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头条 » 正文

三河镇文旅人:千年古镇不哭,搭把手扛过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02  浏览次数:198094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作者:周洋 “哐哐哐哐……”急促的铜锣声突然响起。紧接着,镇上的12个大喇叭开始播放紧急撤离通知:“汛情严重,我县已启动一级响应!”“请各社区立即组织居民群众有序撤离!”7月19日凌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 周洋

“哐哐哐哐……”急促的铜锣声突然响起。紧接着,镇上的12个大喇叭开始播放紧急撤离通知:

“汛情严重,我县已启动一级响应!”

“请各社区立即组织居民群众有序撤离!”

7月19日凌晨3时许,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这个巢湖畔的千年古镇在暴雨夜突然面临威胁,三河镇文旅工作者马上投入到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



身后就是古镇,守堤就是守家

讲述人:方耿忠  (三河镇宣传办主任、文化站站长)


7月19日凌晨2点半,我接到三河镇防汛指挥部的电话,通知安排所有应急广播全部开通,于当日凌晨3点,准时对外发布撤离公告。当时,我正在巢湖大堤上巡查险情,接到通知后,我即刻联系了广播室值守的同志。大堤上负责值守的工作人员,也全部进入一级响应状态,全力以赴,严密巡查堤坝情况。

通知撤离的那天,雨下得特别大。晚上8点钟时,三河镇周边水域水位已达到峰值 14.67 米,超保证水位 1.29 米,也超过三河镇 1991 年和 2016 年洪水的峰值。看着不断上涨的水位,我们都特别担心会不会出现1991年洪水溃堤的情况。那年因丰乐河决堤,三河镇全镇在23分钟内被洪水吞没,繁华的古镇一片汪洋,所有工厂、商店无一幸免。提起那年的洪水,三河镇的很多居民还记忆犹新。

所以,守堤就是守家,更是守住这一有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守住这里每一处的文物古建。堤坝不远处就是三河古镇,古镇有2500多年的历史,10街26巷,明清建筑180余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国家5A级景区。

▲ 三河古镇景观


之所以叫三河古镇,就是因为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贯穿其间,三面环水。一到雨季,河流水位就开始上涨,特殊的地理环境为每年的防汛工作带来较大压力。这些年来,每到强降雨之前,我们党委政府都把防汛物资、应急队伍等相关方面提前准备好。地势低洼、池塘较多的圩区,也会提前将沟渠池塘的存水排掉,这样降雨的时候,其库存量就会大一些,从而防止大面积内涝出现。

▲ 三河古镇美不胜收


由于水位持续上涨,为保障镇区群众的生命安全,7月17日,三河镇党委政府就组织工作人员,全面进入防洪工作状态,24小时昼夜值守。按照部署,我负责的是巢湖大堤部分段的险情排查。参与巡查大堤的人中,有镇政府工作人员,也有村干部和村里组织的抢险队、巡逻队。在大堤上执行巡查任务时,所有在堤人员按照事先定好的责任段分为四组,每组5至6人,对负责的区域进行险情排查,看有没有地方出现渗漏,若发现险情,就及时向上汇报处理。这样成组的巡查每次间隔1小时。

雨衣、胶鞋、手电筒、铁锹等是我们每天执行任务时身上的必备品。整个巡查的过程比较慢,大家带着装备,在背水的土坡上并排行走,弯下腰向前慢慢搜寻。打个比方,就像士兵排雷一样。因为坡面上还有草丛,不注意排查的话就很难排查到渗水点在哪儿。所以碰到聚集性的草丛,我们就用铁锹划开,看看情况。在下雨天搜寻,还要格外注意背水坡上的水流情况,如果是浑浊的,就说明大堤存在渗透的可能,需要进一步重点排查。一趟800米细致的巡查下来,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

▲ 工作人员构筑拦水坝阻挡河水漫坡


像这样的搜寻,我们每天进行很多次。堤坝上气温高、湿度大,不一会儿就已汗流浃背。一趟走下来,衣服外侧是雨水、内侧是汗水,里外全都湿漉漉的,脚上的胶鞋越走越重。但每当我驻足在河堤上,看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心里总会想起旖旎的古镇风光和可爱的人们。

守堤就是守家。我想,一定要守住大堤,直到洪水退去的那一天。


有人紧急缝了七八针后,马上返回岗位

讲述人:陈心楠 (三河镇旅游办副主任)

接到撤离通知后,我们很快就进行了人员的集合。7月19日凌晨3点,参与撤离的工作人员都在镇政府集合到位,按照之前制定的应急预案,开始对三河古镇的群众进行有序撤离。

事发紧急,而且是在凌晨,很多群众在睡梦中被叫醒。突然的撤离行动难免会引起大家的恐慌,为了安抚镇区群众的情绪,让他们能够尽快配合到达安全地带,我们除了用喇叭在街道巡回播报,也挨家挨户敲门劝导。

▲ 工作人员引导三河古镇老人搭乘撤离车辆


▲ 交通管理人员协助老人搬运撤离行李


一些年纪大的居民并不愿意离开。

“我在这里住几十年了,放不下啊,你们别劝了,我不走!”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执意不走。

老人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在这里万一发生危险怎么办?我们几位工作人员商量后决定,做通老人的工作,尽快撤离危险地带。鉴于这种特殊情况,我们转变了疏导策略,和老太太谈心。我们了解到,老人的儿女身在外地,她放心不下家里的东西,想等到儿女回来后把东西搬出去才离开。同时,她在镇里没有亲友,家万一保不住,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我们针对老人关心的问题一一回复。

“老太太,您不用担心,转移后有集中的安置点,吃住都是有保障的。”

“我们会联系您的儿女,让他们放心。家里的贵重物品,工作人员会帮助转移。”

耐心劝解后,老太太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理解了我们的工作,答应撤离。我们几位工作人员一起将老人背到了撤离集中点。 

▲ 三河古镇的居民在临时安置点休息

▲ 工作人员为临时安置点的居民测量体温


那天夜里下着很大的雨,地湿路滑,给人员的转运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有位工作人员在帮居民运东西的时候摔倒受了伤,紧急缝了七八针后,马上又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开展撤离工作。当地许多群众主动加入到协助撤离的队伍中。没有喇叭,他们就把金属脸盆拿出来,一边敲一边扯着嗓子喊,催促居民加紧转移。

撤离工作是持续性的,7月19日,我们共发出了80辆转运车次,通过公交车转移的群众3300名,部分有车的群众选择自驾的方式撤离。当日24点,三河古镇的转移安置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受汛情影响,三河古镇景区在19日发布了暂停对外开放的通知,留守工作人员24小时在景区巡查,时刻关注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护城河的水位上涨情况,如出现险情立即报告镇政府。其余的工作人员继续参与到三河镇其他村落的人员转移工作当中。

作为一名“90后”文旅工作者,面对汛情,第一时间站出来,和大家一起守护家园,这是我义无反顾的选择。工作量虽大,但能护得一方平安,再艰辛也值得。


再大的困难,一起搭把手就过去了

讲述人:方军化  (三河镇居民、剪纸艺术传承人)

我们家来三河镇生活已经近10年了。在当地有利的文化政策下,我和爱人经营了一个以剪纸艺术为特色的文化传习所。剪纸是咱家世代传习的手艺,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5代。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休业了几个月,还没恢复营业几天,又赶上这么大的水灾。

通知撤离的那天前夜,因为接到老家至亲去世的消息,我心情非常低落。由于不想影响到爱人和孩子休息,那天晚上我就一直待在店里,想等心情平复些再回家。谁知大半夜3点多的时候,我倚在桌边,迷迷糊糊地听见街上有人在敲锣喊话,声音越来越清晰:“水患严重了,大家赶快撤离!赶快撤离!”

我心里一惊,打开门一看,房子对面的文化站的三层楼和居委会灯全亮了。街头,工作人员正挨家挨户地敲门通知居民。

当时还是很慌张的,我赶紧拿起手机跟爱人联系。

▲ 工作人员筑坝防止河水渗漏


▲ 工作人员深夜在堤坝巡查可能存在的渗漏点


“快把俩孩子叫醒,听说可能要有洪水来,现在就要撤离,我这就去接你们。” “好的好的,你路上也小心。”

通完话,我把手机往兜里一揣,推着电瓶车就冲了出去,其他什么都没顾上带。

雨特别大,就像往下倒水一样。骑行路上,眼睛都很难完全睁开。

电瓶车最多只能再带两人,到家后,爱人把两个孩子抱上车,让我先把他们送到撤离点,回来再接她,简单叮嘱后,我就开着车送孩子去撤离集合点。走得急,也没带伞,到了地点后,一位民警看见我淋着雨带两个孩子,就主动过来问我需不需要帮忙。

“谢谢您,能不能帮我先照看一下,我爱人还在家,我现在去接了就回来。”

“好的,快去吧,两个孩子我帮您照看。”

几分钟后,我接着爱人到达了撤离集合点。这时,本没打伞的民警手里多了一把伞,两个孩子都没淋着。看见这个情景,我真的是鼻头一阵酸。

把爱人和孩子送上撤离的大巴,我原本打算再回一趟店铺,将家传的剪纸等一些重要物件妥善安置一下。但下车后,我看到还有很多群众没有撤离完,有的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引导群众上车,嗓子都喊哑了,还有一些已经负伤了,绑着绷带,仍然在雨里坚守着岗位……我放下了回去的念头,赶紧在现场协助工作人员一起疏导人员撤离。这个时候,人是最重要的。

再大的困难,我们一起搭把手,就过去了。

记者手记

与方耿忠最新的联系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三河镇水位呈现缓降趋势,但仍超过警戒水位,防汛工作还是不能有丝毫松懈。考虑到游客安全,三河古镇景区暂时保持关闭,开放时间将另行通知。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汛情的战斗中,三河镇文旅人坚定勇敢地守护着这座千年古镇,守护着家园,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采访中,他们反复叨念一句话,像是在给自己打气:“堤坝决不能溃,后方是我们的记忆,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和使命赶走洪水猛兽,让千年古镇重新生机勃勃,让更多人领略古镇之美。”

洪水和新冠肺炎疫情都是灾害。灾害无情人有情。灾害面前,文旅人临危受命,“下沉”社区抗疫,上堤守坝抗洪,关键时刻冲得上,危难之时顶得住。三河古镇的方耿忠们就是典型代表。当前,抗洪抢险的战斗仍在继续。风在,雨在,文旅人就在。洪水不退,文旅人就坚决不退。

向闻“汛”而动、乘风破浪的“逆行者”致敬!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