的8月8日、9日为周末,场均观众也仅为8人次。
“报复性观影现象”至今没有出现。专家分析,主要的原因是新片吸引力不足,缺少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头部新片上映。对此,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影协原秘书长饶曙光所说,没有头部影片的带动,大规模观影就很难出现。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目前,观众呼声很高的影片有《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夺冠》。7月中旬,《唐人街探案3》定档8月14日的消息传出,很快,该片导演、编剧陈思诚就在个人微博辟谣:“假的。”近日,记者询问负责该片宣传的“黑马营销”相关负责人,她表示至今没有接到《唐人街探案3》定档的通知,还要再等等。
不过,成都、上海的影院上座率放宽到50%,片长超过2小时的影片也不再需要中场休息,这些新规还是为电影行业、市场释放出积极的信号。记者发现,在“淘票票”等电影购票软件上,上海、成都的影院8月14日以后的购票页面,已经在按照50%上座率售票了。这不仅让影院管理者感到兴奋,热爱电影的观众也为电影市场的逐步复苏开心不已,有网友表示:“太好啦,一点点放宽到全国,大家还是要做好防护,影院消杀工作一定要到位。”还有的网友已经“点名”自己期待的影片了,在网上“喊话”迪士尼:“《花木兰》搞快点!”
演出场所复工进入新阶段,经营者虽然仍面临一些压力,但限制的逐渐放宽给行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和坚定的信心。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更有针对性、更精准、更灵活地推动文化复苏发展,需要依靠多方形成的合力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